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陪娃
我是芊妈,很了解美国当下的教育理念,从芊1岁起,就用这些方法做游戏,阅读(已读4000本),学英语,旅行。她幼小衔接很顺利,1年级还当了英语课代表。所以,妞教育娃路上的大小问题,我都懂,跟着我,用美国先进的教育方式,每天1小时高质量陪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i陪娃

女儿发脾气摔东西,可我却还是要表扬

i陪娃  · 公众号  ·  · 2020-08-31 11: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是一个反射弧比较长的人,你们看我从来没有过跟热点的文章 ,不是我不想跟,是我真的反应不过来,比如今天我翻朋友圈,才想起来是都“神兽归笼”的日子。

可能是因为一个话题性事件需要在我脑子中盘旋一段时间,有些我想不通的地方还要查书找理论支撑,所以每次都是这个热点过去一阵了,我突然觉得我有话要说

不光是热点,很多事都是这样,今年一月我写了一篇推文《 我这样做之后,孩子居然不磨蹭了 》,里面讲了一个平复芊芊情绪的小细节,说女儿发脾气去阁楼摔东西发泄,但我却先表扬了她。


发出以后有 的妈妈给我留言 孩子发脾气你还 表扬她....



有的妈妈觉得我这是要惯哪样?



有的妈妈觉得芊芊要上天,还没人管的了她。



现在7个月过去了,我的反射弧到站了,我突然觉得有话要说



1、孩子该不该发泄情绪


6月中旬,在我生日前一周左右时间,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从小到大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没有经历过什么特别大的风浪,因为我是比较理性思维,又有点工作狂的人,不喜社交,所以身边朋友不多不少,对谁也都和和气气,干什么事都大大咧咧的,也有很high和很焦虑的时候,所以一直过着小确幸和小确烦轮班的小日子。

但是今年我经历的这件事,是我在电视电影才会看到的剧情,第一次体验了下人性恶可以触及的底线,算是历了一劫吧。

前些日子的“三十而已”都说女人不敢病,不敢死, 我还要加一个不敢崩溃, 处于一个每天连轴转的状态下,我也用了最快的速度从这次渡劫中振作了起来,但是我能够感受到每天那按压着的情绪在暗中涌动。

直到7月有一天,我突然在办公室崩溃大哭起来,因为今年疫情,我让同事都在家办公了,只有我自己每天去公司工作,因为没人在,我那天是敞开了我的嗓门,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把办公室里所有扔不坏的都扔了一边,什么靠垫,枕头,笔记本,并且在心里想,老娘从来真诚信任的对待每一个人,为什么会对我下如此狠手,老娘太不容易了,老娘要退休。

就这样嚎啕了1个小时之后,我突然感觉整个人就像扔了个包袱似的一身的轻松,心里敞亮了起来,我感觉我的眼泪是哭干了,但我的血槽又满了。

1分钟后,我擦了擦眼泪,打了杯水,屁颠屁颠的坐回到电脑前,接着干活了。

发泄情绪难道不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么,难道是我们大人也会干的事么,为什么孩子就不能了呢?


2、没有发泄的情绪自动消失了吗?


前几天跟几个朋友聊天说起孩子, (这些朋友也都是跟我一样,对孩子比较上心,也会互相传授经验试各种办法) 不过聊到最后我们聊累了,我一闺蜜悠悠的说了一句:不管什么方法,都没有你打她一顿管用

当然这个是玩笑话,我闺蜜对孩子耐心比我都强,而且我个人是非常反对打孩子的,但我特别理解那种想抽一顿完事的心情,我经常人格分裂的,脸上是慈母的微笑,嘴上是共情的话术,但脑补的却是扇她无数回还不解恨的画面

不过当我平复芊芊情绪的方法慢慢开始奏效了,她慢慢停止哭泣,开始尝试跟我沟通交流,并最后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时,我又忍不住想:妈呀,她真是个小天使,我幸亏没打她

其实所有当妈当爹的都知道打孩子不好,但为什么忍不住动手,就是因为见效太慢了,孩子从情绪起来到发泄到处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时候你没有那个耐心去等到她走完这个过程,所以你会觉得顺着她来会更糟。

就比如说共情,在我身上无数次发生过,有时候芊芊委屈小哭,我不共情还好,我一共情就变成了大哭。

现在我琢磨过来,大哭就对了啊,我之前的目标是让芊芊别哭,赶紧把情绪处理好,压回去。

但我现在反应过来了,我的目标错了,我其实是应该帮她把情绪发泄出来,释放出来。

打孩子说孩子,确实停止了哭闹,那之前挫败的情绪去哪了,它们自动消失了吗?

