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硅谷那些破事儿,谢谢!
上篇的文章里,我们介绍了仙童八叛逆、Intel和AMD的一些芯片前辈故事,这篇我们接着谈一下英伟达和台积电的崛起,以及他们开创的一个新时代。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此诗是前清北洋大臣李鸿章所写,气势磅礴,横绝古今。当时还是少年的伊藤博文读罢,即立志从政,数年后就任日本第一任首相,为"明治三杰"之首。我录诗于此的目的并非要谈论政治,实因在芯片史上也有如此一位"千里封侯"的人物。
之前说到,在Intel和AMD酣战之时,其它的芯片公司也没闲着,有纯粹围观的,也有私下互殴的。
长平之战还没结束,很多看热闹的倒先挂了,什么DEC,ATI,3COM,Sun,这些也曾牛皮哄哄的主儿,居然还没AMD撑得久。当中最精彩的互殴,非ATI与Nvidia的对掐莫属。
说到Nvidia,却又牵扯除了那位"千里封侯"的牛人。
Nvidia的创始人叫
黄仁勋
,我之前经常把他跟黄世仁搞混,后来干脆简称老黄。老黄位列台裔"硅谷三杰"之一,也算当世奇才了。
几经生死,现在Nvidia终于成了世界第三大的芯片公司,老黄自然功不可没,但若没有了那"封侯"之人的帮助,老黄可能早就卖黄花菜去了。
这位"封侯"者就是台湾半导体教父,
张忠谋
。
张忠谋(Morris Chang,台积电创始人),跟老黄的情,那真叫一个深!别想歪了,不是指基情,而是父子情深。张忠谋和老黄当然没有血缘关系,这里的"父子"纯粹是因为张忠谋对作为后辈的老黄着力提携而被媒体如此称呼的。老黄也算知恩图报,2010年台积电遭遇停盘危机,他立马飞赴台湾给老张送去上亿大单。
说到张忠谋,其实他在硅谷呆的时间倒是不长,满打满算不过4年。但是因为硅谷几乎所有的芯片公司都离不开他的台积电,所以我在这里还是要对老张浓墨重彩地八一八。
张忠谋,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在2012年二月,斯坦福工程学院把年度"工程英雄"(Engineering Hero)的称号授予了他,这可是个了不起的荣誉。
老张结婚很早,大学毕业才21岁的时候就与第一任妻子结婚了。86年老张回台湾创建台积电,便把发妻留在美国,之后在台湾与张淑芬相识相知,但却一直拖到1990年才与前妻离婚。90年,老张都快60岁了!好在张原配夫人年龄也不小了,女儿长成,自也没什么遗憾。
张忠谋与红粉知己
张淑芬
于01年结婚,时年老张70岁,淑芬57。算来张淑芬与老张也相识14年了,87年张淑芬是与丈夫一起回的台湾,其夫也算一强人了。本来两人俱是二婚也并无不妥,可当年在台湾算是闹得满城风雨,毕竟张淑芬与其前夫都是老张的下属,记者定然不会放过这些可资炒作的话题。到而今,十五年转眼即过,张忠谋与张淑芬的婚姻故事终成流言变为佳话。
十二年前,我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时,被先生由无关入有然的"大历史观"所折服,是以当我每次写有关历史的文字时也总想模仿,无奈自己力有不逮,虽说也从小事入手了,但写来写去却写成了八卦。好吧,私生活八卦就此打住,咱还是说说张忠谋功成名就的历程。这得从MIT的一次博士资格考试说起。
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科举考试是哪两次?
估计没人能回答出来。我的瞎掰是:光绪二年(1876)和光绪五年的两次。因为这两次科考彻底废掉了某个人学优而仕的道路,此人遂投身行伍,创办横跨军政商三界的北洋系,将两千年帝制GameOver,就任首届民选总统。此人正是袁世凯。芯片史上也有如此的"科考"。
话说张忠谋在MIT机械系读硕士,1952和1953年两次参加博士资格考试,却都完败。不得已老张拿了硕士学位找工作去鸟。在当时那个年代,华人没能读个博士是相当丢脸的事,老张自然也是耿耿于怀,以至于多年后又跑到斯坦福插班读了个博士出来。好歹老张没去西太平洋大学,还算是拿了个规规矩矩的博士。
不过1952和1953年张忠谋的两次考试失利对芯片业甚至是整个IT业的来说,都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老张初次就业胡懵瞎撞地进了一家小型芯片公司。从此老张开始痴迷上芯片行业,更是自学了米糠双侠所著的无上宝典《九阴九阳》(集成电路导论),几年后他跳槽到了德州仪器,俨然已成业界大拿。
有段野史说,张忠谋当年从MIT毕业后找工作,拿到两个Offer,一个是大牛公司福特汽车,一个是不知名的小芯片公司,小公司给的月薪比福特多$1K。老张要求福特匹配,遭拒,遂加盟小公司,误打误撞进入了半导体业!真是神奇的一刀呀!
