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Weekly周末画报
遇见美好,洞见未来,我们的新闻不会太联播,生活必须很风尚;星座不会差太多,福利必须送到位。iWeekly App官方号,世界公民的行动读本,时刻保持与世界连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燃!又一次被英歌舞惊艳到了! ·  昨天  
半岛晨报  ·  演员黄晓明,公开照片 ·  昨天  
扬子晚报  ·  凌晨通报!闭园整改! ·  昨天  
人民日报  ·  白龙(7岁),不幸去世! ·  昨天  
人民日报  ·  今日元宵节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iWeekly周末画报

赛博朋克与真人融合,斯嘉丽会是我们年幼时所认识的草薙素子吗?

iWeekly周末画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07 16:51

正文

好莱坞一贯对于好故事保持着高度的嗅觉灵敏,有一部日本动漫作品,自1989年诞生后伴随着先后两部动画电视剧和两部动画电影的出品,从而奠定了影响全球的赛博朋克(cyberpunk)杰作地位。好莱坞一直没有放弃对这个故事的觊觎,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到詹姆斯·卡梅隆到当时的沃卓斯基兄弟,领航者们一直对这个故事虎视眈眈却也审慎观望。


在这近乎30年的等待中,卡梅隆的《阿凡达》让3D成为了电影技术的新方向,打造了《骇客帝国》神话的沃卓斯基兄弟也变成了沃卓斯基姐妹。终于,在今年这部暌违多年的作品终于完成了它的好莱坞式改写,而这部作品就是最近上映的电影《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 由斯嘉丽-约翰逊这样的A级巨星领衔,令此部二维世界的东瀛手绘动画神作,换算为了电子时代全息投影向全球市场的消费主义商业巨制。



无疑这部真人电影一经公映,就搅动起了原作粉丝的舆论漩涡。任何经典文艺作品被影像化真人化并推向大众电影消费市场,都会面对恪守传统还是大胆改写的纷争之战。而《攻壳机动队》因其身份特殊性,更是难逃这种争议。毕竟它在1989年就大胆的预示了一个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对击的未来:科技的发展意味着犯罪活动的高科技化。



于是,专门镇压高科技犯罪的特殊部队——公安9课成立。其队长少佐则是一位全身“义体化”的女警,曾经是人类的她遭遇一场严重事故后,唯有大脑得以劫后余生,被安置在一副经过技术强化的完美战争躯体之中。于是,灵魂和机壳既并存又角力的女主少佐,以及她对自己迷一样身世的探寻,为上世纪出生的一代粉丝插上了科学幻想的翅膀的同时,也送入了一条精神之途。


2008年斯皮尔伯格和梦工厂买到“攻壳”版权后,几经易手,最终将项目交给了执导过《白雪公主与猎人》(Snow White and theHuntsman)的英国导演鲁伯特·桑德斯(Rupert Sanders)手中。 相比日本原版的手绘动画,2017版的好莱坞改写,冲淡了哲学思辨的浓度,而侧重视觉技术的光鲜式展现。 虽说不少影迷质疑这样一个里程碑式样的作品,理应交由更加Cult风格的B级片导演改写,但是深谙商业套路的鲁伯特·桑德斯虽深刻不足,却也给予了“攻壳”一个最好的市场卖相。


毕竟,在如今看来,高科技下自我同一认证的消弭、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威胁早已是科幻电影的老套路了。你无法再用一个诞生于上世纪后半叶的科幻构想,去挑逗当今口味越发刁钻的观众。



当人们慨叹1995电影版《攻壳机动队》的导演押井守打造出的虚妄和奇幻交织的神曲时,可能未曾想过二维手绘动画相对的低制作成本,自然可供创作者放肆的去追求所谓“柏拉图肇始的哲学传统”,在苦痛深刻的道路上下求索。


但是,一旦这个项目变为真人化,其成本与回收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考量范畴。要知道之所以这个项目会在好莱坞这块地界辗转多年,就是因为它是一个过分依托CGI电子特效的项目,大制片厂一路都在等待技术的再度进步,以及大数额的资本后盾,所以才酿成了这近乎30年的等待。



