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听闻到考公的一些消息,5、6月份开始了解国考并购买相关学习资料,7月份正式学习,到11月底考试将近5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所收获的,已经给我的人生画上了浓厚的一笔,影响的将是一生。
备考促使我的思想发生转变:
一方面从小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我对公务员是充满抵触情绪的,而在较深入的学习思想等政治理论,以及反观近年来党的政治建设,正义感爆棚的我也渴望加入建设队伍当中。
当然最重要的,我知道公务员对于我意味着什么,并不是铁饭碗那么简单而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和谐万邦,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也渐渐意识到作为国家社会的一份子,理应激励自己担当起集体中个体的责任。
目标和压力让我自律:
7月份到10月份这段期间,我的学习状态是比较佛性的,2020年应届生身份的我每天学习时间差不多才五六个小时,现在看来有点愧对自己,毕竟很多时间浪费在不知所谓、不知所觉当中。
当剩下40多天的时候,我开始产生了紧张感,于是为了充分利用好剩下的时间,我总结了过往错误的教训,制定了学习和生活上的规划,每天一根香蕉,自己煮补脑力的夜宵,刷牙洗脸、吃饭的时候听政治理论,学习的时候设置闹钟,全身心投入,不断提醒自己快点搞定,30分钟休息一次,保持效率高点。
时间一天一天地流逝,自己无暇顾及任何人际交往琐碎上的事情,除非学习或者班级事务的需要,否则我都不看手机、不刷微信,上楼梯也都是用跑的。
不过吃完晚饭去散步,放松大脑和心情,倒是一天最惬意的时候。
因为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面,大脑根本没有多余的资源去胡思乱想,不自觉间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
每次能按时完成任务,也给予自己小小的成就感和充实感作为奖励。
学习能力的巨大提升:
以前深受应试之苦,直到大学才明白学习的意义,所以在备考之初,我就叮嘱自己要带着学习知识的思维去备考,只有静下心来以后,用培养出来的兴趣去对待所要接触的知识,成绩提高自然不在话下。
而对于考试的内容来说,行测综合考察逻辑判断、言语理解、图形想象等能力,申论则考察了阅读理解和文字语言表达等能力,无疑学习行测和申论对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具有极大的帮助。
另外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纠正,积累的不仅是考试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这对于健全完善我的学习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还剩下20天左右的时候,我完成了学习能力上硬件的升级,不管是这次的备考还是其他方面的学习,都将得益于这次学习能力的提高。
我认为学习最大的收获不是你所学的知识和所提高的成绩,而是具有普适性的学习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某些领域的牛人在其他领域也能快速上手,并且干得出色。
收获是肯定有的,问题也必定是存在的,不一定是自身凸显的,但一定是值得自己反省的。
只限于谈论行测申论的话,我觉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应该有瓶颈期,因为分数上升的空间很大,认为瓶颈期的存在说到底就是自己的基础弱、硬件不强,再加上方法技巧也没有完全地掌握,在提高逻辑填空的过程中我就深有体会。在复习到后期的时候,我稳下心来,先提高阅读速度和改变阅读节奏,主要提高阅读基础能力,然后再结合方法答题技巧等软实力,所以在发现问题后经过仔细分析问题,才真正做到了高效解决问题。
有时候读书读得很爽,笔记也抄得一条又一条、密密麻麻的,自己感觉很充实,很有成就感,但其实只是自欺欺人、自我麻痹、自我逃避,是不愿思考、不敢思考的表现,就单纯通过读读抄抄来自我安慰,但是是否真的有帮助,自己想想也是知道的。单纯读读抄抄就像吃糖果一样,当时确实甜在心里,但吃多了是会长蛀牙的,当自己发现这种问题后,想要改变这种低效的学习方式,但是又得克服负罪感和内疚心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糖果陷阱”和内疚感都是要克服不良学习的障碍。
这个也是我一直要改善的方面。受朋友的经验影响,前期我一直有跟做模考,但其实对于基础不牢固的我来说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却碍于不敢脱离大流的恐惧心理而难以放弃,直到进行自我批判才得以改变。可以看出别人正确的不一定适合你。
考试结束一段时间了,我比以前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也比以前更加的自律,更有执行力,这就是备考国考最大的收获,在备考所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地前行,不断地追求,勿忘初心,不断地改变自己。
所有的努力,并非一时半刻就能看到效果的,不过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坚持,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一定也能成功上岸,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