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志愿者日,在志愿者之城深圳,腾讯客服未成年人保护营地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父母必读杂志社共同颁了一个奖。
获奖者的背景各不相同,有大学生、保洁员、警校老师、心理咨询师,还有做社区工作的妈妈。
他们被选为「2024 年度十位优秀家庭教育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服务队」,以表彰他们为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作出突出贡献。
他们是腾讯客服未成年人保护营地(简称「未保营地」)28万志愿者中的10位,做着非常困难的工作——
进入家庭教育的现场,做家庭矛盾的「化解剂」,帮助家庭提升网络素养,改善亲子关系。
值得一提的
是,受表彰的志愿者,也并不是
「天生就懂得做父母」
。比如今年60岁的志愿者毛美丽,是一名住在上海的保洁员。
毛美丽是上一代迷茫的家长。
她记得自己的孩子小时候爱看电视,她担心孩子沉迷电视、影响学习,开始对她进行
干预。最激烈的时候,毛美丽在冲突中撕毁了孩子的作业。
她后来看到孩子在绘画中表达了对这件事情的受伤。
从此开始反思自己教育方式,尝试改善亲子关系,做到更好的沟通。
从淋雨到撑伞,现在毛美丽的孩子已经长大了,父母们的担忧也从电视变成了网络。
她还是坚
持在未保营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积极在
腾讯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
小程序
上解答家长疑问,是平台上最活跃的志愿者之一。
腾讯客服未成年保护营在2017年成立,它来自于腾讯在未成年保护工作中总结的经验:
家庭教
育是未保的关键,但家长也面临很多迷茫困惑,渴望更多帮助支持。
今天在颁奖现场,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也提到:
腾讯未
保营地针对性地为家长提供了各种帮助,给家长搭把手。
在未成年服务专线的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
未成年人在游戏中的不理性消费涉及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如网络安全、家庭教育以及更多特殊情况。
为了更好地回应这些问题,未保营地提供了进一步的针对性帮助。
多年来,营地累计处理了数十万起家庭求助案例,涉及网络依赖、亲子冲突和情绪管理等问题。
在深入分析这些案例时,我们发现,
许多问题的深层根源往往在于孩子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情绪管理不足、沟通不畅以及科学教育观念的缺
失,常常让问题加剧。
未保营地成立了教育心理辅导组,由
拥有教育和心理专业资质老师构成,为家长和未成年人提供教育辅导服务。
目前,
营地已向全国3600多万个家庭传递教育建议,深度沟通辅导10万余名家长,并积极从实践案例出发,自主研发出50多门家庭教育课程
,并向社会
无偿开放使用。
腾讯上线了
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小程序
。
利用
数字化产品和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建立全国
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家长解决网络问题。
目前连接了28
万名各地的志愿者,包括热心家长、教育专家、
各学段老师、青少年
代表等,分享教育经验和问题的渠道,同时鼓励、邀请积极热心的家长、支
教等成为志愿者,形成互帮互助氛围。
在全国40多个城市、100多个学校、200多个社区开展青少网络保护活动,并深耕网络保护内容,
编写《未成年人防骗小课堂》《网络家庭教育100问》《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等
,旨在通过事后干预经验的反哺,将未成年人网络保
护普及做到更事前的预防。
未成年保护是腾讯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
腾讯的未成年保护措施有三个环节,在事前、事中、事后都积极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