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2024年检察机关共起诉医保骗保犯罪4700余人
医保基金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医保覆盖面和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相关监管风险点随之增加。
1月23日,澎湃新闻从最高检了解到,2024年,检察机关共起诉医保骗保犯罪4700余人。办案发现,该类犯罪手段多样、花样翻新,严重侵害医保基金安全,需综合施策、深化治理。
一是个别医疗机构招揽、利诱群众通过虚假诊疗、虚假住院、虚增耗材等方式骗取医保资金。最高检介绍,涉案医院往往以代付住院押金、免伙食费、车接车送及现金返还等方式利诱参保人员住院,再以“小病大治”“无病假治”等手段虚构诊疗项目,骗取医保资金。此类案件往往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大。
二是一些不法分子超量、重复开药倒卖,滋生医保“回流药”黑色产业链。最高检指出,一些不法分子专门收集他人医保卡购药或诱导参保人员多开药品贩卖牟利,形成“收卡—购药—收药—卖药”的非法套利链条。2024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均办理“回流药”类骗保案件。检察办案发现,医保支付比例较高的老年群体、从事医疗护理服务的人员易被“药贩”拉拢发展成为“药农”,甚至“久病成药贩”。
三是个别参保人员隐瞒工伤、车祸等非医保支付情形骗取医保资金,甚至直接冒用他人医保信息就医报销。最高检明确,我国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对于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或者由第三人、公共卫生负担及境外就医情形下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检察办案发现,个别参保人员虚构、捏造或刻意隐瞒患病原因并就医,骗取医保基金报销。
检察机关提醒: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救命钱”,决不能成为少数不法分子的“唐僧肉”。广大群众在依法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同时,要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思想警惕,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一旦发现欺诈骗保情况线索,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共同维护医保基金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月23日消息,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严惩网红大V、MCN机构造谣炒作!去年33万余个违法违规账号被关停
记者今天从公安部获悉,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净网2024”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整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全年共侦办网络违法犯罪案件11.9万余起。
针对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造谣传谣类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依法严惩网红大V、MCN机构有组织造谣炒作,全年侦办网络谣言案件4.2万余起,查处造谣传谣违法犯罪人员4.7万余人,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3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252万余条。针对通过网络实施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侦办网络暴力案件8000余起。针对造谣引流、舆情敲诈、刷量控评、有偿删帖等突出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活动,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侦破案件1000余起。
针对各类网络黑灰产业为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提供滋生土壤、屡禁不绝的情况,公安机关锚定网络黑灰产物料供应、广告推广、技术支持、支付结算等关键领域开展精准打击,不断加大对黑灰产违法信息的识别、阻断和清理力度,侦办网络黑灰产案件2.5万余起。
按照“打源头、摧平台、断链条”的工作思路,聚焦信息泄露、信息倒卖、信息使用等关键环节全力破案攻坚,严厉惩处利用职务便利窃取出售个人信息的行业“内鬼”,坚决捣毁买卖个人信息的“地下黑市”,循线斩断非法贷款催收、骚扰广告营销等犯罪链条,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7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万余名,有力维护了公民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
公安机关持续强化网络环境整治,全年开展信息安全领域监督检查20万余次,办理行政案件4.9万余起,警告3.5万余次,责令整改6500余次,清理血腥、暴力、色情、恐怖等违法有害信息50余万条。同时,针对未成年网民通过网络相约实施自杀、自残行为,全力开展网上信息巡查预警,及时协同学校、妇联、家长开展劝阻疏导。
1.上海三区官宣!今年重要变化,市民激动:光影秀回来了
看灯是不少上海人节假日的保留节目,今天,上海宣布:春节期间,景观照明开启重大活动模式。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宣布,2025年春节期间(1月27日至2月4日),上海景观照明将开启重大活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