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养
以视频形式呈现优质育儿、父母教育内容,推荐高品质成长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新一代父母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育学园  ·  毁掉孩子一生专注力的3件事,或许你正在做 ·  11 小时前  
常青藤爸爸  ·  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广播剧系列 ... ·  20 小时前  
丁香妈妈  ·  孩子中招甲流,怎么用药好得快?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养

章龄之“逼娃”学习刷上热搜 | 好好读书,真的有用吗?

有养  · 公众号  · 育儿  · 2020-03-26 14:07

正文

前几天,《天天向上》播放了疫情期间,两组明星家庭在家与孩子相处的故事。
其中,黄觉一家人比较注重素质教育,他们表示“一家人相依为命的相处体验很难得,没必要管学习,成绩不重要。”孩子在这段时间内就应该尽情玩,别学习;
而有两个儿子的章龄之则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业,每天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给孩子辅导作业,陪他们上网课。


一时间,两家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大部分人认为,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注重素质教育,不应该要求他们好好学习,连轴转地上网课;


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虽然明星家庭和普通家庭的教育方式绝对会有所不同,但这段特殊时期,到底应该让孩子在家放养还是继续努力在线学习,却是每个家长都相当困扰的问题。


01



放养一个孩子的成本

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之前,田亮和叶一茜的女儿森碟因为一改《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调皮捣蛋,蜕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冲上了微博热搜。

网友发现,森碟小小年纪已经变得多才多艺,据不完全统计,森碟会的或者参与过的运动和爱好有游泳、篮球、轮滑、攀岩、标枪、跑步、滑板、冲浪、跳高、网球……


还会拉小提琴和弹钢琴。

平时,任森碟如何活泼好动,田亮夫妇都是“放养”状态,只要她开心就好。

他们给予女儿足够的空间,看着她笑,看着她闹。
关于教育,田亮还有个“ 自行车论 ”: 教孩子就像教他骑自行车,太快放手容易摔倒,但要是不敢放手,孩子一辈子都学不会。所以,我会放手,让她走远。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森碟所就读的国际学校,秉承全英文、放养式教育,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一学年学费高达16.8万元-21.92万元,令人咂舌。

无独有偶,2018年,杭州一对19岁的双胞胎,曾经数学考过17分,如今精通四国语言,分别被牛津和剑桥录取。

她们的成功被媒体描述成  “靠自己的性格“,以及她们父母的“放生式教育”、“不强迫孩子上补习班”、“保护孩子自尊心”等特色“家庭素质教育”。


我们仔细看一下这对励志姐妹花的成长经历。

她们小学读的是“贵族学校”温州实验小学。
初中读的则是杭州一所名为“绿城育华学校”的“贵族中学”,并且还是专门给“有出国意向”的孩子提供定制教育的“睿励班”,学费一年近8万。
高中更上一层楼,是美国私立高中“白山中学”,不算其每年的生活费和其他繁杂费用,单单其学费,每年就逼近50万人民币。
所有都离不开一个事实——他们家真的很有钱。
然而,根据调查研究显示,中产阶级人数不及全国的千分之一,连普通的中产都根本承担不起“如此放养式教育”的成本。
如果需要“放养”孩子,必须年入百万,不然还是让孩子乖乖的用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吧。

02


你所嫌弃的线上学习机会
是有些孩子可望而不可求的明天
为了应对疫情,教育部出台了“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通知。

钉钉APP 及时上线,“在线授课、在线提交批改作业、在线考试“等功能一应俱全。
然而,这些强大的功能被小学生们认为侵占休息时间、泄露个人隐私,于是纷纷疯狂地在各大app市场打出“1星”差评。

几乎在一夜之间,钉钉的评分就从4.9分掉到1.3分,害得钉钉程序员被迫跳出来求饶, “请学生们手下留情,5星好评一次付清。”

然而几乎同一时间,河南邓州初三的14岁女孩李某敏因为家中贫困,没钱买手机按时跟听学校网课,大量吞服母亲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

李某敏的父亲残疾,平日只能靠给人补鞋维系生计,母亲又患有精神病,没有劳动能力,还要常年吃药。
女孩姐弟三人,姐姐上高一,弟弟上六年级,父亲东拼西凑买了一个智能手机。
但是一个手机,三个孩子无法同时兼顾。女孩落下作业,又遭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质疑,所以一时想不开,将母亲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大量吞下,导致生命垂危。
看完这个新闻,心中不免升起一种悲凉之感——
那么多孩子嫌弃的线上教学机会,竟然是有些农村孩子可望而不可求的明天啊!
还记得那个冰花男孩的故事吗?

云南邵通的一名小学生,步行了近一个多小时赶到学校时,头发已经完全被冰霜染白,网友称其为“冰花”男孩。


当记者问他,想不想到外面看看?
他说:“我连镇上都没去过,没有走出过村里。我最想去北京,我想去看看那里的学生是怎么读书的。”
这是无数个偏远山村孩子的真实写照。
对于贫穷,他们没什么概念,他们只知道,只要考试考出去了,就可以不用每天去放牛、种地,可以穿上新衣服了。
寒门的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如果他们不去努力读书,一辈子都只能待在大山里面。

03

对于普通人来说
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北京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便曾如是说道: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 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 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


英国BBC曾经拍摄过一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真实地展示了14个孩子从7岁到56岁的人生轨迹。
7岁,富裕家庭出身的小孩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观察者》。


他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很早就对自己的人生轨迹做出了规划。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贫民窟的孩子甚至谈不上什么梦想。
他们只希望能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
当他们长大之后,当年那几个富裕阶层的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成为了著名律师。

而当年出身底层的几个孩子,有的成为了泥瓦工,有的则当了出租车司机,甚至还有在大学辍学后成为了流浪汉的。
然而,影片拍摄到后面,却出现了一个成功实现阶层逆袭的例子:Nick。
Nick来自小学只有一个教室的偏远贫困乡村,却热爱读书。
21岁时,他顺利考上了牛津学习物理,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当上教授,并娶了身材外貌气质极佳的美国妻子,成功晋级精英阶层。
因为读书,Nick克服了出身的局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