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产业资本第一新媒体,并购基金第一服务商,上市公司+PE重度垂直社群。以产业视角观察资本动向,为企业家群体和金融机构高层人士提供非同凡响的产业洞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行研习社  ·  周末发酵,明天干这个! ·  2 天前  
神行研习社  ·  周末发酵,明天干这个! ·  2 天前  
资本时差  ·  不理解!为什么LPR利率不调降? ·  3 天前  
初善投资  ·  干就完了! ·  5 天前  
初善投资  ·  干就完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外延并购“失策” 双成药业深陷业绩亏损泥潭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公众号  · 投资  · 2017-05-02 20:07

正文

一场被寄予厚望的外延并购,非但没有达到“利润提升”的预期,反而将海南双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成药业”,000619.SZ)拖入大幅亏损“黑洞”。


4月20日,双成药业发布2016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下降37.16%;净利润为-3.88亿元,同比下降837.32%。这也是双成药业自2012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对于业绩出现亏损,双成药业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所投资的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亚生物”)2016年度累计实现净利润与预计净利润相比降幅较大。

有分析指出,除了尝试通过外延并购转型效果不理想之外,双成药业目前还面临主要产品销售同比下降的挑战以及业绩依赖单一品种等问题。

双成药业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以来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变化较大,对澳亚生物的经营状况造成了影响,导致澳亚生物的业绩没有达到预期,但澳亚生物的CMO(合同加工外包)业务依然有着自身的优势,“对于澳亚生物的相关品种,双成药业有信心做好销售工作”。


净利润持续下滑


双成药业于2012年8月登陆中小板上市。上市后,公司净利即进入连续下降的轨道,盈利能力也逐步走低。2016年,双成药业净利润降幅进一步扩大,公司也录得自上市以来的首度亏损。

记者注意到,双成药业2016年巨亏与其2015年对澳亚生物的收购有重要关系。在双成药业去年3.88亿元的亏损中,公司2016年度对澳亚生物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为2.8亿元,占公司同期净利润亏损比例高达71.39%。

资料显示,2015年2月3日,双成药业公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资9亿元向浙江巨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其持有的澳亚生物46%股权以及杭州奥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鹏投资”)100%股权。其中,澳亚生物46%股权作价为5.05亿元,奥鹏投资100%股权定价为9.62亿元,分别使用3亿元、6亿元募资,差额部分由公司自有资金解决。

不过,一年后的2016年2月,双成药业宣布终止通过定增募资收购澳亚生物剩余54%的股权。

据了解,澳亚生物主要业务模式为冻干粉针剂的受托加工和自有品牌产品的自产自销,其中前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5%以上。

2015年3月,双成药业董事会秘书于晓风在回应选择收购澳亚生物的原因时表示:“收购澳亚生物对公司的冻干技术、产业升级、制药信息化、利润等都有很好的提升。”

不过记者注意到,事实上,在被双成药业计划收购的2015年,澳亚生物业绩就已经出现大幅下滑。公告显示,2015年澳亚生物净利润为5117.15万元,比2014年净利润“缩水”一半,也远低于签署收购协议时承诺的同期1.1亿元净利润。

2015年年报中,双成药业在解释澳亚生物业绩未达预测的原因时表示:“医药行业政策变化,2015年度对注射中药制剂不允许委托加工,使得澳亚生物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委托生产业务。”

此外,根据之前的业绩承诺,澳亚生物原控股股东承诺2016年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而澳亚生物2016年度仅实现净利润2023.03万元,只是承诺净利润的“零头”。

澳亚生物业绩连续出现大幅下滑,公司方面将如何应对?双成药业在2016年年报中表示,针对公司的经营生产特点,公司将利用自身的销售渠道为其品种销售提供有力的支持。

“2015年以来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变化较大,已对澳亚生物2015年的经营状况造成了影响。相关政策影响下业绩没有达到预期,但CMO业务依然有着自身的优势,包括相关品种。”双成药业方面在回复记者采访时指出,公司利用成熟的销售渠道对澳亚生物品种的招投标工作一直在进行中,由于各省的招标时间、政策等都有所差别,所以对于澳亚生物的相关品种,双成药业有信心做好销售工作。

