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环保水处理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包括上清液浑浊、污泥解体、液面有浮渣以及氨氮超标等,并通过量筒实验进行解答。文章强调了SV30实验的重要性及其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观察重点,同时分析了异常现象的原因。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SV30实验的重要性和作用
SV30实验能够帮助从业者了解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工况,通过简单的操作和低成本的方式,分析活性污泥的性状和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
关键观点2: SV30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测定SV30需要注意混合液采样点的位置、混合搅拌力度、量筒的选择等,准确的操作能够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观点3: 测定过程中的重点观察内容
在测定过程中,需要重点观察污泥的颜色、絮体形成、污泥沉降速度、泥水分界面的清晰度、上清液清澈度以及污泥沉降的百分比等。
关键观点4: 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
文章详细分析了污泥颜色异常、污泥沉降比高、营养失调、污泥中毒等现象的原因,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正文
上清液浑浊,是什么原因?
污泥解体,液面有浮渣,是什么原因?氨氮超标,上清液浑浊,是什么原因?......然而,就是通过这个不起眼的量筒实验让很多从业者的困惑得到了解答。在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中,量筒发挥出了巨大的指示作用,如何从
SV30
实验中判断生物系统的运行情况是每个污师都应该学会的技能。
SV30叫做
污泥沉降比
,它是指泥水混合液在量筒中静止沉降30min后污泥所占的体积百分比。虽然它的结果是一个比值,但是指导我们工作的重点并不仅仅是这个值,还有沉降过程,尤其是前5分钟的沉降过程。SV30实验做起来不仅简单有效成本低,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活性污泥的性状乃至整个系统的运行工况。SV30的测定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
二沉池
工作过程的缩影。众所周知,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关键设施就是
曝气池
和二沉池,而曝气池的工况往往会在二沉池中体现。因此只有对SV30的测定过程足够重视才能更加了解整个生物系统的运行工况,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找准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测定SV30虽然看似简单,
但是如果操作不规范就很容易引起偏差从而造成判断失误。那么,在测定SV30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由于曝气池末端的混合液
直接代表了进入二沉池待沉降的活性污泥,所以曝气池混合液采样点应设置在曝气池的末端。
混合液倒入量筒后
一般需要通过搅拌使混合液达到均匀状态,剧烈搅拌会打碎污泥絮体,应该慢速且匀速将混合液倒入量筒,搅拌力度也应缓慢匀速。
100ml量筒表面积较小,
液面张力较大,影响污泥沉降的速率和百分比。用100ml量筒做实验测试结果较高,会出现不必要的误差。因此准确选用1000ml的量筒进行测试,对测定结果至关重要。
上面强调过,
SV30实验的过程观察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重点观察什么呢?
当污泥颜色发黑且具有腐臭味时,
可能是曝气不足,混合液的溶解氧太低,发生了厌氧分解的情况;当颜色变黄甚至金黄色时,可能为曝气太多,溶解氧过高,导致污泥老化、微生物自身氧化、负荷过低等情况。
这类原因一般是
污泥沉降性能差而活性较好,一般由
丝状菌
过多引起,可能发生污泥膨胀现象。再根据计算SVI和镜检辅助观察,当SVI > 200ml/gMLSS,镜检发现大量丝状菌(球衣菌)存在,且数量大于或等于
菌胶团
时,即确认发生了污泥膨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