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凌晨一点,听着《王蒙讲孔孟老庄》,老了开始喜欢这些确实不假,踏实,宁静,地到;准备休个小假哦。
突然想到从这篇开始,所有的文章都要出现在改版后的订阅号内容流里,心里一阵不悦。不悦不悦。
“一切美好的东西,你想着它,你喜欢它,你向往它,你追求它,这个美好的东西就来了。” 王蒙老先生如是说。像不像之前Julie Zhuo在“
如何长久保持动力
”当中提到的某些方式?
好吧就让本周在这篇译文当中结束,周末也将暂停一次
黑胶夜聊
,希望下周早些和各位在声音中见面。原文“How to Keep Up With the Insane Pace of Design Articles”,大意如题;作者Christian Beck,这位老师有很多不错的设计职业Tips。
设计文章那么多,读不过来怎么办?
How to Keep Up With the Insane Pace of Design Articles
你在读这篇文章的标题时,世界上又有50篇设计文章被发布上线。
我2007年刚刚毕业的时候,感觉自己已经读遍了世界上所有关于设计的书。然而在工作了仅仅三个月之后,我便感到自己开始落伍,似乎难以把握设计行业的发展方向了。同时,RSS阅读器的兴起将广袤的博客世界展示在我的面前,使我感到自己过去所了解的行业知识只是皮毛而已。
我曾几乎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停地在Google Reader上阅读博客。然后是Twitter。然后是Medium。
逐渐地,我学会了如何应对汹涌的信息浪潮。我在阅读上花费的时间开始变少,而有效摄取到的行业资讯却在变多。当然,这和我正在变老、变得更有经验也有关系;但同时,我也有些关于如何有效阅读的策略分享给各位。
一些典型问题
“我不知道应该读些什么”
这是毕业生或设计新人时常遇到的问题。会有这样一个阶段,你就是不知道哪里有最好的内容源和作者。你可能习惯了教科书和论文,却不了解如何获取更贴近行业发展、更接地气的内容。
“我太忙了,无法像过去那样读很多东西”
这至少说明你曾经可以去读。如今的内容多到可以把人淹没,“阅读”这件事越发成为某种“庞大”的任务,你可能缺乏体系化的执行方式。
“行业发展太快,我跟不上了”
首先,这种认知有误。行业中的种种动作确实很快,但动作不完全意味着实际发展。我们所感到的进化速度,很可能更多是因为如今的技术进步允许设计师们进行更多的探索;同时,世界正在变平,信息互通的速度也变得史无前例。十多年前,设计开发技术与理念还十分局限,你也难以快速了解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设计师们都有着怎样的产出。
事实上,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你必须懂得如何意图明确地对信息进行筛选,而非试图掌握所有的东西。
应对策略
放慢速度
这是对任何一个正在被信息吞没的人所普遍适用的策略。放慢速度,让自己意识到,你无需每日、每时都对外部信息保持更新状态;或许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者需要,但对设计师来说并非绝对必要。
放慢节奏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助于你培养正念。设计能力的学习与提升同样来自于日常的实践,甚至包括休息的过程;让大脑全天沉浸于内容的摄取当中,既不利于健康,也无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
制定时间表
如今,我很少再终日读着Twitter、DesignerNews或是Medium而无法自拔;我也不会每天都去读。取而代之的,我会留出特定的时段来探索内容,在每个时段中也尽量对花费的时间进行控制。
我会让每一次的阅读时间保持在30到60分钟以内。对于时间资源非常有限的人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一周的阅读时间进行规划,让自己既能保持学习,又不至于为了时刻与世界保持同步而身心疲惫。
反之,如果对阅读时间缺乏控制,对内容来者不拒,你会渐渐疏于思考某些内容是否值得阅读。试着首先将内容收藏起来,在你所规划的阅读时段当中拿出来进行筛选,而后阅读,提升优质内容的有效获取,减少时间的浪费。
为领域话题创建Backlog
多年前,当React开始崭露头角时,行业里迅速出现了大量的相关文章;一些设计师宣称自己已经将React融入到工作流程的核心当中,他们写的那些“经验心得”让我感到相当焦虑。
不过我当时毕竟掌握着Flash与微软的XAML技术,知道自己无需对所谓的行业变革过分担心。在设计师群体当中,时不时就会有话题被引燃,接下来出现一些焦虑和恐慌,然而所谓的“设计潮流趋势”总不会持续太久。对于这类话题,我会将它们放入我的Backlog清单,保持关注,但不投入过多时间,而将主要的学习精力用在当前最为重要的方面。
邮件订阅
邮件订阅是相当传统的在线内容共享模式了,但我相信这种方式在如今的价值却超出以往。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