内生增长乏力

资料显示,双成药业主要从事化学合成多肽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导产品为增强免疫药物“基泰”(注射用胸腺法新),去年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在50%,主要用于治疗各型肝病、肿瘤、老年科及感染类疾病。

记者梳理双成药业2016年年报发现,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中,多肽类产品贡献营收9731.80万元,占营收比重为67.05%,比上年同期减少33.67%,毛利率为75.73%,比上年同期减少3.22%,其他产品收入下降更是超四成。

在单一品种风险方面,双成药业坦承:“如受医药行业政策、市场波动及公司产品销售、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大,风险集中度高。”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上市之初,双成药业就因过度依赖单一品种受到质疑。招股说明书显示,2009年至2011年,基泰分别占到公司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63.45%、66.48%和71.73%。而相比上市前夕基泰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公司2016年基泰依然“一枝独秀”。

不过,根据目前公开的数据来看,双成药业的主导产品基泰在行业竞争中并无绝对优势,距离细分行业龙头还有一段距离。记者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了解到,目前共有7家本土企业和1家外资企业取得了该品种的生产批文。

于晓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15年公司基泰市场份额为18.12%,年销售额在国内市场仍排名第三。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化学合成多肽药物市场销售规模逐年增加,随着国内企业在多肽类药物市场中的崛起,未来国内企业将会在化学合成多肽类药物市场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化学合成多肽类药物的市场主要是医院,由于化学合成多肽类药物具有使用安全、疗效确切等优势,医生对其认可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不过,近年来,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药品研发审批相关政策,使得医药企业已立项实施的新药或仿制药研发项目,尤其是在研和在审品种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

双成药业在回复记者采访时特地强调,公司的产品基泰已获得了意大利药品管理局批准的上市许可证,由此可以充分说明公司基泰的竞争力。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表示,尽管价格持续下调,但基泰毕竟属于辅助用药,受行业影响比较大,所以也一直在下滑;另一方面,双成药业基泰的市场规模并没有同步提升,短期内公司也没有培育出新的盈利点,公司急需寻找其他增长点。


转型肿瘤产品新平台


为了扭转内生增长乏力格局,双成药业也尝试通过外延式扩张的方式来转型。

据了解,公司自2008年以来启动国际化战略,一方面积极开展与国外企业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将国外先进的创新药物或者销售量大的产品引进国内;另一方面,随着公司研发实力的提升,配合引入的相关品种制定相应的海外申报等工作,并且达到原研药水平,为国内招标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公司还将通过国内外并购成熟品种以及高端品种的代加工来保证宁波双成生产线在建成后的产能需求。

双成药业方面对记者表示,尽管公司上市以来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变化较大,其申报的品种也部分撤回,这也影响了双成药业新品种上市的时间。但双成药业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国际化战略还是初见成效,包括获得意大利药品管理局批准基泰上市许可证,比伐卢定DMF已经通过美国FDA完整性审评等。

双成药业同时表示,在当前的医药政策下,外延发展包括国内外企业并购与品种引进等工作,双成药业一直以来都是按相关法律法规及内控制度进行相关工作,但依然有不能预见的变化(包括政策等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双成药业正通过外延并购和内生扩建并举的方式全力打造肿瘤产品新平台。例如,公司拟通过7000 万至2 亿元收购德国Lyomark和Bendalis两家制药公司各74.9%的股权,以丰富公司肿瘤产品线。另外,公司还设立宁波双成全资子公司,加码抗肿瘤药物和口服固体制剂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据悉,宁波双成未来将成为上市公司艾塞那肽、抗肿瘤药物等新品种的生产基地。




(来源:《中国经营报》黄波)声明:“中经健康岛”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010-8889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