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为准确判断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分析者需要考虑这些成本。近年来,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已经开展这项工作,并发布了对各国资源净储备的粗略测算。它们的分析集中在三个方面:生产资本(人造物品,如机器、建筑物、战斗机和软件)、人力资本(国民的教育、技能和工作寿命)和自然资本(水、能源和耕地)。此外,投资银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发布了各国私人财富净值的数据。虽然这三个统计使用了不同的数据和方法,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描绘了相同的图景:美国的净资源储备是中国的几倍,而且这一领先优势可能每年都在以数万亿美元的规模扩大。
事实可能更加惊人。这些数字仅是保守估计,因为它们依赖于中国政府的统计数据,而这些统计数据将中国的产出夸大了30%,并忽略了侵蚀其财富和军事能力的众多成本。例如,为生产相同的产出,中国企业大约使用两倍于美国企业的资本、五倍于美国企业的劳动力。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工业产能被浪费。超过一半的研发支出被挪用。近三分之二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本高于未来可能带来的经济回报。中国每年还比美国多花费数千亿美元来供养、管理、保护并服务本国国民。
低效和障碍同样拖累了中国的军事力量。平均而言,中国的武器系统在射程、火力和精确度方面的性能大约是美国武器的一半。中国的海陆空三军缺乏战斗经验,接受的训练不足美国部队的一半。此外,边防和国安至少消耗了中国军费预算的35%,并且占去了其一半的现役部队,而美国军队则拥有安全的基地,几乎可以完全专注于向国外输出力量。
当然,美国军队的力量分散于世界各地,而中国则集中在东亚,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地区性大国。但是,美国在全球许多遥远角落的军事存在是一个政策导向而非必要性的问题,这意味着华盛顿可以迅速将部队从一个地区重新部署到另一个地区而不会严重危及其安全。相比之下,中国必须让大部分军队在国内保持警戒。首先,它面临的国内动乱比美国更加严重。它还与19个国家共享海上或陆地边界,其中5个国家曾在上世纪与中国交战,其中10个国家仍对中国部分地区主张权利。至关重要的是,其中许多国家已发展成先进的空中、海上和导弹力量,可以阻止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大部分地区建立海上或空中控制权。
总之,美国保持着对中国巨大的经济和军事领先优势。
为迎头赶上,中国需要更快地增加其实力资源(power resources)。然而,不仅由于中国的巨额债务、日益减少的资源以及猖獗的腐败,更因为其萎靡的劳动力,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一些估计,在未来30年内,中国将失去四分之一的工作年龄人口——超过2亿工人——而65岁以上的人口将增加三倍以上。因此,中国工人与退休人员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比1缩小为2比1。与此同时,美国劳动力预计将增长30%,美国工人与退休人员的比例将保持在3比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