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神话中,狄俄尼索斯是众神之神宙斯与人类女子塞墨勒的儿子,这位半人半神长着角、戴蛇冠,因宙斯之妻赫拉的妒火而命运多舛。在宙斯的指示下,狄俄尼索斯被送到倪萨山上交给众宁芙仙女照料。也是在倪萨山上,狄俄尼索斯发明了葡萄酒,以此成为酒神。
成年后,狄俄尼索斯未能像其他神祇一样在奥林匹斯山上拥有一席之地。他头戴葡萄枝编织的花冠,拄着酒神杖,在导师森林之神西勒诺斯(Silenus)、牧神萨提尔(Satyr)和一群女祭司迈那得斯(Maenads)的陪伴下漂泊四方。在希腊神话和文学作品中,迈那得斯被视为放纵和狂热的象征,反映了对酒神仪式和狂欢文化的描述。狄俄尼索斯去过埃及,征服过印度,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自己的信仰后升入天界,坐在宙斯的右手边,取代女灶神赫斯提亚跻身十二主神之一。
酒神狄俄尼索斯是西方艺术史上的常见题材,他的罗马名是巴克斯。上图为卡拉瓦乔的《酒神巴克斯》(1598年),由乌菲兹美术馆收藏(图片来源:Wikipedia)
神话学家格雷夫斯指出,狄俄尼索斯的故事或许反映了葡萄崇拜在欧洲、亚洲和北非的传播路线。葡萄酒最初以罐装从克里特岛进口到希腊,野生葡萄生长于黑海南岸,并从那里经由巴勒斯坦来到克里特岛和利比亚的倪萨山,经由波斯来到印度。
“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的葡萄酒狂欢——迦南人的住棚节最初其实是种酒神节狂欢——与色雷斯和弗里吉亚的啤酒狂欢都充满了狂饮纵欲。狄俄尼索斯的胜利在于葡萄酒在各个地方都取代了其他酒。”
酒神节狂欢的习俗从色雷斯地区蔓延到了雅典、科林斯、西锡安、德尔斐等古希腊重要城市。在公元前7世纪末到6世纪初,科林斯、西锡安和雅典当局决定认可这种信仰,建立起官方的酒神狂欢节。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公元前5世纪末,狄俄尼索斯升为十二主神之一。
《希腊神话:完整定本》
[英]罗伯特·格雷夫斯 著 席路德 王瑢 译
浦睿文化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11
酒神以沉迷享乐与纵欲的形象为人所知,但他其实也是喜剧与悲剧之神。在戏剧上演的节日里,其他事项都停止。在酒神狂欢节期间,通常会上演三部悲剧和一部短小戏谑的羊人剧(satyr play),城市里的男男女女都会前来观看这些剧目,之后决定哪位剧作家赢得奖赏。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希腊悲剧的诞生要早于羊人剧和喜剧,悲剧则由颂扬狄俄尼索斯的酒神赞美诗演变而来。
美国哲学家玛莎·C.努斯鲍姆(Martha C. Nussbaum)在《政治情感》一书中指出,古代雅典的民主政体十分注重戏剧在公民教育方面发挥的突出作用,戏剧旨在教导公民,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深层情感和反思。努斯鲍姆认为,古希腊人对戏剧的重视值得当代社会借鉴,以重申共同价值观,提高社会凝聚力:
“所有社会都需要以某些不使社会抱负受挫的方式来应对公共悲情,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同情从局部扩展到整体。所有社会也都需要产生一种人们对待他人身体的态度,以帮助公民克服一种容易让人变得有攻击性的身体厌恶。现代大国无法准确地复制古雅典的戏剧节日,但是他们可以试着理解这些节日的政治作用并找出他们各自的类似物:使用政治言辞、公共赞助的视觉艺术、公园及纪念碑的设计、公共书籍讨论,以及公共假日与庆典活动的选择和内容。”
或许没有什么场合比奥林匹克运动会更接近现代社会对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致敬和借鉴了。19世纪末由法国人顾拜旦推动举办并演变为全球体育盛事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可追溯到在古希腊奥林匹亚(Olympia)举行的运动会,它曾是纪念宙斯的宗教仪式的一部分。2024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艺术总监乔利是一位知名的法国喜剧导演和演员,以创新和大胆的舞台作品闻名,开幕式本身就被呈现为一部多幕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