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上的定义,结合ISO 22000:2018标准,我们再来看一下两者的区别。
(一)目的不同
1.确认的目的
组织在实施具体的控制措施之前,通过不同的确认方法,来判定控制措施本身是否能起到对于相应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作用,最终确定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
2.验证的目的
在ISO 22000:2018标准“8.8.1 验证”中规定,“验证活动应确定:
a) 前提方案得以实施且有效;b) 危害控制计划得以实施且有效;c) 危害水平在确定的可接受水平之内;d) 危害分析的输入已更新;e) 组织确定的其他措施得以实施和有效。”
从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验证是证实包括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在内的控制措施是否整体达到预期的危害控制水平,是否最终可获得安全的终产品,要认定的是整个体系运行是否有效。
(二)范围不同
1.确认的范围
在ISO 22000:2018标准“8.5.3 控制措施和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中规定,“食品安全小组应确认所选择的控制措施能够实现对显著食品安全危害的预期控制。应在危害控制计划(见8.5.4)中的控制措施和控制措施组合实施之前以及变更后(见7.4.2、7.4.3、10.2和10.3)进行确认。”
从这段话,我们能很明确看出确认的范围是:对危害识别评估后,确定的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和(或)它们的组合。
2.验证的范围
验证的范围相对于确认来说则大很多,在ISO 22000:2018标准“8.8.1 验证”中也明确的提出了验证的范围:
除了HACCP计划和操作性前提方案要素及实施效果之外,还包括前提方案实施情况,危害分析的输入是否持续更新,终产品的危害水平是否在可接受水平之内,组织要求的其他程序(如过敏原管理的验证、产品撤回程序等)的实施情况及有效性。
(三)时机不同
1.确认的时机
实施确认活动一般是在危害控制计划(操作性前提方案和/或HACCP计划)中的控制措施和控制措施组合实施之前进行。
如果出现其他的控制措施,新技术和设备,控制措施发生变更,产品(配方)发生变化,识别出了新的或正在显现的危害或者危害发生的频率变化了,或体系发生未知原因的失效等,体系也需要重新确认。
可以这样讲,在组织对于最初的控制措施进行合理确认后,任何的影响到控制措施的有关变化,都应导致控制措施的确认。
2.验证的时机
而验证则是总体的控制措施在实施中或实施后,也就是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所进行的活动。这个“一段时间”可能是实施后的一个月,也可能是三个月,也可能是一年,但通常不会超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