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时报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快讯:樊振东、马龙、陈梦,官宣退赛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时报

是她毁了朴槿惠:96年出生,18岁怀孕,19岁生子,20岁离婚......

环球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11 19:19

正文

毫无疑问,朴槿惠已经成为韩国独一无二的女人,因为她占了两个唯一。


第一,她是韩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总统,这是靠家族背景和自身奋斗得来的。


第二,她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


韩国法院3月10日通过的弹劾判决,向这位“嫁给国家”的女人丢去一纸无情的休书。此事主要拜崔顺实所赐。而最初牵出这场轰轰烈烈的“闺蜜门”事件的,则是一个18岁怀孕、19岁生子、20岁离婚的富二代“小太妹”——崔顺实之女郑维罗。


如果说,朴槿惠人生炸弹中的弹药是自己制造的,那么,郑维罗就是引爆这颗炸弹的导火索。如今,这根导火索也引爆了自己。郑维罗先是被梨花女子大学取消入学资格乃至学籍,又被清潭高中取消高中学历,一下子从“名牌大学在校生”身份跌至仅有初中毕业文凭的“低学历”人员。从高峰到低谷,从傲慢到悲催,从金勺子到通缉犯,花样年华的她为何遭遇这样的命运?


▲3月10日,支持弹劾朴槿惠的民众在法院外高呼欢庆。




“要怪只能怪你父母,钱也是一种实力”


这名英姿飒爽、酷爱马术的女孩就是郑维罗。她原名郑维娜,出生于1996年10月,是崔顺实与前夫郑润会之女。父亲是朴槿惠前秘书室室长,母亲与女总统是闺蜜,标准的“大小姐”出身。


郑维罗和母亲崔顺实。


年轻的朴槿惠和崔顺实。


这个看起来少不更事的女孩,是怎么把总统宝座掀翻的?事情要从她上大学说起。2014年9月,郑维罗以骑马特长生的身份,被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录取。但蹊跷的是,此前梨花大学体育特招生中从未有过“骑马”一项,恰好在2014年突然设置。而且,体育特招生简章里有明确规定:以申请截止日期为准,申请人必须在过去3年内在国际或全国性比赛中获得个人铜牌以上成绩。2014年9月19日——10月4日举行的仁川亚运会期间,郑维罗获得了盛装舞步团体项目的金牌。但这是在申请日期截止之后的事。因此,从理论上说,郑维罗根本没有录取资格,但她仍成为2015级新生。



郑维罗获2014年仁川亚运会奖牌。


本来,郑维罗走后门的嫌疑已经让同学侧目,接下来她的行为更让人大跌眼镜。她在脸书上贴出昂贵的马匹照片炫富,有人留言对她的入学资格提出质疑,郑维罗在脸书上赫然回复道:“要怪只能怪你父母,别拿我有钱有实力的父母说事,钱也是一种实力。”


郑维罗在脸书上炫富


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郑维罗居然一堂课都没上,还用错字连篇、夹着脏话的报告来代替课业。指导教授因此给了她一个警告。结果是,教授不久后“辞职”了,校方给郑维罗换了一个闭眼打高分的指导教授,还专门为她修改了学校规则,新加一项:学生没有考勤纪录,以课外比赛成绩代替也可以毕业拿到学位。这意味着即使郑维罗整个学期都不上课,也能轻松拿到B以上学分。这一切之所发生,原因就是,郑维罗的母亲崔顺实“登门拜访”了梨花女子大学。


这些事引发了该校学生的不满,认为学校无视学生感受,单方面地出卖学校的名声,破坏了学校的优良学风。不少人揶揄梨花女子大学应该更名为“顺实大学”,嘲讽堂堂百年名校沦为“勾结权贵”的肮脏之地。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梨花女子大学的学生们展开了长达几个月的抗议,校方虽然想装聋作哑,但事情还是越闹越大。2016年10月20日,梨花女大校长崔京姬因此事辞职,成为该校130年来第一个任期未满就下台的校长。


韩国学生抗议梨花女子大学招收郑维罗。


梨花女大校长崔京姬辞职。


媒体岂能放弃这么好的题材,开始深扒郑维罗的背景,于是,挖出郑维罗能上梨花,是因为朴槿惠和校长打了招呼,以及崔顺实干政的若干证据。迫于压力,郑维罗于2016年10月31日申请退学。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再赘述。


“闺蜜干政门”爆发后,郑维罗和母亲崔顺实跑到德国。在韩国特别检察组的传唤下,崔顺实回韩国接受调查,但郑维罗一直拒绝回国,行踪成谜。在多次要求其回国遭拒后,韩国只得请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对其进行全面通缉。今年1月1日,丹麦警方以涉嫌非法居留为由将郑维罗拘捕。韩国法务部和大检察厅正在为迅速引渡她做准备。目前,郑维罗否认了洗钱和逃税的嫌疑。


丹麦警方拘捕郑维罗。


高三实际出勤日仅为17天,郑维罗被取消高中学历


事情远未结束。3月8日,韩国首尔市清潭高中在其官网刊登一则“处分通知书”,主要内容为“取消郑维罗高中毕业证,并处以退学处分”。自从“闺蜜干政门”曝光后,郑维罗在初中、高中期间的成绩和出勤记录也可能存“猫腻”的质疑声不断。在此背景下,首尔市教育厅去年10月派专门调查组着手调查此事。结果发现,郑维罗在高三期间,应出勤193天,却无端缺勤105天,违反了《小、中学教育法施行令》中“出勤率需达应出勤天数2/3以上,及129天以上”的规定。值得一提的是,郑维罗高三共有141天因公请假记录,事由为“参加训练”,并由大韩马术协会出具相关证明。但经调查,其中的105天郑维罗并没有参加相关训练,高三期间实际出勤日仅为17天。


