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经济课堂
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学习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尔滨日报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出手! ·  8 小时前  
哈尔滨日报  ·  看亚冬之城580天华丽转身! ·  2 天前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网络名人做客央视直播间 ... ·  3 天前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网络名人做客央视直播间 ... ·  3 天前  
哈尔滨日报  ·  破纪录!高亭宇夺得中国代表团冰上项目首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经济课堂

陈志武:《柴米油盐经济学》助力国人纠正时弊

人文经济课堂  · 公众号  ·  · 2018-12-25 17:36

正文


近日,经济学者 邓新华 新作《 柴米油盐经济学 》出版上市,著名经济学家 陈志武 教授特别作序推荐。


欢迎您点击文末“原文阅读”订购阅读。


《柴米油盐经济学》序言


陈志武

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

耶鲁大学前金融经济学教授


邓新华这些年的写作很出色,以浅显的语言、通俗的故事把经济学的道理讲得清楚易懂。而这本《柴米油盐经济学》则是收录了他的一些有针对性的文章,不愧是一部对人们理解经济学有所助益的好著作,值得我们好好阅读、学习和思考,尤其是其中许多观点恰逢其时,或可助力国人纠正时弊。


比如,在《蒜价暴涨,囤蒜大户其实降低了通胀》这篇文章中,邓新华讲到,在2016年蒜价飞涨、媒体报道某些人因囤积大蒜而猛赚之后,有网友就呼吁:“对炒蒜的这一小撮奸商,国家应没收他们的非法所得,罚得他们倾家荡产,让他们终生敬畏投机。”虽然行政部门未必这样做,但在体制内外,对这种“药方”的支持度还是很高。


实际上,在周朝时,回应商人的这种“投机倒把”的方式,是由政府建立“常平仓”体系,意在供给过剩时低价买进并囤积,供给不足时高价卖出。这等于由官方代替私人,去做同样的跨期配置供给、平抑价格波动的事。当然,由政府这样做,社会似乎更能接受,反正只要不是私人赚钱就行。尽管由官方经营所带来的对民间市场的“挤出效应”,使本来可以按自身规律推演的市场机制不再有发展空间,造成市场的长久停歇或倒退。


在之后的各朝代,继续在官办“常平仓”和民办“投机倒把”之间徘徊,以至于让致力寻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证据的学者,时常在“兴奋”与“失望”间游荡。


到了20世纪计划经济时期,甚至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与90年代,仍然相当流行“打倒投机倒把”之说,通过法规和政策具体地阻止跨时间、跨空间配置资源的交易行为,他们还是没看到或理解金融的社会价值,不能理解如果没人冒险跨期囤积或者辛劳地异地运输,短缺时就会更加短缺、高物价时就会物价更高。


如今,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可是,邓新华从这些反应和政策讨论中认识到,如今人们照样缺乏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于是,他用耐心、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我们把经济学道理讲通、讲透。这是值得赞赏的努力。


书中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经典故事和深刻道理。


《贾府养宗教“奶牛”,错在哪儿?》这一篇就值得众多企业家深思。虽然南宋朱熹出于非经济目的提倡各家族兴家庙,但从专长和可持续性的角度看,邓新华认为私庙不如公庙,因为贾府并无办庙的特长,也无办庙的效益,并且私庙的命运完全跟贾府的兴衰捆绑在一起。


邓新华从这个角度看出贾府私庙所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这也反映出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这些年,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尤其是民企,都不管是否有专长、是否与主业相关,就什么都做。既垂直整合全产业链,又横向扩张板块,恨不得把中国经济的各类行业、所有业务都包罗于自己单个集团之中。


那么,为何不能善用亚当·斯密关于专业分工的道理,反而一味追求多元经营模式?是什么促使每个公司都想成为“中国的GE”呢?当然,贾府是小说中的虚构产物,如今美国的GE也摇摇欲坠,多少“无所不做公司”能超越贾府的命运呢?


所以,本书的各个章节都寓意深刻,值得个人、家庭、企业家和施政者细读与思考。邓新华给我们提供了一堂及时的经济学通识课。


==== ============== =


内容简介


经济学不是大段数学公式和统计数据的体现,也不是高屋建瓴的艰深学科,而是帮我们优化生活、高效快速解决问题的工具。


有用的学问在于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经济学正是这样的学问。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现象和问题,通过常识很难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有时还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导致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而用经济学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则是降维打击,走了他人意想不到的捷径。


改造世界观,升级你的操作系统,用全新的视角来观察生活,读这一本书就够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