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
这个城市结束了整天的忙碌
所有的一切
在夜色中渐渐归于平静
上班族们
脱去华丽的外衣挽起袖子
学生们刚结束晚课
三五成群叽叽喳喳
“走!今晚宵夜阿姨炒粉!”
穿过只能一人通行的小巷
顺着人群和灯光
阿姨大勺一挥
点燃了整个桂庙的烟火
她是深大的美丽传说
从我记事起,阿姨就在这里摆摊了。
“阿姨炒粉”,已经成为了深大的传奇。
几乎每个新生,都会被师兄师姐“拐”到这儿吃炒粉,然后就离不开了,一吃就是四年。
阿姨是个谜一般的存在。没人知道她叫什么,没人知道她从哪来,也没人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开始摆摊的,连她自己都记不清了,
“大概是08、09年吧,阿姨来这儿有好几个年头咯~”
每晚,阿姨拉着一辆小推车在桂庙出没,没有固定经营场所,也没有店名。大家每次约饭都说桂庙那个阿姨的炒粉,说着说着就成了“阿姨炒粉”。从此,在深大流传开来。
60秒,一部开挂大片
颠勺、翻炒每个动作都像是复印出来的,这么大的锅对男人来说都很重,更何况女人,但在阿姨手上却像一条手绢一样不断飞舞着。短短60秒,像是看了部大片,让人意犹未尽。
切香肠的时候更像是加了电影特效,这熟练程度,说没开挂我还有点不信。
炒粉分三个价位,8块是有蛋的基本款,10块多了火腿,12块是带肉的全家福。学生狗时期只吃得起8块的,现在终于能够奢侈一回,来份最贵的了。
这几个瓶瓶罐罐是阿姨的秘密武器,少了一味都不行。去葱微辣加醋之类的要求,都会满足你,独独有一样是她唯一的坚持——不能把萝卜干放进去一起炒。
怎么撒娇都不管用,因为萝卜干炒过之后会破坏它的味道,就算是8块钱的炒粉也有它的原则。
伴随着“呼呼呼”火炉声的短暂停息,炒粉出炉了。
这儿没有环境,没有位置,一切都要自己动手。
低矮的小板凳,微弱的灯光,让我想起了大二那年,一群人压马路回来,躲在宿舍浴室里吃炒粉的那个晚上~小摊就是这样,吃的都是氛围。
夫妻俩一起经营这个小摊,阿姨炒粉,大叔送外卖。
虽然大叔常常被阿姨抱怨动作慢,但他眼里都是宠溺。听说大叔以前是厨师,还是他教会阿姨炒粉的呢。
阿姨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排队的学生们会帮忙打包装袋,连找钱都是自助模式,钱袋子就放在那,要找多少自己拿,阿姨只管炒粉就好。
一车一灯,一锅一勺,温暖的不仅仅是胃
阿姨每晚接触的人数不胜数,炒出的粉,自己都数不清,但只要来过两三次就会记住你。看起来不苟言笑,却总是在默默的关心着你。
“现在在哪里工作呀?”
排我前面的是一个已经毕了业的师兄,大学的时候,阿姨炒粉应该是他的深夜食堂吧。
“我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你啦,搬到哪里去住了啊?”
阿姨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锅里的炒粉,手中的勺子也不曾停下过。
“今天下午,有个你们的师兄从光明开车过来,说想我的炒粉了,哎哟你看这孩子怎么这么矫情咧~”,
嘴上虽然抱怨着,脸上幸福的笑容却出卖了她。
八九年的时间,无数学生来到这里又离开,从刚步入大学的懵懂少年到踏入社会的职场精英,阿姨炒粉一直在这里。在阿姨心中,这里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小孩一样。
或许它不是多么高大上的美食,却是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希望多年后,能够牵着另一半的手回到这里...
“阿姨,米粉,微辣,不要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