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试点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的第二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响应国家指示部署,在现有人才资助体系基础上,设立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将资助端口前移,
旨在及早选拔人才,培育科学素养,激励创新研究,为构建高质量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
南京大学具有深厚的拔尖创新人才育人传统。
以学生个性化培养、自主性选择、多元化发展为特征的“三三制”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多元培养阶段的“三条发展路径”,
包括专业学术、交叉复合和就业创业三条路径。学校为选择专业学术类发展路径的学生配备学术导师,提供多层次的科研实践训练,更深层次的本专业课程,并加强与研究生阶段的贯通培养。通过大师引领、挑战性学习、多元化国际交流等方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发展,激励学生弘扬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面向国家略需求、人类未来发展、思想文化创新和基础学科前沿的责任使命,培养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未来杰出科学家。
当前,学校正全面实施
“奋进行动”,启动实施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行动方案,
从招生、培养、生态、队伍建设上全面推进,努力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立健全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全力推进科学研究与本科教学相融通,实施全面科学教育。统筹各类本科生科研资源,构建逐层递进的科研训练体系,包括新生金种子基金项目、卓越人才培育计划之“未来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科学之光”育人项目、项目制课程、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构建一年级科学启蒙、二三年级强化发展、高年级顶峰体验的梯次有序、逐步上升的本科生高水平科研训练体系,促进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实现本科人才培养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的有机融合。
来听听这些入选资助项目的同学们参与科学研究的心得和在基金委面试中的种种感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