这正是:长江万古向东流,立马新竹志已酬,三十年来一回顾,英雄也为一刀愁。
说个小插曲,1958年张忠谋到德仪的时候,同期进公司的有一小伙叫Jack Kilby。老张跟Jack虽然相当聊得来,但对职业发展的看法却不同。老张只想"混点"技术背景,然后往职业经理人上走,而Jack则一门心思地做技术。42年后,老张梅开二度迎娶张淑芬,而那位Jack同学却凭对集成电路的贡献获得了
炸药奖
。
1961年,张忠谋因为工作出色,被德仪公费赞助到斯坦福电子工程系读博士。1964年,老张终于了结了自己的"博士情结"。之后,老张平步青云,又在德仪呆了二十年,一直做到高级副总裁,主管德仪的全球半导体部门,麾下兵马何止万人!然而物极必反,在1984年,老张却和德仪的其他高管们闹崩了,愤而出走。
"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流俗"
,我借用梁羽生先生的诗句来评价张忠谋。
老张有十足的名士范儿!抽雪茄,品红酒,在媒体前进退有度,风度翩翩!而到了企业内部开会的时候,老张立刻换了副面孔,雷厉风行,敢做敢当,打起商战来还有一股子铁血精神!
当然,老张毕竟不是张丹枫,没有张丹枫那么痴情哈!
当年张忠谋与德仪高层闹崩,内情是因为大家对产业发展的看法不同,当时其他人觉得应该学习IBM,投入精力搞PC,而老张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半导体晶圆线。道不同不相与谋,老张得不到认同,选择离开。于是世界上多了一个崭新的产业,晶圆代工!无数芯片设计商因此而生存,整个IT产业也因此而极速发展。
前文里,谈了不少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故事,不过对于只了解顶层产品的人来说,张忠谋并不是个高知名度的偶像,但这并不妨碍老张成为IT界里举足轻重的人物。翻看前文,才发现我本是要谈黄仁勋,却引出了老张。好吧,下面开始正八老黄。
世上有两种顶级人才,他们虽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但却无法在现实里被区分开来,因为他们带来的结果总是如此的一致:成功!第一种叫天才,能够把未曾出现的局面成功解决;第二种叫高手,他们的经验是如此丰富,几乎碰到过所有的困局,也因此能够在困局第二次出现时,成功解决.黄仁勋则是个各占一半的人才。
黄仁勋1993年创办显卡芯片公司,Nvidia,现在已是大名鼎鼎,与杨致远、陈士骏并称台裔"硅谷三杰"。从公司初创到如今这20年里,老黄既有积累经验,于濒临破产之际扭转乾坤的圣手,又有敢于创新推出GPU挑战Intel的壮举,诚可谓:退能守旧日之城,进可开未有之疆。关于老黄的故事,要从20年前的巫毒开始。
"巫毒"可不是巫师之毒,巫毒是显卡领域里曾经十分NB的公司3dfx,于1996年推出3D图形加速芯片的代号Voodoo。
早期的电脑玩家应该知道巫毒的大名。想当年打极品飞车2的时候,一换上巫毒的显卡,那效果那流畅度,简直把我宿舍的哥们儿震的差点跳楼去。
可惜的是巫毒于2002年倒闭,这便是拜Nvidia所赐。
用什么来衡量成不成功?结果。用什么来衡量牛不牛气?结果。结果不行,那不叫牛气,那叫牛皮。可随之而来的2个问题是:1.咋衡量结果?2.在什么时候衡量结果?第一个问题虽不易回答,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在商业领域里,结果就是比赚钱;在非商业领域里,结果就是比名声(比如各种学术头衔,荣誉奖项)。
对于第二个问题:什么时候衡量结果?以我这"弱智之才"却是万万回答不出来的。比方说,如果在1987年看苹果,那绝对NB;可到了1997年再衡量,苹果简直是快成破烂儿了;但到2007年,苹果居然又牛大发了!我只能说竞争吧,不是看一年,十年,三十年。具体看多少年,参见历史上众多卧薪尝胆和论持久战的故事。
当然前面所说的结果衡量论,不包括基于心理感受的领域,比如家庭美不美满、生活快不快乐、蹄膀好不好吃,等等。拐回头说Nvidia的黄仁勋,如果看到1997年,那么老黄很失败,这期间既没能在技术上领先,又在商业上丢掉了大客户世嘉(Sega);可1997年后,老黄壮士断腕,彻底抛弃世嘉,居然迎来了新生的曙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