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器审
上海市医疗器械化妆品审评核查中心官方公众号,提供新闻报道、政策法规、答疑解惑、企业服务等功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器审

【器审风采】第十九期:医疗器械审评员——宓云軿

上海器审  · 公众号  ·  · 2024-07-19 18: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人物简介

宓云軿,浙江大学光学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市医疗器械化妆品审评核查中心有源医疗器械审评部副部长、医疗器械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曾在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深耕多年,宓云軿积累了丰富的医疗器械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相关经验,为技术审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她致力于医用光学器具、内窥镜设备、眼科光学仪器等有源类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审评工作。该类产品对精确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需要审评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她累计完成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数百件,其中包括多件上海市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第二类优先医疗器械产品及首台套产品。她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多次受邀作为讲师参与国家药监局、上海市药监局、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组织的医疗器械审评要点培训授课,分享专业见解和审评经验。
科研方面,她作为主要起草人制定医药行业标准《YY/T1795-2021精子质量分析仪》,积极参与包括《直接检眼镜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一次性使用眼内眼科器械的细菌内毒素限值及检测指导原则》在内的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指导原则,编制《电子腹腔镜注册技术审评指南》《全自动流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审评指南》等指南文件,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共11项,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篇。



著作选刊

医疗器械中LED光生物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价

摘要:主要介绍了医疗器械领域中 LED光源的不同应用,分析了LED的光辐射生物效应及损伤机制,结合光生物安全风险分类,提出了不同医疗器械中应用LED光辐射安全等级分类的评价方法,对医疗器械产品中LED的安全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医疗器械;LED; 光辐射;光生物安全;


引言

LED光源(Light Emitting Diode)具有体积小、寿命长、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少等优点,近年来,随着白光LED光源的技术进步,LED的应用呈现多样化,已成熟应用到工业、消费、科学和医疗等领域。在医疗领域,LED光源被广泛地应用于照明、诊断、治疗等器械中【1】。


1. 医疗器械中LED光源的应用

1.1 LED手术无影灯

手术无影灯是用来照明外科手术部位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要求能以最佳地观察处于切口和体腔中不同深度、大小、对比度低的物体。传统手术灯一般都采用卤素灯或高压汞灯, 但随着发光二极管LED 技术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高亮度白光LED 的发展,LED 无影灯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热量小,逐渐替代了卤素光源手术灯,解决了传统手术灯存在的色温不可调、温升较高等缺点,成为手术室照明设备的一大亮点 。

1.2 LED荧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是免疫荧光细胞化学诊断的基本工具,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传统荧光显微镜采用200W的超高压汞灯作光源,预热时间长、发热严重、发光寿命短,而采用单波段或多波段的 LED作为荧光光源,无需预热、发光强度稳定、荧光激光特性好,具有高压汞灯无可比拟的优点。

1.3 LED光谱治疗设备

光谱治疗是医疗器械物理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选择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配比,可以制作出各个光谱的LED光源,从而得到所需的治疗波段。如LED蓝光治疗仪可以有效治疗新生儿黄疸,LED紫外光疗仪可以辅助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等皮肤病,LED红蓝光治疗仪可以用于炎性痤疮的辅助治疗、促进皮肤伤口愈合。

2. LED的光生物安全风险
2.1 光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危害

光生物危害是指人体暴露在波长 200~3000 nm 范围的光辐射下时可能受到的非可逆性病变【2】。光辐射对人体的造成的损伤可以分为光化学损伤和热损伤两大类,光辐射引起的生物集体损伤程度与光源的波长、脉宽、聚焦尺寸、辐照强度、辐照时间等参数相关。光化学损伤主要取决于光辐射剂量(包括辐照强度和曝光时间),如受到蓝光辐射造成的光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灵敏波长约为440nm,当视网膜在短时间内受到极亮的光照或长时间受到较弱的光照时,有可能会造成光视网膜病变。而光辐射造成的热损伤主要取决于被辐射组织的热传导效率,当光辐射强度较低时,被辐射组织可以将热量及时从周围传导出去,只有受到非常强烈的光辐射时才会造成组织凝固等热损伤。一些动物实验表明,通常需要至少达到45℃的温度才会造成热损伤。

眼睛和皮肤是最易受到光辐射危害的人体器官,过量光辐射可能造成的生物效应有:热辐射白内障、光致角膜炎、视网膜热损伤、紫外线白内障、紫外线皮肤红斑等等,光对眼睛和皮肤的危害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每一种光生物效应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光谱,其光生物危害的类型、损伤阈值和损伤机制随波长的不同而显著变化(见下表)【3】。


