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几年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跨国IVD企业在华的垄断地位稍有削弱,但是想要真正实现“进口替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动脉网试着分析了全球排名前十的IVD器械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这些年他们在中国的战略布局,或许可以帮助国内IVD企业找到新的突破口。
1、罗氏诊断
罗氏是全球制药和诊断领域的领导者,于1896年成立,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业务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集团的核心业务包括制药和诊断两个部分,其中诊断业务占比23%。
罗氏诊断的产品主要用于检测血液、组织和其他液体等,为专业医护人员提供诊疗所需要的信息。2016年,罗氏诊断的营收达到115亿瑞士法郎(约115亿美元),排名全球IVD市场第一。
罗氏的诊断业务板块中,中心实验室和POC诊断(原专业诊断)占比58%,糖尿病占比18%,分子诊断占比16%,组织诊断占比8%。其中,增长最稳定的是生化免疫业务(体量最大),增长最快的是分子诊断业务。
2000年,罗氏诊断正式进入中国,并将总部设在上海。十几年来,罗氏在北京、广州、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南京及杭州均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罗氏诊断在中国的员工超过2000名。
现在,中国已成为罗氏诊断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罗氏诊断在中国市场年平均增长率基本维持在25%左右。
2、丹纳赫(Danaher)
丹纳赫(Danaher)是全球领先的科学与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商及制造商,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其业务包括:电子试验、动力系统、机械工具、环境控制、产品识别及医疗器械等多项科技领域。丹纳赫在2017年世界500强中排名267。
公司主要有5个业务部门:测试与计量、环境、牙科、生命科学与诊断、工业科技。丹纳赫的体外诊断业务(包括贝克曼库尔特诊断、莱卡诊断、雷杜米特、Cepheid)占集团业务的30%,仅次于生命科学,两者只相差一个百分点。
丹纳赫2016全年的收入为168.8亿美元,相比2015年的144.3亿美元收入增长了17%。其中诊断收入从48.3亿美元增长4%,达到50.4亿美元。
主要是因为丹纳赫去年9月6号, 以40亿美元收购了全球领先的分子诊断企业Cepheid,扩大了其诊断业务。
从全球业务分布情况来看,丹纳赫在中国和印度市场的份额持续领先,拉丁美洲,中东和俄罗斯陆续恢复增长,发达国家市场的核心收入增长则呈现低位数,由美国和西欧的增长带动。
丹纳赫在中国的布局,主要是2011年以68亿美元收购了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 Coulter),掌握了贝克曼在中国的诊断市场。贝克曼库尔特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外资IVD公司,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建设工厂的IVD公司。在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贝克曼排名仅次于罗氏,排名第二。
-
早在1983年,贝克曼便开始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福州等城市设立代表处和维修站;
-
1997年,贝克曼在江苏省苏州市建立了试剂生产工厂,供应全中国、东南亚和日本。工厂名为贝克曼库尔特实验系统(苏州)有限公司,第一期的投资额500万美元;
-
2011年,丹纳赫以68亿美元收购贝克曼库尔特;
-
2015年,丹纳特带领的贝克曼在苏州建立了研发中心,并且扩大了原工厂的规模。中国IVD市场正式开始了罗氏,贝克曼,西门子三巨头的本土试剂之争。
3、西门子医疗(Siemens Healthineers)
西门子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创立于1847年,业务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
2015年,西门子医疗(Siemens Healthineers)从集团内独立出来后,继续保持其在影像诊断和体外诊断领域的优势,不断推陈出新,同时还大力拓展诸如床旁治疗和分子诊断等业务。
西门子医疗拥有最齐全的 IVD 产品线,包括免疫、生化、分子、血球、血凝、POCT 等,是 IVD 领域布局最齐全的厂家。2016年西门子集团全年总营收135亿欧元,相比2015年增长了4.8%。
西门子医疗2016财年IVD业务销售额约49亿美元,全球IVD市场排名第三。而西门子2016年在中国的总营收达到64.4亿欧元。
西门子在中国的布局,可追溯到1985年,西门子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成为第一家与中国进行深入合作的外国企业。随后分别于1992年和2000年,在上海成立医疗器械分公司和医学诊断产品分公司。2016年,西门子医疗宣布亚太区首个诊断试剂工厂落户上海。到目前为止,西门子医疗在中国已有5000多名员工。
