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了个汉
你想看的武汉话搞笑漫画视频,这里都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本地宝  ·  湖北春节返程省内易拥堵路段汇总! ·  3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武汉电动自行车上牌攻略 ·  4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武汉大年初六哪好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了个汉

武汉流行食物30年

武了个汉  · 公众号  · 武汉  · 2018-04-22 20:00

正文

所有事物都有流行风潮,我们小时候会因为一句广告词去吃一袋零食,长大后会因为一个博主的推荐去买一个品牌的彩妆。 一时有一时的流行,我们在追逐流行的过程中,把流行的衣服穿在身上, 把流行的食物吃进肚子,慢慢长大成人


30年前武汉的流行更新迭代得远不如现在快速,于是80后与90后在吃这件事上,拥有了许多共同回忆。


-1-



无花果丝 是最廉价耐吃的零食,小小的一根放进嘴里就有滋有味,能含很久。那时还不知道无花果是什么样子什么味道,反正无花果丝是香甜可口的,长大后才得知这一小袋东西居然是萝卜丝做的,三观尽毁。



转念想到辣条,心里的接受度又提高了不少。要论给产品起名字,每家辣条真的都很敢说: 北京烤鸭 没有鸭肉, 麻辣牛肉丝 没有牛肉, 唐僧肉 甚至连肉都没有……即使当时还小,我们也知道5毛钱是买不到一袋肉的,但是辣乎乎的辣条很好吃就行了。



大人总不让我们吃这些,说都是三无产品不卫生。这导致整个童年在吃辣条时,我脑补出的画面都是几个邋遢的中年人,坐在昏暗的小房间里制作辣条,还未装进包装袋的辣条随意散落在脏兮兮的地上。


所以长大后,无意看到新闻里在播辣条界扛把子 卫龙 的生产工厂,如此高端无菌的大规模生产工厂把我深深震撼了……我们的童年里到底还有多少骗局?



小浣熊 在武汉是风靡上世纪末的干脆面,每一袋干脆面里都会有一张水浒英雄卡,当时几乎每个小孩都在收集这种卡片。而第一批集齐108张的男生在班上简直是明星人物,下课了大家都喜欢围着他玩



捏碎干脆面后打开包装袋,先拿出卡片,再倒入调料粉开始摇匀,这种吃法简直刻进了一代人的骨子里。长大后只要想起干脆面,耳边就会条件反射地响起面饼碎摇晃发出的“窣窣”声。


以致于后来读中学时,会比较抗拒 魔法士 ,因为它直接把吃干脆面最精华的摇匀调料包步骤帮我们省略了。



小浣熊之后,统一又推出了全新的干脆面系列 小当家 ,试图重复当年小浣熊的神话。



为此,2000年统一冠名了日本动漫《中华一番》,中文配音时将男主角刘昴星改名成小当家,登陆各大电视台。


结果,小当家干脆面没有成为爆款,动漫 《中华小当家》 却火了。所有小孩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看这部动画片,却很少有人知道男主角小当家的名字是拜干脆面所赐,我们心心念念至今的都只是动画片里大熊猫黑白麻婆豆腐等经典菜式。



在看电影都需要去工人文化宫的上世纪,当然是没有爆米花吃的,于是民间自制的 米泡 便成了武汉人的爆米花。



那时居民区不定期就会有老人推着机器来,小孩儿们远远听见爆米泡的巨响声,马上兴奋地跑回家喊大人拿米。老人拉着风箱,小孩们捂着耳朵围在旁边看,像是过年放鞭炮,期待它快点“砰”好,又怕它“砰”得太大声。


只要一点儿米,就能爆出一大袋子米泡,回家装在饼干铁皮盒里。想吃时抓一把,干吃香脆,泡开水加白糖吃又十分甜软。



还有一种 长管形状的米泡 ,别的地方其实不这么叫,但武汉人也称它为米泡。只需将粮食倒进机器里,一会儿工夫就能拉出连绵不断的长条米泡。北方人喜欢用玉米做,所以米泡是黄色,武汉人则一般都用大米做,便是白色米泡。



虽然原材料完全相同,但口感和爆出来的米泡完全不同,长条的米泡又轻又脆,一不小心吃快了就会打出嘴泡,吃的时候还很容易粘在嘴巴。小孩喜欢把它们套在自己的手指上,边玩边吃。