部位

损伤机制

作用光谱

眼睛

角膜

热损伤

1400nm-1mm

虹膜

热损伤

380nm-1400nm

晶状体

近红外热损伤

800nm-3000nm

视网膜

热损伤

380nm-1400nm

蓝光光化学损伤

380-550/300-550nm

慢性强光照射引起的光化学损伤

380-1400nm

皮肤

皮肤

热损伤、烧伤

380nm-1mm

光敏损伤

<380nm

光过敏反应

紫外线


2.2 LED光辐射危害与激光辐射危害的区别

在早期,LED的光辐射危害被定义为与激光辐射相同,随着LED科技的进步和应用的推广,人们认识到应将LED光辐射危害与激光辐射区分开来,宽光谱照明安全标准中的光辐射安全要求更适用于LED。
由于各个波段的光辐射都可能引起光生物效应而带来光辐射危害,在同一光谱区域内,相同的暴露条件下(暴露对象、暴露区域、暴露时间)的光辐射危害是相似的。对于LED光源(宽光谱光源),需要考虑几种光辐射损伤类型的叠加效应,包括不同的波长、脉冲长度和光斑大小等因素;而对于单一波长的激光光源,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光路几何、暴露时间和对应波长的损伤类型及非线性效应【4】。对于高能量的激光光源,可能会产生皮肤、角膜或视网膜的热烧伤危害,而LED光源则极少会造成这种烧伤风险。
在确定的光谱区域,LED的光辐射限值与激光辐射限值是相似的。如在紫外波段对视网膜损伤危害方面,两者的暴露极限基本上是相等的,但是,由于激光辐射一般是小光源,而LED辐射是扩展光源,其辐射测量方式比激光辐射更为复杂,有可能会被漫射体或投影物镜改变,并且其光谱分布可能受辅助光学元件、漫散体、透镜等装置和操作方式的变化而影响,因此两者的限值计算方式不同,最终限值和单位均不相同。
大多数激光器发出的是一个极窄波长波段的强光,对其进行光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时,并不需要详细了解光谱的输出。而对于LED这种宽光谱光源,需要对不同的光生物作用光谱的光辐射测量数据,再结合几何光路,对起光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价。


3. 医疗器械中LED光源的光生物安全风险评价

基于大量的动物学实验和现有的医学、生物学资料,ICNIRP导则【5】给出了各类损伤的辐暴限值和计算方式,是目前评价LED光源光生物安全风险的主要依据。

3.1 眼科器械中LED的光生物安全风险评价

人眼的构造类似于一个成像式光学系统,等效于空气中一个焦距17mm的透镜,根据人眼的光学参数和光源的辐射参数,可以计算出人眼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各个位置接收到的辐射能量。


由于眼睛的敏感性高于皮肤,LED光源对眼睛的光生物安全风险程度比皮肤要高。2007年ISO/TC 172发布了ISO 15004-2:2007眼科仪器  基本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2部分:光危害防护【6】,这个标准用于评估医疗设备中LED光源可能对人眼造成的光生物危害,适用于所有直接照射人眼表面或眼内的眼科仪器,包括验光仪、角膜曲率计、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照相机等。
根据ISO 15004-2综合评价人眼各部分受到了光源的辐射光强后,按照对眼睛是否存在潜在的光生物危害,可以将眼科仪器划分为1类仪器或2类仪器。其中,1类仪器对人眼造成的光辐射较小,被认为是无潜在危害存在的。而2类仪器被认为是存在潜在危害的眼科仪器,制造商需向操作者/使用者提供相对输出光谱图、潜在光辐射危害的最大时间信息和警告语等信息。一般来说,眼科手术显微镜、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内照明器等眼科仪器通常不可能是1类仪器。

3.2 非眼科仪器的光生物安全风险评价

对于其他含有LED光源的非眼科仪器,其光生物安全风险的考量可以按照GB/T 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标准的要求,在200mm的距离上进行光生物危害值的确定,在实验室条件下,测量医疗设备中LED的光化紫外辐射强度、近紫外辐射强度、蓝光辐射强度、视网膜热危害辐射强度、眼睛红外辐射强度等,对设备中的LED光源进行辐照测试和计算等系统性评价。按照GB/T20145的要求,将LED的光辐射危害的风险等级分为4类【7】:
无危险类——在极限条件下,光源不会造成任何光生物危害;
1类危险——低危险,对正常曝光条件下,光源不会产生光生物危害;
2类危险——中度危险,光源不会产生对强光和温度的不适反应的危害;
3类危险——高危险,光源在更短瞬间造成危害。
GB/T 20145的分类方法仅体现了LED光源可能存在的潜在光生物危害,该危害能否变成真正危害,还取决于LED的利用率、曝光时间、照明效果、操作方式等。根据GB/T20145确定的产品风险等级,制造商可以对产品的光辐射安全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GB/T 30117.2-2013《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 第2部分 非激光光辐射安全相关的制造要求指南》中为制造商提供了几种防范措施,如可以通过限制曝辐时间、确定危害距离、增加警告等【8】,见下表。

危险等级

特定条件下评估的危险等级——观察者相关的危险


非预期 短期

预期 短期

预期(可能)长期

无危险类

无危险类

无危险类

无危险类

1类危险

1类危险

1类危险

无危险类——通过接近举例或受控接触进行限制

2类危险

2类危险

1类危险——通过接近距离或曝辐时间限制曝光或在规定区域使用该产品

无危险类——通过接近举例或受控接触进行限制

3类危险

2类危险——通过接近距离或在规定区域使用该产品限制

1类危险——通过接近距离和/或曝辐时间,或在规定区域使用该产品限制

无危险类——通过接近举例或受控接触进行限制


4. 结语

为了保证LED光源在医疗器械领域应用的安全性,在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检验、注册审评过程中均应关注LED光生物危害的安全风险,并对其进行风险控制和评价,以保证LED光源在医疗器械领域中的持续发展和安全应用。



参考文献

【1】申高,LED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及适用标准探讨,照明工程学报,2015,第26卷第4期

【2】郭玮宏,蓝光危害及其测量方法,光源与照明,2018,2018年第1期

【3】张志军,任海萍,陈敏,等.医疗器械中 LED 光辐射危害评价的探讨.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7)

【4】GB 7247-2012,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

【5】ICNIRP guidelines on limits of exposure to incoherent visible and infrared radiation: errata[J].Health Phys,2014,106(4):530-531.

【6】ISO 15004-2:2007 Ophthalmic instruments-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7】GB/T 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8】GB/T 30117.2-2013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 第2部分 非激光光辐射安全相关的制造要求



来源:《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年27期


*本文由上海市医疗器械化妆品审评核查中心编辑,为免费交流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器审

地址:南昌路210号

电话:3316358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