-
1985年,西门子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成为第一家与中国进行深入合作的外国企业;
-
1992年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
-
2000年 成立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
2015年10月,西门子将医疗业务独立出来,成为西门子集团体系内的一个新公司,在中国乃至全球建立了单独的法人公司;
-
2016年 西门子医疗宣布亚太区首个诊断试剂工厂落户上海。
4、雅培(Abbott)
雅培是一家全球性、多元化医疗保健公司,于1888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2017年,雅培在全球约有9.4万名员工,业务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雅培的医疗医药业务主要分为制药占28%、医疗设备业务(包含心血管,眼科,糖尿病)占38%、体外诊断业务占34%。雅培诊断专注于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检测全过程,为实验室提供前处理、自动化、生化、免疫、血液和信息化产品等完整解决方案。2016财年雅培诊断销售额约46.5亿美元,全球IVD市场排名第四。
雅培在中国的业务已发展了近20年,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各种营养品、药品和医疗产品。目前,雅培除了在上海设立了中国总部之外,还建立了10个办事处、3家工厂和2个研发中心,拥有4000多名员工。
到目前为止,雅培是IVD四大巨头里唯一一家还未在中国建设诊断工厂的公司,而中国作为潜力巨大的IVD市场,以及外资企业本土化生产服务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5、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
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是美国500强企业,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麻省,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热电公司。2006年,热电公司与飞世尔科技公司合并为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
公司主要的业务包括仪器制造、实验室建设、生物技术制品等。2016年集团总营收达到182.74亿美元,其中专业诊断业务占18%,实现约33.39亿美元的营收,比2015年增长了3%,在全球IVD领域排名第五。赛默飞世尔在全球各区域的业务,北美市场占53%、欧洲市场占25%、亚太市场占18%、其他市场占4%。
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3700名。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
与大多数外资企业几乎完全依靠代理的模式不同,赛默飞世尔针对中国市场更多的是部署研发团队,加强与中国客户的紧密合作。
目前,赛默飞世尔在全国共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并与中国多个领域的医疗机构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与四川华西医院共建精准医疗联合研究平台,与诺禾致源在天津共建精准医学卓越中心,与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建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中心,以及与北京阜外医院分子诊断中心共建精准医疗联合培训中心等。
-
1982年 热电公司(Thermo Electron)在中国设立销售办事处,正式入驻中国市场;
-
2000年 热电公司在中国建设生产基地,位于上海浦东金闵路工厂成立;
-
2005年 热电公司在中国设立先进的客户体验中心,同时在成立北京生产工厂;
-
2006年 上海第三家工厂在浦东金桥成立;
-
2010年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在上海设立中国技术中心;
-
2011年 中国服务版图向二三级城市扩大,成立沈阳、成都分公司;
-
2012年 服务版图继续向中西部地区扩大,成立武汉、西安分公司,在苏州的工厂建成投产;
-
2013年 赛默飞中国成立中国创新中心,赛默飞武汉办事处正式成立。
6、美艾利尔(Alere)
美艾利尔(Alere)是POCT领域的霸主,致力于通过开发即时诊断(POCT)、监测和健康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功能,使患者个人能够在家自主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帮助全球各类人群治疗棘手的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毒理学疾病、心脏病以及糖尿病等。
美艾利尔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沃尔瑟姆(Waltham),全球拥有超过50家分支机构,将近2万名员工,以及超过800人的研发团队。公司整体业务分为专业诊断和消费者诊断两个领域,其中专业诊断占总体业务的97%。心肌标志物、传染病和毒理诊断一直是美艾利尔的核心业务。
