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丽俊
创业酵母创始人、酵母咨询创始人、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前阿里巴巴集团组织发展专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本地宝  ·  下调!湖北当前油价是多少? ·  4 天前  
发现新西兰  ·  “我被大了39岁的男人强奸,他老婆是同谋”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丽俊

一流领导,从不触碰这9大管理禁忌

张丽俊  · 公众号  ·  · 2024-09-10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领导在管理中应避免的禁忌,包括培养自觉、越级管理、鞭打快牛、雨露均沾、赏罚不分明、追求和谐而非冲突、用人唯亲不唯才以及过程无控制和结果无考核等问题。文章强调了一流领导应具备的管理技能和素质,如激发员工内在动力、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建立公正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科学竞争和淘汰机制、重视建设性和鼓励争论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培养自觉不是靠外部压力,而是源于内心的认同和责任感。

一流的领导懂得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让员工看到努力的方向和价值。处罚的目的仅仅是守护底线,而达成目标要靠正向激励。

关键观点2: 领导要避免越级管理和越权做事,维护团队的管理层级和秩序。

领导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职责,合理界定自己的工作范围,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好定位,才能不缺位,不越位。

关键观点3: 领导者应该建立公正、客观的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科学、合理的竞争和淘汰机制。

通过绩效评估,让分配结果向贡献者倾斜,对得起好的人,对不起不好的人。同时鼓励良性竞争,让慢牛变为快牛。

关键观点4: 领导要赏罚分明,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做到公平性及时效性。

赏不逾时,罚不迁列。好的决策往往都是争吵出来的,领导要重视建设性冲突,鼓励大家说出不同意见。

关键观点5: 领导在选人用人时要保持客观性和公平性,让有能力的人担当要职。

通用电气前CEO斯隆的做法是把自己的个人情感与工作分开,只根据能力来用人。

关键观点6: 领导要做好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过程等于结果,缺一不可。

领导要抓状态、工作习惯、工作流程、工作技能和工具,确保员工按照标准流程工作。同时,对于结果一定要有考核,帮助员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他们改进和成长。

关键观点7: 领导要做到责权利对等,明确利益分配,让下属知道做好事情后能得到什么好处。

当交代下属做事时,一定要确保责任、权力、利益三者相等。明确利益分配可以让员工认为目标与他们自身有关,从而更积极地工作。


正文


导语: 一流领导,不要触碰哪些管理禁忌?与你探讨一下。
本期音频由科大讯飞提供的变声技术支持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能看见这样一个现象:

同样一个团队,换了一个领导,就脱胎换骨,像是变了一个团队,前后表现截然不同。


为什么?


因为一个团队的成败,往往取决于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 没有带不好的团队,只有管理不善的领导。


真正一流的领导,从来不会触碰以下9大管理禁忌。


靠处罚培养自觉

在一个团队里,一定有自驱的人,但大多数人是不自驱的,怎么办呢?


有些人靠抽鞭子,处罚员工,来培养他们的自觉。


事实上,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处罚或许能在短期内产生一定的威慑力,让员工因惧怕后果而遵守规则。


但从长远来看,它并不能真正培养出员工的自觉。


因为, 自觉源于内心的认同和责任感,而不是外部的压力。 当员工仅仅是因为害怕处罚而行动时,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会被压抑,工作变成了一种无奈的应付。


所以,那些一流的领导懂得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让员工看到努力的方向和价值。


给予及时的认可和激励,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看到和尊重,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那,什么时候要处罚员工?就是当他违背了我们共同约定的准则和规矩的时候。


切记, 处罚的目的仅仅是守护底线,而达成目标要靠正向激励。


越级管理,越权做事

有些领导一旦收到了一个不理想的结果,就会直接插手,越过下面的管理者,找事件的当事人亲自解决。


这么做看似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是管理中的大忌。


心理学上一个萨盖定律: 戴一块表的人知道准确的时间,戴两块表的人便不确定是几点了。


管理也是如此,如果一个领导总是越级管理,越权做事,就会出现管理的错位,导致团队出现多头领导的情况。


对基层来说,一个山头两个大王,他就会很迷茫,不知道到底该听命于谁。


对组织而言,越级管理破坏了一个组织正常的指挥体系和信息链条,令工作和职责的划分出现混乱和模糊,从而影响组织运行的效率。


而被越过的那一级会有被架空的感觉,除了有情绪和抵触之外,他们身上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也会减弱。


因此,你不能有权任性,而是要清楚自己定位,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合理界定自己的工作范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做好定位,才能不缺位,不越位。


鞭打快牛不添草

有些领导喜欢“鞭打快牛”,越是态度好、能力强的人,就越拼命地压榨他们。


能力强的人,你可以让他有更大的贡献,但也要给予相应的激励,你不能鞭打快牛,既要它耕田犁地,又不给它吃草。


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快牛”要么因为疲劳最终变成了“慢牛”,要么因为不堪重负而愤蹄离开。


能者多劳,也要多奖。 一流的领导,不会让强者受委屈,让弱者占便宜。


那么,怎么做呢?核心要做两件事:


