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至22日,中国食用菌供应链建设暨“武当山珍”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在湖北十堰举行。本次推介会由十堰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承办,主题是“武当山珍 九州佳肴 品质生活”。
全国相关院士专家、重点企业和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国家部委、湖北省、十堰市等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吉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院士,
中共十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澍,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学会主席、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谭琦研究员等专家、领导前来参会。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
受邀出席大会,作主旨报告并参与高峰论坛。
铁丁老师以《文化照亮地标,产业夯实品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武当山珍”区域品牌的战略突破之道》为主题,围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逻辑,在理论和产业落地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切实的建议。
铁丁老师指出,要充分理解产业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待品牌,打造区域品牌是为了更好地联农带农,带动优质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品牌又必须和市场交易紧密联系,只有不断完善食用菌产业链,加强标准化和创新营销机制,用优质优价的产品来支撑起富民产业,“武当山珍”的品牌价值才能进一步凸显。
会上举办高峰对话
环节
,以如何做强做大“武当山珍”区域公用品牌为话题,各位专家从自身的研究领域各抒己见,助力“武当山珍”品牌建设全方位升级,打响社会影响力。
十堰北依秦岭、南接神农架,地处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良好的生态条件极适宜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生长。十堰香菇、黑木耳种植历经千年传承,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十堰市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
2023年食用菌种植规模2.5亿棒、鲜产28.7万吨、综合产值160亿元,“房县香菇”“房县黑木耳”通过中欧地理标志互认证,“武当山珍”区域公用品牌价值68.0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形成了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主体集群、链条完整、合作共享的食用菌产业链,产业质效不断提升,在促进县域经济方面成果显著,当地农民享受产业发展红利,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接下来,十堰将持续擦亮“武当山珍”区域公用品牌,并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乡镇建成集分拣分级、现货交易、仓储物流、冷链冷藏、检验检测于一体的交易集散中心,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定价话语权。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