2016年美艾利尔的营收约23.8亿美元,相比2015年增长了3%。占整个POCT市场份额超过40%,在全球IVD领域排名第6。
自2005年进入中国以来,美艾利尔在中国提供各式检测与平台,涵盖心血管类急病诊断、糖尿病等慢病诊断、传染性疾病诊断、毒理学诊断、妇女健康检测和肿瘤检测等领域,超过上百种疾病分类。2006年,美艾利尔收购杭州艾博,作为其在中国区的总部。
2007年成立英维利斯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并于2010年正式更名为美艾利尔公司。另外,美艾利尔在中国还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引入了“中欧商学院”的管理课程,打造了“SHINE”经理人培训项目和"HPM"高级经理成长班。
-
2005年 建立上海英伯肯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妇女健康(妊娠和排卵)系列及传染病系列快速诊断试剂产品;
-
2006年 收购杭州艾博,作为其中国区的总部;
-
2007年 成立市场 + 销售的英维利斯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
2010年 正式更名为美艾利尔公司,美艾利尔(中国)为美艾利尔集团在中国筹建的、具备管理职能和战略规划职能的中国区管理总部;
-
2012年 在上海成立美艾利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2014年 在上海成立美艾利尔(上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7、希森美康(Sysmex)
希森美康集团(Sysmex Corporation)原名日本东亚医用电子株式会社,总部设在日本的神户市,在中国、欧洲、美洲、亚太地区等国家设有40余个分支机构,产品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
目前,希森美康在血液分析、凝血分析、尿沉渣分析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血球业务占据了希森美康总营收的65%,其次是血凝业务占14%,尿液分析业务占8%,其他业务占比都较小。
希森美康占血球领域市场份额45%以上,2016年营收为2531亿日元(约22.9亿美元),全球IVD市场排名第七,是全球十大IVD公司中唯一一家日本公司。
希森美康在日本本土市场的营收额越来越少,2016财年日本本土营收只占总营收的15.7%,而海外市场营收占了84.3%。其中中国市场排名第二占25.8%,仅次于新兴市场(包括欧洲、中东和非洲)的26.9%,美洲市场占23.6%。
2016财年,希森美康在中国市场营收同比上升30.7%,主要是依靠血球和血凝业务的增长。但是,希森美康在中国市场主要依靠代理分销形式的销售策略,在中国市场的分销比例高达98.7%。
这让希森美康越来越缺少了主导权,中国地区额代理商甚至可以“主导”其业务方向。如果代理商跳出来自己干(比如迈瑞)很有可能就会挤压希森美康的市场空间。
2000年1月,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成立。目前,希森美康在中国设有北京办事处,并在多个省市建立联络点,销售支持和客户服务网点已遍布全国。
-
1995年6月以试剂生产为目的,成立中外合资公司-济南东亚医用电子有限公司(现济南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2000年变更为独资公司;
-
1996年,设立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上海代表处,支持全国业务;
-
1999年12月,成立希森美康香港有限公司( Sysmex Hong Kong Limited);
-
2000年1月,成立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分别负责香港和中国大陆地区的市场营销和服务管理;
-
2000年7月,成立希森美康电脑技术(上海)有限公司(Sysmex Infosystems China,Ltd.),提供与原厂仪器相配套的中文数据管理系统,以及专业的信息管理软件;
-
2003年8月成立国内第二个试剂工厂,希森美康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8、生物梅里埃(BioMérieux)
生物梅里埃(BioMérieux)诞生于法国里昂,致力于开发医疗临床诊断产品和工业用途的诊断产品。生物梅里埃是法国最大的体外诊断公司、全球最大的微生物体外诊断公司,在临床微生物及工业应用微生物领域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在传染疾病诊断行业全球排行第三,尤其擅长艾滋病和肺结核的诊断。
目前集团在全球共有三大总部,分别在法国里昂、美国波士顿和中国上海,有41个分公司,150个国家分支,19个生产基地和20个研发中心,员工超过10000人。
生物梅里埃的业务分为两部分,临床诊断占80%,工业诊断占20%。生物梅里埃的产品业务类型主要为微生物、免疫和分子生物,包括仪器、试剂和其他服务。
生物梅里埃是微生物细分领域的领导者,占领市场份额高达40%,其80%的营收都来自试剂。
2016年生物梅里埃集团总营收达到21.03亿欧元,其中临床诊断业务实现了16.78亿欧元的营收(约20.0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