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经获得转载授权,作者:高琳,来源:有意思教练(ID:MessageCoach)
最近很多来咨询和教练的都是关于怎么带领年轻员工的。领导们发现以前那套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方式似乎越来越不管用了,于是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让员工找到内在动力呢?
作为领导力教练,这问题我一听就是“
怎么才能让他们更听话呢?
” 的变相问法。而作为当妈的,我巴不得能帮孩子找到传说中的“内在动力”却一直不得其解,直到四年前的一个夏天......
当我姐问我暑假要不要带孩子去威斯康星河划皮艇10英里的时候,我心想不就是划个船吗?有什么难的?
老实讲在美国生活了那么多年,我对英里还是没概念,不知道10英里=16公里,相当于横跨北京市区。
两个毫无户外经验的中年妇女,装了几瓶水和零食就上路了。从起点出发的时候我看了一下表,8点半,租船公司的老奶奶给了我们一张地图然后就Good luck 终点见了。
我和9岁的儿子上了一条皮艇,姐姐和她8岁的儿子要了一只独木舟。
独木舟(canoe)两头尖,皮艇(Kayak)则更像是我们平时划的船,两者都没有桨架,因此特别不好控制方向。二十分钟过去了,我们压根儿就没离开河岸,我和儿子互相埋怨,我说他不使劲儿,他说我不会划。
好不容易划了两小时,我们已经筋疲力尽, 但根本不知道到底走了多远。我看到河中间的沙洲上有四个露营的,于是上前询问。其中一姑娘看了一眼地图,很肯定的说:
“你们走了大约1英里。”
What? 两个小时才走了一英里?照这么下去凌晨4点才能到终点?
我的第一反应是打道回府吧!但往回走是逆流而上,更难!
没方法只能拉下脸跟几位姑娘们请教划船技巧,又要了一些食物充饥。
再次上路的时候,我们让俩孩子划更容易掌控的独木舟,俩大人则改划更难驾驭的皮划艇。稍得要领的孩子们开心的一路向前,噌噌地把我们甩在后面,距离越拉越大。
正在我以为一切渐入佳境的时候,河上突然刮起了风,浪越来越大。眼见远处两个孩子的独木舟像树叶被风吹的上上下下,我冲他们大喊:“靠边儿,靠边划”,可离得太远根本听不见,只见他们在河中心转悠,我们俩大人干着急。
过了好一会儿,俩娃终于从河中心的浪里挣扎出来了,惊魂未定之余我问儿子:“你刚才在大浪的时候想什么呢?” 他一边往嘴里塞薯片,一边说:“
我在想我才这么小,我可不想死!
”
死是不至于啦,不过天黑前如果划不到终点,在河上又黑又冷,弹尽粮绝,可怎么办啊?
我姐提议叫救援,这也太没出息了!可都快中午了,包里就四个能量棒(还是要来的),两瓶酸奶,一个苹果,怎么也撑不到天黑,只好给租船公司的老奶奶打电话求助。
老奶奶说河道的两边为私人住宅,她的车无法停靠,唯一的办法就是打911救援。想到美国大片中直升机呼啸在空中,帅气的警察扔出一根绳子,麻利的出溜下来,一把抱住我,越想越鸡冻!
可如果第二天当地报纸登着”
两名中国游客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威斯康星河被救援
“……这样真的好吗?
正在我纠结之时,老奶奶的一句话让绝望中的我看到了希望!她说:” 靠边划,即使你什么都不做,河水也会在天黑前把你们冲到下游。我可以在离终点2英里的大木桥处接你们,就放心吧!“
知道了最差的情况是什么,反而有了背水一战的勇气。接下来一路我们边划边跟路上遇到的船化缘,下午三点我们终于到了大木桥,看到老奶奶的车那一刻我差点老泪纵横!
回家的路上,俩娃在车上睡的死死的。看他们晒爆了的胳膊腿,和磨出茧子的手,姐姐内疚+心疼的不行。我倒觉得反正活着回来了,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大人,都是超棒的经历。
无论是关于做父母还是做领导,
我从中学到的简直不亚于一个MBA课程!
平时我属于没耐心的妈妈,最看不得磨磨唧唧。儿子干点儿啥,我总忍不住给他支招,要么就在旁边唠叨。而这次历险中这两件事我都戒了,因为:
第一,在技术上我也不懂,没法儿给指导;
第二,离得太远风大浪大,说啥也听不到。
比如,当我回头看见儿子没有在划而是悠闲的欣赏着岸边成排晒太阳的乌龟,我下意识的想冲他喊:“你怎么偷懒不划呢?你还是哥哥呢!”
话到嘴边了,心想喊也听不见,索性
忍住了。然而我惊讶的发现,弟弟划了一会儿停下来,哥哥很自然的就接着划,两个孩子中间的切换没有说一句话,就那么自然的分工合作。
而如果我那句话说出来,倒会引起儿子的抵触。分工合作本来就是人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本能,当我们人为的建立起层级制度(比如哥哥要让着/管着弟弟),反而会把事情弄复杂了。
所以,
一个好的组织应该越简单越好,这样才能让人最本真的状态自然绽放出来。
而一个好的领导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团队找资源,认方向上。不打扰,不多言,
相信员工可以建立起自己的规则而非靠层级来管理。
(我那天最大的贡献就是带着孩子四处要饭,打电话求助,加油鼓劲)
都知道好的父母要学会放手,好的领导要学会放权,但做起来比登天还难,为什么? 因为我们不想看到孩子/员工失败!更进一步说,
我们划不清这个界限,经常会把他们的失败当成自己的失败。
当俩娃被大浪困在河中间的时候,河水形成一个无法逾越的界线,让我鞭长莫及。然而求生的本能却驱使孩子们高度聚焦,根本不用我指挥,自己就找到了方法,最终成功脱险。
所以只有狠得下心来把界限划清,把孩子/下属置于逆境,
让他们
在生活/市场的大风大浪里挣扎,他们的内在动力自然会得到激发。
而从中获得的成就感会激励他们继续往前走。
我做经理的时候,经常有员工来问我:“
我做的这么好,为什么还不给我晋升?
” 殊不知,都是认可,涨工资和涨级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对业绩的认可,后者是对能力/潜力的认可,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大的决策空间。
我们被救援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在附近找了个牛排馆大吃了一顿!出来的时候,儿子看到卖糖果的售卖机问我可不可以要一颗?
我说:“妈妈有一个比那颗糖更好的奖励!
你不是一直想自己骑车出去玩儿吗?
今天妈妈看到了你的勇敢和坚持。你真的长大了,以后可以自己去小区外面骑车了!” 儿子听了开心的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