如今武汉老社区越来越少,这种民间手艺人很难进入新式小区做生意,所以已经比较少见了。



-2-


武汉女孩子小时候拥有的第一支口红和第一枚钻戒都是糖做的,得到时从嘴到心都是甜丝丝的。


每次吃 口红糖 ,一定会学妈妈涂口红的样子,用糖果把嘴巴涂的晶亮,再心满意足地用舌头去舔掉。



钻戒糖 一定要戴在无名指上来吃,那样才是美美的新姑娘。



和女孩子们一样,武汉儿子伢人生的第一根香烟也是甜的。小卖部里卖的 香烟糖 做得唯妙唯俏,最能激起男孩子们的叛逆欲以及对成熟的向往。学着爸爸和电视里香港古惑仔的样子,叼着一根香烟糖,大人们看了也会忍俊不禁。



大大泡泡糖 1989年进入武汉市场,和 绿箭口香糖 一样都属于美国箭牌旗下。1993年推出了爆款 大大卷 ,因为每一盒都会送小玩具,使它一度成为最受武汉小朋友欢迎的泡泡糖。



我小时候还特地把一整卷拉出来,想看看它究竟有多长,结果还不了原,就一大口都吃了。那时练习吹泡泡比上课还认真,除非吹泡泡时一不小心把糖吹了出去,否则每颗泡泡糖要嚼到变硬才舍得吐掉。


到了2003年,大大卷又推出了 果冻泡泡糖 ,滑溜溜的果冻和泡泡糖叠起来卷到一起,吃起来口感有点奇怪,害我忍不住把泡泡糖和果冻一起吞了,担惊受怕了好几天。



比巴卜泡泡糖 来自于意大利的不凡帝范梅勒公司,1994年出现在武汉,一直和大大卷竞争市场。它没有大大卷那么多花哨的营销策略,但是因为吃起来特别软,吹出来的泡泡又特别大,所以也很受欢迎。



还有一直占据国内糖果市场多年的 阿尔卑斯、曼妥思、珍宝珠、孚特拉 都和比巴卜一样是不凡帝范梅勒公司的产品,这几样糖果也都以味道取胜市场,一直简简单单的卖糖果,整体包装风格和产品都没怎么大变过,看来这是一家特别专心又好吃的糖果公司。



孚特拉系列在武汉曾经出过 水果酸奶软糖 ,有柠檬、草莓、黑加仑、蜜桃酸奶、蓝莓酸奶几种口味,好吃到感觉每一口都似乎能咬出汁。不过这种软糖现在武汉市面上几乎看不到了, 脚趾棒棒糖 倒是还有。



小时候武汉的小卖部里卖得最多的棒棒糖是 真知棒 ,在玻璃柜台最显眼的地方,五颜六色的口味插满了整个糖果罐,吃完了总会忍不住把白色的塑料棒咬扁。


但真知棒其实没有 珍宝珠 好吃,它只是胜在“排片率”高。珍宝珠的棒棒糖是双色的,两种口味叠加起来,不仅好吃还很好看,小时候想买到得碰运气,不是每家小商店都有。


真知棒是美国箭牌旗下佳口公司在中国推出的第一款棒棒糖,所以我们小时候吃的棒棒糖也和泡泡糖一样,还是这两家公司的竞争。



21世纪初期,一支由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高圆圆拍摄的 清嘴 薄荷糖广告,出现在电视机里。高圆圆和这款糖的味道,如同一股撩人的清风吹乱了我们尚还稚嫩的心,明明是清纯的味道清纯的她,却莫名有几分诱惑的气氛。


我们第一次被一款与儿童世界没多大关系的糖果深深吸引,它甚至都不怎么甜。清嘴如风而来,又似风消散。但我们一直都记得这款零食,也记住了高圆圆。清嘴不再,如今她却风华依旧,一直稳居中国男性心中的女神宝座,还嫁给了台湾当红小生赵又廷。



-3-


1989年,乐百氏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后来会成为一家纯净水公司,他们最先推出的明明是 乐百氏乳酸奶 ,没过多久就进化成一种武汉毛毛最爱喝的被叫做AD钙奶的乳制品饮料。



1996年的娃哈哈,已经凭借一款 娃哈哈矿泉水 打响全国知名度,当时才20岁的王力宏还不知道自己即将开始为它代言20年的生涯。



借此东风,娃哈哈也推出了AD钙奶,并且凭借“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天天喝,真快乐!”这样洗脑的广告歌,让娃哈哈的品牌成为了这款饮料的代名词。从此武汉80后90后的小伢每天吵着喝 娃哈哈AD钙奶 ,不好好吃饭。


十年后,2006年娃哈哈又推出了 爽歪歪 ,一款益生菌发酵酸奶饮品,含有的矿物质比AD钙奶更多, 包装也更可爱,一上市就成为00后武汉小伢心目中的新“娃哈哈”。


但这种“加浓版的娃哈哈”并不被80后90后认可,即使他们已经慢慢长大成人,甚至为人父母,却依然只认娃哈哈AD钙奶。至此,AD钙奶和爽歪歪成为了上世纪末武汉伢和新世纪初武汉伢之间,不可逾越的代沟。