3月9日,韩国梨花女子大学门口以及附近地铁站出入口,出现了同样的大白板,上面写着“郑维罗,听说你是初中学历?那要参加高中学历认证考试啰,加油!”这名21岁的女孩被网友冷嘲热讽“上梁不正下梁歪”,“得到现世果报”。


此外,调查组还发现,郑维罗的成绩和在校生活记录表也被老师们特殊关照,存在造假。因此,按照相关规定,首尔市教育厅取消郑维罗的高中毕业证,并处以退学处分。教育厅在对郑维罗的初中——仙和艺术中学开展调查后发现,初三期间,郑维罗缺勤54天,未违反相关规定。她的初中学历算是保住了。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地铁口的大白板。


崔顺实威胁老师:我随时能让教育部长开了你


《中央日报》日前暗访了清潭高中多名教师以及同学。他们普遍反映,郑维罗仗着父母都是朴槿惠的亲信,从小任性跋扈惯了,在同学眼中,她是一个“没有教养、爱打架的小太妹”。在老师眼中,她是“不诚实的学生”。一名体育老师回忆称,“当时上体育课,郑维罗没来,其他学生告诉我,她正在教室里睡觉。我派学生去叫她,她却说‘别妨碍我睡觉’,便继续睡。”曾任郑维罗高一班主任的老师回忆称,“一学期顶多能看到她1—2次。”曾教过郑维罗的另一名老师称,“当时郑维罗的班级里有很多艺术生、体育生,但班主任唯独给郑维罗一个人开绿灯,让她早退,这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一些学生还因此还选择转学。”


郑维罗的一名高中同学称:“她曾告诉我们,她将来要上的大学都已经定好了,所以没必要学习,来学校就是为了睡觉。”另一名同学说:“郑维罗每次来上学,中午就走了,也不怎么跟其他同学互动”。还有同学爆料:“有一次郑维罗跟同学发生肢体冲突,她随机给妈妈打电话说‘我打人了,你来负责行吗?’,俨然一个小太妹,弄得在场同学都无语,避而远之”。另有同学揭露称:“她很爱炫富,性格也怪异,同学们都绕着她走。”


不止如此,郑维罗母亲崔顺实曾大闹清潭高中、威胁开除老师的行径更是引人反感。高二期间负责教郑维罗班级体育课的宋老师曾提醒郑维罗:一年参赛次数超过4次是违反规定的。随后,崔顺实便跑到学校当面威胁宋老师:“你这样的人,我随时都能让教育部长官开了你!”两周后,崔顺实还去学校面见郑维罗的班主任,并称:“看到那个体育老师态度骄横,便说了他几句。维罗父亲(郑润会)也说了‘不会轻饶他’。”而班主任则谄媚称:“维罗爸爸真是女儿控啊”。


旷课与傲慢还不是郑维罗的全部。据韩国YTN电视台报道,1996年出生的郑维罗,18岁(高三)怀孕,19岁(2015年5月)在济州岛某医院生下一子。后来,虽然与孩子父亲结婚(2015年12月),但不到半年便离婚(2016年4月)。韩国网友得知该消息后,纷纷留言称:“有其母必有其女”“高三就怀孕生孩子,这个家庭真让人无语”“走后门上大学、拿文凭,还好意思骂别人没钱没权,担得起为人父母的责任吗?”



特惠入学,被金钱、权力污染的韩国社会的“素颜”


郑维罗凭特权入学,一度引发韩国社会对“教育弄权”“教育特惠”问题的思考。在韩国,教育虽被称为“提升阶层的梯子”,但实际上,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挂钩,导致教育机会分配失衡、阶级分化等问题严重。一方面,补习班文化的发展甚至有代替传统教育机构职能的趋势,学生们谁能消费更贵、更好的课外教育,享受更多教育资源,其竞争力就更强。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失去均等化。好大学由更具竞争力、家境更优越的学生占据,好工作由名牌大学的学生所占据。


在这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的情况下,教育“特权”“特惠”问题的出现,更使矛盾加剧。《环球时报》记者曾在“闺蜜干政门”事件爆出后,采访过几名大学生,他们表示,“最关注的是崔顺实女儿的入学问题,这让我们这种辛辛苦苦学习的努力显得特别无力”,“希望这个社会能让学生们通过付出、努力,获得相应的回报,能上好大学,有份好工作”。


韩国《京乡新闻》的一篇社论就指出,郑维罗特惠入学,实际上表现了被金钱、权力污染的韩国社会的“素颜”。“钱就是实力,没能力就怨父母吧”,为说着这种话的人提供特惠的学校,从根源上撼动了韩国教育体系的公正性和透明性。韩国《世界新闻》称,希望郑维罗被取消高中和大学学历的事件,能成为反省和根除 “金勺子”行为的重要契机。


在国际马术联合会官网上,郑维罗的个人页面上写着她的愿望: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马术比赛。


梦碎了,如果能醒,也是好的。



欢迎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GT东学西读”

在这里聊聊留学那点事儿


转载自公号“GT东学西读”


微信号:HQSBWX  

您若认同本文观点,就请赏个“点赞”吧!(点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