并没有,之前的情绪被孩子“埋掉”了。

埋掉情绪是可以很快的平息一场拉锯战的,但埋掉的情绪也会像无法降解的有害垃圾,它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不断的积攒,积攒,积攒.... ..... 直到... ....

直到后面的这个省略号,我填不 了,因为它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结局,我唯一肯定的是,哪个结局都不是咱们想要的。

所以那篇推文里,有更多的妈妈是这样给我留言的:


更多的妈妈支持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埋掉它。


3、我真正表扬的是发脾气吗?


芊芊3年级时候我给她转到了国际学校,当时选择那个学校除了它们用的都是我比较粉的国外教材和比较超前的教育理念外,我还尤其喜欢他们的一个学科是《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社会和情绪学习), 下图中我黄框圈出来的SEL就是这门课,一周两次。


这门课在国内不常见,但是在国外是从幼儿园开始,跟数学、语文、科学一样,是一个必修课程。

课程的内容就是教给孩子各种社会技能,比如情绪管理,提升自我形象,先思考再行动,承担后果,平息愤怒,接受变化,应对同伴压力等等

除了学知识外,孩子如何处理情绪,如果去自我认识,同时又能适应社会,这些技能 在国外,是和阅读一样重要的存在。

有次我接芊芊放学,看到教室里乱七八糟摆了一堆东西,满屋空的桶装水桶、满地的纸,靠垫,体育器材等等,老师正在组织她们打扫收拾。

我就好奇问老师,今天这是办party来的吗?老师笑笑对我说,没有,我只是刚给她们上了一堂情绪课。

教室里桶装水是让她们从另一个教学楼搬过来的,我让他们来描述这种身体的感觉,并且告诉他们这个就像你的情绪一样,你生气时候会感到烦躁,无精打采,就跟你搬水搬累一样,都是一种正常的身体反应。

老师接着说,我们今天这节课重点是在讲如何处理生气的情绪。

我就问老师,那教室里这些东西是怎么回事,老师说这是孩子为了“发泄生气情绪”做的练习,你可以选择深呼吸,选择听音乐等等,如果你选择扔东西发泄情绪,你要选择那些不能伤害自己,更不能伤害别人,不能造成特别大经济损失的东西来扔。

所以孩子们都心领神会,选的都是撕纸,扔垫子,大部分这种可以反复扔,或者损失最小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刚好过了两天,我因为让芊芊做创意写作的练习时,她又开始闹情绪,那天我的情绪也不是很好,就话赶话的给她说急了,眼看着情绪就爆发了出来。

这要是放以前就是看她会抓耳挠腮,有时候摔门,摔椅子,最早还会打我出气 (我严厉禁止一次才没再发生过) ,这次我就看她满屋寻么,然后她看见沙发上的垫子,和桌子上的手纸就开始狂扔,狂撕,大概5分钟以后,她好像扔累了,渐渐的平静下来。

当时都给我气笑了,我心想,她虽然生气,但居然把前两天学校教的方法给我当场实践了一把,我立马就消气儿了,赶紧趁热表扬下她说:芊芊你这次虽然发脾气了,但是妈妈发现你没有像以前那样摔椅子,而是用的撕纸,扔垫子这些不会弄伤自己和弄伤别人的发泄方法。

我这一表扬,芊芊生气的情绪也消失了,只要情绪过去,这个时候你什么都不用说,她自己就想通了。

我就坡下驴说,行了,你也痛快了,去拿扫把和簸箕,把战场再打扫干净,你扫,妈妈帮你扶稳簸箕,她就乖乖的收拾起来。

所以我表扬的不是芊芊发脾气,而是她发脾气时的处理方式。


一个专门研究培养儿童社交技能的英国老师说,当孩子的某些做法有效时,这种做法通过大人的口头奖励或问题的解决等,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也就是说,芊芊用了这个撕纸和扔靠垫东西的方式,有效帮她发泄了生气的情绪,同时没有伤害任何人,也没有伤害自己,我及时表扬她的这个做法,她以后再生气就会更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发泄。

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我这样表扬了一阵后, 后来芊芊再特别生气的时候,她的发泄方式也不再创新了,主攻撕纸

为这,我作为一个收纳整理强迫症的人,愣是把家里的废纸都攒起来了,她在气的鼓鼓的时候,我就乖乖的抱着一摞废纸给她送过去,然后说: 闺女,这些供您可劲撕。


—The End—


p.s: 所有我写的育儿文章已经有目录了哈,查看往期的文章,按下面的方式就可以获取啦↓



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的话,就帮芊妈点个“ 在看 ”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