那时的速溶饮料喝起来还不会觉得淡而无味,广告里的小男孩用勺子敲打了两下玻璃瓶里橙子味的 菓珍 ,“叮叮”的两声便响到了我们心里。于是下一次去超市,想尽办法也要把妈妈带到卖菓珍的货架跟前。



那时比菓珍更具有诱惑力的,恐怕只有 高乐高 了,世界上应该没有小孩子能抵抗可可的甜蜜香气。我们曾经因为第一次喝高乐高不知道要给牛奶而困惑,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困惑:喝了高乐高是否真的会长高?



小孩稍长大一些,兴趣便从奶制品饮料慢慢转移到口感更刺激的汽水上,5毛钱一瓶的 二厂汽水 是我们最便宜的选择。


橘子、香蕉、柠檬、荔枝口味的汽水,把玻璃瓶灌得色彩缤纷。一块钱给老板,五毛汽水钱五毛瓶子押金,咕噜咕噜仰头畅饮,冰爽的口感从口腔凉至全身,廉价的糖精味,带着淡淡的香气。一口气喝掉半瓶,再打个甜嗝,就是老武汉的夏天。



新世纪后,二厂汽水作为武汉本土饮料,受外来饮料冲击力太大,2000年完成历史使命,生产完了最后一瓶汽水。


至此一别,距今已有快20年。直至近年,一夜之间,“二厂汽水”又重回武汉江湖。凭借着熟悉的名字,不太足的汽,翻了十倍的价格,趁着情怀的东风还是在武汉又火了一把。



上世纪除了武汉本土汽水,全国的品牌汽水里,在武汉风头最盛的一定是 健力宝 。这种橘子味的甜汽水,给武汉人带来了运动饮料的概念,大资金的广告与冠名,让它在人们的印象里与足球密不可分。



健力宝的辉煌在21世纪结束,武汉的汽水市场成为了美国两大汽水公司的竞争。


在盛产巨星的90年代末, 百事可乐 对中国市场开始复制在美国的营销战略,王菲、郭富城、珍妮·杰克逊、瑞奇·马丁组成了第一批代言人。当时还愿意经常在公众面前经常讲话的天后,亲自作词作曲,为百事可乐写了一首《渴望》,并且染蓝头发穿白裙子拍了MV。



更早进入中国市场又同样财大气粗的 可口可乐 ,当然不甘示弱,从当红名星到爆款游戏,都被请来成为代言人。从此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展开了持久的代言人大战,那个时候每天看它们两家公司的广告都是一种享受,每个镜头都有巨星,每个特效都屌炸天。



2001 年,因为《流星花园》而爆红亚洲的 F4 也加入百事可乐,在2004 年,与周杰伦、郭富城、蔡依林、陈冠希、郑秀文这样的天王天后级别巨星一起同时出现在了一支广告里,拍了一条耗资巨大的斗兽场广告,每个明星在其中都扮演一个角色,为剧情服务。这支广告在当时无论服装还是画面,都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



2005年,与王菲结束了姐弟恋的谢霆锋,也结束了与可口可乐的代言合约,从红色阵营转投入蓝色阵营——百事可乐,可乐代言人大战至此以百事的胜利告终,而谢霆锋因此也惹上了与可口可乐的官司。如此戏剧性的画面,大概只有9年后王菲和谢霆锋世纪复合可以一战。



而这场世纪竞争中,还诞生了国产可乐对手——娃哈哈生产出的 非常可乐 ,1998 年,它以“中国人自己的可乐”进入武汉市场。不怎么甜的非常可乐在武汉非常不受欢迎,当时大人买可乐回家如果错买了这一种,小孩会生气好久。所以它在小商店的货架上昙花一现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西式快餐两大巨头也卷入了这场可乐之战。


-4-


1995年,武汉第一家 麦当劳 在江汉路开业,主营饮料可乐,由可口可乐提供。醒目的大红底色和金黄LOGO的广告灯箱,引起了武汉人的轰动。开业当日,人山人海。爆棚的人气之下,只能临时规定每次放20个人进店。虽然最初只有巨无霸、鱼柳包、薯条和可乐等餐品供应,但也让开荤的武汉人倍感幸福。



同样是1995年,武汉第一家 肯德基 也在江汉路开业,主营饮料可乐,由百事可乐提供。那个时候的肯德基还有小面包,鸡汁土豆泥还没有变味,而肯德基老爷爷的形象,带给了儿时的我们不仅是口味上的不同,还有饮食文化、管理模式,用餐观念等的改变。



