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1月2日)开始,一个H5在朋友圈里刷屏,不少人表示,里面的视频看哭了……
视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中国学生伊恩到美国留学的第八天
聚餐时要做一道自己国家的传统菜
伊恩想做一道入门级的中国家常菜
——
番茄炒蛋
可是看看他的厨艺水平
打个鸡蛋,蛋壳全都掉到碗里
下锅的时候,经典问题来了:
先放番茄还是先放蛋
伊恩用语音向远在中国的妈妈求助
妈妈教了一半
爸爸也来了
夫妇俩你一句我一句
儿子愣是没听懂
这个时候是美国时间下午4点半左右
小伙伴们都准备好了
伊恩还没下锅呢
手机上突然跳出了一段视频
是妈妈在手把手教学怎么做番茄炒蛋
有了妈妈的帮助
伊恩的这道番茄炒蛋大受好评
有一个小伙伴问:
中国和美国的时差是多少?
伊恩回答:
12个小时
接着他陷入了沉思
12个小时?
美国时间下午4点
也就是说……
在中国的妈妈
是清晨4点多收到了儿子的求助
妈妈教到一半
爸爸也自动爬起来
加入了教学团阵营
可是儿子学不会
夫妻俩主动起床
妈妈一边炒菜一边教学
爸爸负责录视频
教完了也不去睡回笼觉
在厨房等待孩子的回复
此视频一出得到了疯传
很多网友都表示看哭了
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
哪怕只是一个小问题
父母也总是无怨无悔地提供帮助
只要孩子吃得开心,过得开心
父母心里就像抹了层蜜一样的甜
@Anges萍萍于:虽然是广告,但是我哭了。
@ocil_lico:感觉从某一天开始就变得很脆弱很想家
这个广告真的太走心了
@_FANFAN呐:.....看到时差那儿一瞬间泪目
@落花雨hhh:虽然只呆了一个多月但是好像特别能理解这些…看了好戳泪点
@追风筝的少女桃:好感动
在美国的时候每次我给我妈发消息国内四五点我妈也会回我 然后回去接着睡
可也有网友心里看了很不是滋味:
伊
恩应该是出国留学的大学生了,一道番茄炒蛋还要妈妈教吗?
@喵喵酱1128:广告是拍的还行啦但是怀疑这小哥是个傻子
网上啥教程没有哦?
@穿达芙妮的男魔头:哈?不会炒蛋还不会打蛋壳哦
@emilia丶映白:
可能我切入点不一样,很奇怪番茄炒蛋都不会做的人为啥要跟别人吹嘘要让别人尝一下最正宗的中国料理
还什么都问妈,不能自己查搜索引擎吗
@puecorraches:我也觉得啊!真的是被家人宠上天了吗?都出国留学了逼不得已才开始学做饭??
这时又有网友跳出来说,别的事情可以请教搜索引擎,但做饭这件事,妈妈的味道只有妈妈教得出来,任何菜谱都抵不过家的味道!
也有分析颇为中肯:这是一则成功的广告。
抛开场景和人设的不真实,
朋友圈里留学的人基本都表示感动落泪,国内朋友反应正常,因为广告
准确把握了时差、亲情、饮食这些留学生的共情,戳中他们的“痛点”。所以
别骂这个广告傻,没感觉可能只是因为你不是这个广告定位的客户群。
不被番茄炒蛋裹挟的人生
不谈商业化的广告,这次的刷屏和论战所反映的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思考。
自由撰稿人@昱儿王 评论:
“快别为那盘热气腾腾的番茄炒蛋泪眼朦胧了。若身为子女,该想想“儿子”的不懂事,是否或多或少地在我们身上有所停留;
若身为父母,更该想想,自己“无我”的付出,到底教会了孩子什么,教完番茄炒蛋,是不是还准备在下一个凌晨,接到求助消息时从被窝里爬起,再教一道红烧排骨?”
公众号“胖花园”
(ID:YuebanGarden)
指出,独生子女时代,溺爱子女变成了潮流。
一场以爱之名的自我牺牲,剥夺了下一代去健全自我人格的机会。
再想远一点,身为父母的含辛茹苦、无条件的自我牺牲,甚至
将所有希冀押注在子女身上,
很容易衍生出高压控制,“为你好”成为了脖子上那条柔软坚韧的绳套。
这样,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过上了被番茄炒蛋“裹挟”的人生——父母的生活重心只围绕子女的各种“番茄炒蛋”之事,失去自我;一旦当爱变成控制,子女承载着“番茄炒蛋”这过分沉重的爱,也损失了很多碰壁的成长,和自由的发展。
当然,这样说可能对上面这个“番茄炒蛋”过分解读了,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无论何时都是应该被尊重和感恩。
但更希望的是,将来有广告,不是让孩子凌晨唤醒父母讨教炒菜秘诀,而是孩子手把手教爸妈在手机上下载菜谱;父母也不再事无巨细地守护,而是放孩子自由驰骋无拘无束。
最美妙的亲子关系,
大概是,世界这么大,
你鼓励我尝尽新鲜玩意,
而我迫不及待想回家
抄起锅子端一道番茄鸡蛋给你。
本文综合自微信公众号:钱江晚报(qianjiangwanbao)、胖花园(YuebanGarden)、新浪微博等
21君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我们其它小伙伴
21金融圈
ID:jrquan21
|
长按并识别关注
|
21金融圈:在这里,让你深入了解本源,助你理解金融本质,拥有金融化思维,并成为金融圈成员。
|
牛熊档案
ID:bullbear21
|
长按并识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