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媒介360
媒介360(Chinamedia360.com)是营销传播行业唯一整合全营销、全媒体的行业趋势、战略、思想、数据、案例及解决方案的第三方创新咨询智库平台,旨在创建市场广告主-传媒-专业机构的行业智能生态系统,搭建行业顶层架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七日 ·  2 天前  
字体设计  ·  Ai绘画正在占领视觉,火爆全球的Deepse ... ·  3 天前  
字体设计  ·  好看的字体要配上好的文字编排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媒介360

抛弃90后拥抱00后,营销人都是大猪蹄子?

媒介360  · 公众号  ·  · 2018-09-08 18:11

正文

作者:miku

90后老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大肆谈论这样的话题。

现如今的媒体或者网络中总会爆出一个个有关于90后老去的消息,也总会引发全社会的讨论与关注。

90后,二十多岁正值年轻有为的大好光景,为何他们突然之间就变得佛系、老化?他们变老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巨大的社会讨论声量?品牌在这一社会心态转换之间能够获得什么新的消费洞察?

曾几何时,90后代言着年轻一代

曾几何时,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有一个共识,即90后已经成为新时代营销新势力,新的消费时代,得90后者得天下。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调研90后,“90后”三个字就代表着年轻、活力,以及未来趋势。

当时,关于90后的一切都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如90后给自己贴的网络标签,90后用社交媒体干什么,90后最喜欢的网站,90后最喜欢的品牌,90后的消费观,90后最喜欢的APP,90后喜欢的文化……

人们对于90后都是抱着一种探索、揭秘的好奇心,希望能够找到与这一代表着最新、最潮、最酷的年轻群体的最有效交流方式。

那个时候的90后就是年轻一代的代名词,整个行业都在热捧、讨好,围着他们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内容创作。


现如今,90后沦为中年叔叔阿姨

似乎一夜之间90后这个代表着年轻一代的词语就过时了,人们关注的代表着年轻人群体从90后变成了95后、00后。

甚至在网上检索“第一批90后已经XXX”,可以找到很多代表着90后生理及心理老去的社会新闻,诸如:

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

第一批90后已经肾虚了,

第一批90后已经秃头了,

第一批90后已经空巢了,

第一批90后胃已经毁了,

第一批90后已经离婚了,

第一批90后已经佛系了,

第一批90后已经失眠了,

第一批90后已经捡破烂了,

第一批90后已经剩男剩女,

第一批90后已经晚婚晚育,

……

这种种事件及说法背后传达出的同一个意思是:第一批90后已经老了。

甚至在之前的一个00后调研中,他们称90后为“孤家寡人”“叫中年人”“九零后,大婶儿、大叔”“‘古代时期’出生的”……

整个行业也都似乎忘记了以前追捧的90后,开始想着如何才能得到00后的欢心,从他们身上发现新的商机。


年轻的90后为何突然变老了?

第一批90后,即1990年出生的人,到现在也才28岁,这并不是生理年龄上的老,而是他们的心理年龄、自我认知与网络形象都变老了。

这背后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来自于90后群体本身,另一个来自于新一代00后的崛起。

一方面,90后叹老也许是因自身群体社会话语权不受尊重,而产生的一种无奈无为心理,这与当前社会压力较大有关。

90后面临着较大的住房压力、竞争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提前进入“衰老期”,变得谨小慎微,失去斗志。甚至在当下感到迷失,害怕自己跟不上潮流、达不到成功标准而产生危机感与焦虑感。

另一方面,00后的快速崛起,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00后、10后才是互联网中最具话语权和评价权的一群人,他们的趣向就是互联网的趣向,他们的喜好才是潮流的方向。

同时,此时的00后、10后都还在学校,他们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庇护,不用担心工作、房子、车子,也没有来自婚姻、育儿的烦恼。自然而然的,拖家带口、为了房子工作累死累活的90后,在他们眼中不免就是一种正在衰老、变得无趣、充满疲态的“老人”形象。


面对老去的90后,为何全世界都很惊讶?

对于年轻人这个群体,现在市场中很多研究者将其定义是1996年后出生的才是年轻人。

甚至去年联合国对于“青年”的定义为15~24周岁,因此1993年及以前出生的90后如今都开始步入中年。

当对各年龄阶段给出了这样一种明确定义之后,被划归到“中年”群体的90后就会产生一种荒谬的自嘲。以致于“90后老了”这一看起来有着荒诞、充满调侃戏剧性,却实实在在正在发生并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成为了整个社会、全阶层都感觉惊讶、惊奇,继而不断传播、扩散,使之成为了一种全民关注话题。

那么,具体而言,到底为什么“90后老了”这一话题会引发人们的关注呢?这背后有哪些传播逻辑思路可以借鉴?

1、70、80后老前辈看热闹不嫌事大

在70、80后这些已经步入中年,真正“老去”的前辈眼中,对于90后的印象多半都是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的邻家小弟弟、小妹妹,自己都还年轻着为什么他们就老了?

这样强烈的心理预期与社会现实直接产生的矛盾冲突感,无形中就放大了他们对于90后变老这一事实的认知与关注。

另一方面,作为前辈,他们对待变老这一客观存在事情接受度更高,也乐于抱着幸灾乐祸的看热闹姿态看着那些后辈们,步上自己的后尘。


2、90后本身戏谑自嘲一笑置之

90后的年龄越来越大,思想与心理越来越成熟,生活方式正在变得越来越向父母辈靠拢,变得会照顾人,并继承了很多祖辈的优良传统如勤俭节约,顾家勤勉等等;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身体状态也开始慢慢变差,开始注意养生,捡起了父母辈的养生生活方式,自然而然从内而外就开始散发着“老化”的气息。

另外,90后这一群体较为乐观,内心对自己的认知肯定是“自己还是宝宝”,面对自己确实老化的生活方式,变大的年龄,以及别人对自己变老这一事实的高度关注,只能内心无奈,表面自嘲,以一种一笑置之的方式缓解一下内心的恐慌与尴尬。再在社交媒体发声表达一下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

这样操作的90后多了,肯定就营造了一种“90后老了”甚嚣尘上的媒介虚拟环境。


3、00后新生代把握话语权强势吐槽

00后真正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从生下来就接触互联网,他们早已对互联网的话语权发起了进攻,如今更是把控着诸多平台、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如00后们不想和老前辈们走一样的互联网路子,发明的缩写体密语已经完全不能让老前辈们理解,Xswl=笑死我了,bhys=不好意思,Xxbb=谢谢爸爸,rxl=真心累……

在他们的眼中,90后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是一群追逐逝去潮流的“老土”,把握了互联网话语权的他们肯定就会发声表达自己对90后审美、生活方式的不满与嘲讽。


4、媒体内容不断迭新,放大话题博人眼球

媒体生产内容都是在不断更新迭代的,并且根据受众的变化不断进行针对性内容生产。

当00后“新人”成长起来,90后就成为了“旧人”,不再受媒体的关注,这就好比前浪被后浪拍死在沙滩,媒体的关注对象转变,内容也根据受众进行了调整,对外宣传的主题也不再是90后。被忽略的90后就不又产生出老了不受关注的感觉。

此外,很多自媒体为了能够博人眼球,抓住90后“年轻”与“老”这一强烈对比点,故意进行放大,以此来博得人们的眼球,这也是当前将90后老去这一现象炒的沸沸扬扬的最主要推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