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蚨”,其实就是指“钱”。
这个词最早来自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万毕术》,传说在南方有一种虫,叫
青蚨
,它的形状似蝉、蝶且稍微大一些,颜色美丽,味道鲜美。
关于青蚨有个著名
典故
,来自晋干宝的《搜神记》。
据说在南方有一种叫青蚨的虫,你把它抓来,用母虫的血涂八十一枚铜钱;再取子虫的血涂另外八十一枚。
涂完以后,你就可以把涂了母虫血的钱拿去买东西,留下子虫血钱在家里。
过不久你就会发现,你花掉的钱很神秘地又一个个的飞回来了。
这样,
钱永远都用不完,
就是所说的“
青蚨飞去复飞来
”。可见
在古代,大伙儿就想尽办法,如何不花钱买东西了。
其实“青蚨还钱”这个方术,其根本“玄理”,是利用青蚨母子之间的
心灵感应
——
《孝子传》记载,孔子的弟子曾参,在野外砍柴,他的门人乐正来看他,曾母因家中无人待客,就咬破了右指。
正在砍柴的曾参右臂跟着痛,以为母亲出事了,连忙跑回来。这件事被列入二十四孝之一。
人类又称
倮虫
(无羽毛鳞甲蔽身的动物)
,既然人类“倮虫母子”有心灵感应,青蚨母子肯定也有,
大家都是虫嘛
。
只是这种法子不大地道。宋林同《《禽兽昆虫之孝十首》诗,第十首写青蚨说:“子母不相离,何必办捣蚨。忍能利铜臭,不枉唤钱愚。”
这是说,面对青蚨如此深沉的母子之爱,人类还忍心杀之取其血,只为了区区一点钱财,真不枉被叫做“钱愚”啊。
因而在《穷神秘苑》中,还记载了一个关于青蚨钱的设定:如果拿青蚨钱去买金银珍宝的话,
钱就不会飞回来
。
青蚨的传说,反映了人们
对金钱的占有欲
。也由于青蚨和钱的紧密关系,在钱币上往往能发现青蚨的影子。
比如这枚清代青蚨云集背八卦花钱,青蚨云集寓意会有更多的钱。
青蚨广至,壹佰文正 商家代用币,寓意财源滚滚。
康熙通宝宝源七分钱,打制“国宝源流,青蚨复飞”。
青蚨剑
,则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大特色,在明清之际风靡一时,是用各类古钱币编织,串成一把剑,因为会用到唐代的开元通宝,所以很多取名“开元青蚨剑”,也有开创新纪元、新辉煌的意思。
古人想借古剑之剑气和铜钱之灵性,达到剑气与灵气合一,成为达官贵人吉祥之宝。
即使是现在,我国在外交活动中,青蚨剑有时仍会作为礼物送给外宾。
青蚨的形象不仅在古代钱币上表现,在近代机制币上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民国四川“青蚨飞去复飞来”背牡丹铜元一枚:
四川马兰钱五文“青蚨飞去复飞来”白铜样币一枚,背牡丹花,钢模深打,图纹深峻,马兰钱样币极其少见:
民国万载仙源青蚨至壹佰文,纸币上也有“青蚨至”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