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假期
不禁让小编想起一个问题:
清明节可以对人说“节日快乐”吗?
过去北京很多王公大臣
在逝去的先人的地方
除了有一个壮观的墓,附近还有大宅
在扫墓之余
一大家人还会在宅子周围踏青、观光
在有些地方
清明节正日子全家人要去扫墓
还有一些地方则要求在清明节之前扫墓
不论扫墓的日期差别有多大
古人都是把扫墓和踏青一起过的
从传统上来说,清明是一个多元的节日
比如,清明节在古时候也叫踏青节
欧阳修有词说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再比如说,从民间习俗来讲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禁烟节
古代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为寒食节
禁燃烟火,只吃冷食
而扫墓是清明众多传统习俗中的一个
除了祭奠逝者
更有万众郊游、踏青、戴柳等种种活动
那么,为什么有人对我们说
“清明节快乐”时
大家还是会觉得被冒犯呢?
这是因为,当今社会文化中的清明节
主要与祭祖、扫墓
这样庄重肃穆的活动紧密相连
而中国传统思想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在这种环境与语境下
清明节不是一个适宜送祝福的节日
所以
“清明节快乐”这种说法没错
但也许在未来
文化与语境变得更轻松后
我们才能更自然地互道一句“节日快乐”
此外,关于清明
还有这些小知识可以看一下:
《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吗?
历史上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词曾有过一些争论。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从金代以来,似无异议。明代的《味水轩日记》中记载,这幅画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双龙小印,并且还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这样一来,这画卷描绘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怀疑了。
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对春景之说,首先怀疑者是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
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是清明时节的事物。
画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极少见。
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汴梁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见该书“中秋”条)。”宋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不然无新酒可言。
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这样的小茶水摊。“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
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土坟后面向城市一段。细细分析,这些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今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说是秋季倒符合实际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邹身城先生也在中国宋史研究会上提出论文《宋代形象史料的社会意义》,认为“清明”既非节令,亦非地名。《后汉书》有例证,是出云:“固幸得生‘清明之世’……”从语气看这个“清明”系指政治开明。画中题款“清明”语,本是张择端进献此画,请帝王们赏识所作的颂辞。
传统习俗必须清明当天扫墓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唐·窦巩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快点个ZAN分享吧!
小编工资就涨5毛!
□来源:辽沈晚报、央视新闻移动网、百度百科、中国天气网
□责编: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