因此,这场主张视觉冲击的“攻壳”或许不是对原作最具深刻思辨的复刻,却也是最稳妥的做法。 当一个巨大的商业项目要面对的是全球的消费市场,而非单纯的小众粉丝群体时,去情怀化是必要的作法。 当然,电影仍旧保留了原作中那些经典的场景,比方空中的俯冲,雨中的鏖战,仿生假肢义体、光学迷彩,当这一切从2D手绘变为真人结合3D,伴随着那首经典的《傀儡谣》配乐倾斜而出时,无论是资深粉丝,抑或是对原作毫无了解的观众,都可以凭自我的方式回味或享受这场赛博朋克的盛宴。


总之,斯嘉丽-约翰逊扮演少佐即草薙素子也是这部新作的话题之一。这位由《迷失东京》而进入大众视野的女演员,似乎与东洋有种某种姻缘。她的加盟曾搅起了一场所谓“洗白化”的风波,白人主导的银幕生态一贯都是诟病的目标。不过,斯嘉丽-约翰逊的确是这部商业作品的稳妥之举,她的超一线影星咖位确保了游说制作期大量的资本注入(甚至包括一部分的中国资本),也让影片的曝光率长盛不衰。


这几年来,伴随着《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超体(Lucy)以及《她》(her)等一系列作品问世,斯嘉丽-约翰逊也逐渐自带了科幻女王的光环。



如今的好莱坞A级演员,除却文艺电影的舞台外,身负一个商业IP项目基本等同标配。任何明星的公关公司,都希望自家旗下的爱将找到《加勒比海盗》《谍影重重》这样的长线摇钱树。纵观如今的商业电影市场,“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找到了“怪兽金刚IP”,“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有“神奇动物系列”,而“攻壳”这部极有望产生续集的作品,对于斯嘉丽-约翰逊来说也是一个无法拒绝的邀约。



好莱坞对于日本动漫、轻文学的觊觎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此类作品除了以科技发展为载体、内含东方哲学体系外,还弥散的对抗与情欲,以及因崇拜强权而奉行的强者逻辑,这样充满戏剧冲突的资源和思想一直备受全球文艺创作者的追捧和关注。


近些年,除了《攻壳》之外,我们目睹过好莱坞对《七龙珠》做出的惨不忍睹的解读,也见证过阿汤哥的《明日边缘》(《杀戮轮回》樱坂洋)做出的叫好又叫座的改写。而未来又会有一波日本经典作品被好莱坞提上了日程,改编自木城雪户《铳梦(Alita: Battle Angel)的电影预期明年上映,26世纪在垃圾堆中发现的半人半机器少女的故事背景,预示着视觉奇幻的市场潜力。



日本动画大师大友克洋的代表作《阿基拉》也指日可待,华纳买下版权已快10年,真人化只是这几年的时机问题。想必未来我们还会面对很多次针对跨文化改写的拷问,这个问题无法回避。


不得不说,“物哀”是日本古已有之的思潮,日本动漫中弥散的淡淡的忧伤、欲言又止的缄默正是它的魅惑之一。那些黩武又不乏纯美,勇猛却也又懦怯的风情,正是崇尚直白表达情感的西方人难以参透和复刻的气质。


《攻壳机动队》除了精彩的视觉饕餮外,它的确也在大银幕上展示了一个并不遥远的未来,那种种族混合、机器与生灵共体、恐惧与狂热并存的蒸腾大都市的图景。这一次真人化大制作,是一个好莱坞的体制下全球性的项目合作,也是高度发达的产业体系才能完成的重启项目。它把一个诞生了30年的探讨科学主义浪潮中摇摇欲坠的人本主义危机的日本动漫,送上了全球输出的好莱坞传送带。 《攻壳机动队》的上映,让赛博朋克(cyberpunk)成为了今日流行文化的热词。



总之,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草薙素子。 总之,看完2017年的版本,年幼一代或许会因其光泽耀目的特效,而多了几张真爱的屏保图片。而有的人,或许会回到家里找出旧版的原作,再度重温那个用VHS看《攻壳机动队》的年少之夜。

攻壳机动队


攻壳机动队大礼包

(手机壳+便签+笔记本+文件夹)

iWeekly+福利

攻壳机动队大礼包

参与方式

1. 请在本文下方留言和我们聊聊 你看过的日本动漫

2. 点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