第一个,建立起公正、客观的绩效考核制度。 通过绩效评估,让分配结果向贡献者倾斜,对得起好的人,对不起不好的人。


让贡献大的人,拿到更多;让不劳而获的人,没有后路,要么他将自己改造,向优秀者看齐,要么离开这个再也没有“免费午餐”可享用的团队。


第二个,实施科学、合理的竞争和淘汰机制。 通过良性的竞争机制,让“慢牛”变为“快牛”,让“快牛”变为更快的牛。


而那些给了机会,始终不肯改变的“慢牛”,则要坚决地将其淘汰出局。


雨露均沾

做领导, 最忌讳的就是雨露均沾,把自己时间和精力平等分配给每一个人。


樊登老师在《可复制的领导力2》中说的一句话,让我大受震撼。


他说,现在环境变了,过去是劳动密集型,现在是知识生产型,所以我们要 从让80%的人做到80分,到让10%的人做到10000分。


用10%的头部人才,去撬动团队剩余的人才,进而引领组织的成功。


深以为然。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你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最大价值的人的身上,产出最大的结果。


我之前也讲过, 最值得花时间的,恰恰是“不需要”你的人。


所谓的“不需要”,并不是真的不需要,而是他不用你操心,自己就能把事情干好。


这类人,是埋头苦干的贡献者,只要你能够多花些时间在他们身上,他们往往能够创造10倍、100倍的价值。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说,把时间花在这些人身上,远比花在那些能力很差,总有各种问题,需要你帮助的人身上要划算得多。


会做取舍, 尽力去帮助10%的强者,让强者愈强,再鼓励剩下的90%的人向强者看齐 ,这才是优秀管理者的制胜之道。


功二赏,错二罚

评价工作时,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 赏罚分明。


有些领导虽然能做到有赏有罚,但做不到“分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赏罚十分随意。


比如,下属事情办的漂亮,就今天奖一下,明天奖一下,下属倒是高兴了,但是其他的人不满意了:“领导,为啥我上次就没有这样的奖赏?”


罚也是这样的,事情没有做好,领导重重处罚一下,哪天心情不好了,又处罚一下,而其他人犯了同样的错,处罚的标准又不一样了。


赏罚要有公平性, 一个行为,只能有一个赏罚标准,一功不二赏,错不二罚。


除了公平性,赏罚还要有时效性。


所谓 “赏不逾时,罚不迁列” ,有人做了贡献了,领导者磨磨唧唧,推三阻四的兑现不了奖励;有人搞了破坏,领导者犹豫不决,撇不开人情,下不了手。


这样做,只会让做了贡献的人寒心,让搞了破坏的人心存侥幸。


没有奖赏,人性中好的一面就得不到激发;没有惩罚,人性中恶的一面就得不到抑制。


只有赏罚分明,才能带好团队。


重视融洽而非富有成效的争论

有些领导一味地追求团队的和谐、融洽,害怕和下属出现冲突,无论下属怎么做,永远都说“好好好”,无论下属提什么要求,都答应。


如果你惧怕冲突,一味的隐忍和退让,那么下属对你没有敬畏,自然就不会有人听你的,你更不可能管好团队。


有冲突不是一件坏事,反而非常有利于做出正确决策。如果你在做决策的时候,所有人都全部举手拥护你,这样的答案就不可能是正确答案。


因为没有反对意见,所有人都说好,都赞美你,其实并不是你的决策质量有多好,而是他们有不同意见,但不说出来而已。而那些好的决策,往往都是争吵出来的。


所以,我在做决策的时候, 如果没有反对意见,就不会做决策。


在团队里,不能允许存在谩骂、攻击这样的破坏性冲突,但一定要有建设性冲突的文化,鼓励大家说出不同的意见,说出来后,也不用害怕打击和报复。


当在这个团队里,人人都能说真话,敢说真话,这个团队才会变得开放,才能激发出更多的创意和点子。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 坏团队一团和气,好团队争论不休。


用人唯亲不唯才

在用人上,有些领导喜欢以个人的好恶、亲疏、关系为依据,任人唯亲。


他知道谁是真正干活的人,也知道谁的工作能力强,但他一看,发现不是他山头的人,所以就会排挤对方,通过搞小圈子,用排挤外人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任人唯亲,是无能领导的一大特征。 一流领导,在选人用人时,会保持客观性和公平性。


具体说来,就是: 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


什么意思?即让有能力的人担当要职,让能力平庸的人下岗、离开,让能力一般的人退位让贤。


通用电气前CEO斯隆就是这样做的,他总是把自己孤立起来,在工作中不与下属过分亲近。


斯隆说:“假如我跟这些和我共事的人有交情,自然会有好恶之分。但是,我拿公司的薪水就不该这么做。”


领导和下属可以在生活中讲交情,但在工作中一定要任人唯贤,给能干的人机会。


如果用的全是没有能力的亲信,业务就会走下坡路,自己千方百计想要保住的位置也会岌岌可危。


所以,作为领导,一定要德配位,任人唯才不唯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