上次和大家分享了获取Sci-hub links的浏览器插件,大家反映说要是有影响因子就好了。其实找一下还是有的嘛~只不过有些插件数据比较滞后,而且大多来源不明,大家还是手动从Web of Science查询为准(方法请见《
2017年度影响因子抢先看(附具体查询方法)
》)。
如果仅做参考的话,那这些插件除了影响因子和全文下载,还附带了其他可爱的功能,包括除IF之外的其他评价方式,都可以给大家选择文献时作参考。这里再挑选几个跟大家分享。
Full-text download on Pubmed
瞧名字就知道是干嘛的。除了显示影响因子,还有引用数量;右键单击浏览器右上角的图标可以设置IF多少以上就高亮。比如设个17,就成了这样:
Citation可以生成引文格式,不过熟练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的话应该很少用到这个功能吧,做PPT的时候方便。
仅支持Chrome。
这个插件支持的浏览器比较多,其中火狐版还可以在Android手机上使用。搜出来的影响因子以颜色分级标出:
找全文的话要点进去,就在你通常找全文的那个地方,非常显眼。
另有一个特色是PubMed Filter生成器,需先在官网(www.scholarscope.cn/tools.html)上操作:
(开发小哥哥你的教程我先帮你出了哈~)
比如你只想看20 < IF < 25的文章,那么在文本框里输入这个范围,点确定之后,就会生成一串这个范围内的期刊代号。然后在Pubmed搜索时,点Advanced,第一个框填好自己的关键词后,下一个字段选“Filter”,然后把那串字符全贴进去:
然后搜出来的文章就都是这个IF范围内的了~
仅支持Chrome。
这个的IF比较滞后,优点在于除IF之外,如果有F1000上的评论也会显示出来。旁边的剪贴版符号也是复制引文,然后直接贴到该贴的地方就好了。
点进去可以看到每位作者的Peaks影响力曲线。
不过似乎这个插件好几个功能缺失了。
其他关于IF的插件就更鸡肋了。比如Lazy Scholar,也被Scholarscope那位小哥哥吐糟,它的IF、引文数量(包括Google Scholar和Web of Science的数据)也滞后。
好玩的地方是可以根据你的检索习惯推荐相关文献(可是Mendeley也有这功能),还可以设置一个小时无法打开非学术网站,强制学习,适合自制力差的同学。不过我怎么知道你那一小时是不是转战手机了呢╮(╯▽╰)╭
另外再给大家推荐两个Chrome插件吧。
可以不离开当前阅读的页面,点击图标可以弹出小窗口,直接搜索Pubmed,想搜就搜。
可以在阅读时,选中基因符号,比如图中选中PGR,可直接弹窗显示注释信息。
大家有喜欢的都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