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为引起人们的重视,世界心脏联盟于2000年开始,将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其目的旨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并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
心血管疾病与其疗法的现状
有研究表明,2013年全球心脏病死亡率约为1730万,相比1990年增长了约40%,按趋势估计今年这个数字可达到1830万。而同期的全球全年总死亡人数则是5820万[1],那么也就是心血管病死亡占比达到了约31.4%。研究认为,人口老龄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心脏病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增长呈现正相关,急剧增长的心脏病患者刺激了中国心脏介入手术和冠脉支架需求的快速增长。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发病机制
心脏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它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即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据统计,冠心病在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有脂质沉积,同时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erosclerosisPlaque)。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部组织坏死后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故称粥样硬化[2]。
动脉支架在体外看上去像是细小的网壁式金属管,小型支架重量甚至不足万分之一克。治疗时,医生先将极细的导管通过血管伸到动脉狭窄的部位;然后通过往导管内注入气体充盈前端的胶皮球囊(如下图),同时撑开狭窄部位和支架;最后抽出用于加压的气体,使球囊导管恢复到收缩状态,退出导管后,动脉支架就留在了已经被扩张的动脉狭窄处。这样,动脉支架可以持续发挥支撑动脉、解决狭窄、保证血流通畅的作用。
CT(计算机断层扫描)的价值
随着越来越多的冠心病的发病和血管支架手术的进行,CT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发重要。及早发现心血管斑块、分析斑块的风险、清晰影像帮助手术方案的制定、支架置入手术过程中的影像指导,以及手术完成后效果的评估都涉及到CT的检查。CT的技术发展从早期的单源CT,到目前最先进的双源CT,走过了约40年,在医学影像领域朝着更快、更清晰、更低剂量的方向发展,同时,在常规CT扫描的基础上,实现了同时、同相的双能量图像采集,将CT检查从传统的解剖结构成像升级到了物质定性分析,将CT的应用又深入了一层。
双源CT因其超前的设计理念,具有两个不同的X射线源,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扫描速度和扫描效率,加快细小结构的检出,在高心率或心率不齐的情况下依然能得到清晰的图像;减少扫描时间,从而减少人体承受的辐射剂量,在精准治疗的同时为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