直至今日,百事还是没能成为可乐界的老大,武汉也没有被可乐一种饮料统治, 但武汉的啤酒却被外来品牌消灭。


上世纪末的武汉, 行吟阁 是啤酒的代名词。1990年,武汉东西湖啤酒厂跻身全国啤酒业十强,这是行吟阁啤酒最好的年代。傍晚炊烟升起,大人穿着背心打着糍粑,打发小伢趿着塑料拖鞋去家门口的小卖部买瓶冰行吟阁。小伢抱着行吟阁,拿着押金纸牌,嘴里嚼着“跑腿费”泡泡糖回来。大人牙齿一咬,瓶盖清脆开启,淡黄啤酒涨起欢腾的泡沫,举杯相碰,一饮而尽。



武汉人讲的是胃口,喝的是行吟阁啤酒。如今行吟阁啤酒消失,每一个举起酒杯的武汉伢便都有了乡愁。



和行吟阁有类似命运的还有武汉本土牛奶品牌。友芝友与扬子江从上世纪开始,一直都是武汉人订牛奶的首选品牌。


2007年, 友芝友 被蒙牛收购全部股份,成为蒙牛旗下的独立品牌。但友芝友的名号就此渐渐在武汉消失,它旗下的金爵和清养两个酸奶品牌,在武汉再也不复当年友芝友的风光。



至今,友芝友麾下只有 汉口老酸奶 在武汉还有较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在武汉被全国奶制品大品牌的冲击下, 扬子江 也渐渐走向弱势,2013年甚至退出了市场,2015年才又复出,声势再不复当年。但印着朱红色字体的玻璃奶瓶,钉在门口的方形小奶箱,起早贪黑风物无阻的勤劳送奶阿姨,组成了武汉人一个时代里喝牛奶的记忆。



光明 蒙牛 两个全国性的奶制品大品牌,重复着当年扬子江和友芝友在武汉竞争的局势。


蒙牛在2005年以一句“不是所有牛奶都叫 特仑苏 ”,推出了口感浓到化不开的金牌牛奶。从此特仑苏纵横武汉人送礼界十多年的不衰,不管是拜访亲朋好友或是探望病人,拎一箱特仑苏,是不会出错的选择。



2006年,我们听着张含韵在广告里边喝 蒙牛酸酸乳 边唱“酸酸甜甜就是我”,看着蒙牛酸酸乳冠名赞助的第二届超级女声。那个夏天,爆红全国的除了李宇春和周笔畅,还有蒙牛。



多年后,光明将旗下的“长寿村酸奶” 莫斯利安 大手笔的投放到人气网络综艺节目里,架势颇有想超越当年蒙牛在宣传上的成功,但似乎仍有一段距离,可能看着中年小可爱马东喝酸奶很难让人也有想来一口的感觉。



从上世纪初起,武汉的奶制品饮料还要算上 台湾珍珠奶茶 。从2000年至2010年,奶茶都是以学生为主要市场,除了 八+八 花姿蜂 这样廉价的连锁店,就是私人劣质的小店,几乎开在了武汉每所中学门口。



到了近几年, 芝莲、兰芳园 港式奶茶 品牌开始流行,浓醇微涩的港式奶茶,让武汉人的舌尖对奶茶味道的评判更加系统化。



这些港式奶茶店同时为武汉人带来了正宗的 香港鸡蛋仔 ,对比之下才知道,原来2000年学校门口小摊贩卖的鸡蛋仔味道那么淡。



紧接着 COCO 一点点 等台式奶茶的火爆排队,说明了武汉人最后还是把票投给了台式奶茶。但武汉奶茶的价格也被这些全国连锁品牌抬高,它的主要受众不再是只有零花钱的学生,而是更有消费力的白领。



这时的我们不知道是否还会记得,在2008年2月, 星巴克 才在武汉群光开了首店。那时,星巴克在武汉人眼中还是比较高档的奢侈消费,进店点餐会紧张到生怕店员看出来自己没喝过,买了以后还一定要拍照装哔炫耀。



短短十年时间不到,现在的武汉人已经会在坐得爆满的星巴克里,要求店员做一杯特调,他如果不耐烦地想婉拒你说不好喝,你还会怼回一句:要你管~买好后回过头嫌弃地对一起来的同伴说:喝个星巴克还拍照?你low不low?



-5-


新世纪市场的开放,不仅让我们接触到了外来饮料,还让武汉伢吃起了洋快餐,从此这股洋流便再也收不住。


2000年,武汉江汉路迎来了首家 必胜客 。虽然已经吃过了肯德基、麦当劳,但披萨对于我们而言还是那么的新奇,每天必胜客都会有三、四十米的长队,还有顾客特地花5元钱雇扁担排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