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家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知名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平台聚集数百万优秀创业者、资深PE/VC、投资银行家、上市公司及实业高管、专家学者等,致力于构建起资本、产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生态服务体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家

“汽车狂人”第10个IPO,要来了

投资家  · 公众号  ·  · 2024-11-01 18:45

正文

估值170亿,李书福新能源帝国,或再添一猛将

作者 | 笔锋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估值 170 亿,李书福新能源帝国,或再添一猛将

近日,背靠吉利集团的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再次更新港交所招股书,向 IPO 发起了最后的冲刺。

这一消息,无疑在网约车行业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书福,这个名字在汽车界早已是传奇,他的每一次出手,都让行业瞩目。 从吉利汽车的起死回生,到沃尔沃的华丽转身,再到极氪的电动野心, 他用一次次的颠覆,证明了 “汽车狂人” 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

现在,他的目光又锁定了一个新的战场——曹操出行。


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 重要棋子 曹操出行正站在 IPO 的门槛上,准备敲响资本市场的大门。 一旦敲钟成功,李书福这位汽车界的狂人,将拿下他的第 10 IPO ,为吉利帝国的版图再添一块重量级拼图。

在网约车的江湖中,曹操出行如同一匹黑马,横空出世。
2015 年,当滴滴和 Uber 在中国市场激战正酣时,吉利控股集团却在默默孵化着一个全新的项目——曹操出行。


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 武侠气息 似乎暗示着吉利要在这个新兴的出行领域,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它不仅是吉利向 “新能源汽车共享生态” 战略布局的一步棋,更是李书福商业帝国中的一颗重要棋子。
区别于滴滴等 C2C 平台,曹操出行主打“公车公营 + 认证司机”的 B2C 模式。
这意味着,曹操专车的车辆和司机,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培训的。在当时,这种模式可谓独树一帜,让曹操专车在一片红海中找到了自己的蓝海。
然而,曹操专车也面临着巨大的质疑。 有人认为,它的 B2C 模式过于重资产,成本高,难以盈利;还有人认为,它无法与滴滴等平台在规模上抗衡。 曹操专车,能否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去?
从最初的质疑声中一路走来,事实证明,曹操专车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活得越来越精彩。
它已经更名为曹操出行,从 专车起步 逐步扩展到惠选等更多服务线,并通过 与高德、美团等聚合平台的合作 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资本市场对于曹操出行的青睐,从其融资历程中可见一斑。从 2017 年的 A 轮融资,到 2021 年的 B 轮融资, 曹操出行的估值一路飙升,最终在 IPO 前达到了 170 亿元的高位。
资本为何如此看好曹操出行?这背后,是对曹操出行独特商业模式的认可,也是对李书福商业眼光的信任。
目前,曹操出行拥有 全国最大的定制车车队,覆盖 83 个城市 月活用户近 2000 万, 2023 年收入超过 106 亿元。
曹操出行在市场上的表现可谓亮眼。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 GTV 计算,公司于 2021 年、 2022 年及 2023 年一直位列中国网约车平台前三名。
在李书福的商业版图中,曹操出行只是冰山一角。
从吉利汽车到沃尔沃,从钱江摩托到极氪,李书福已经成功推动了 9 家公司上市,每一次 IPO ,都是对他商业帝国的一次加固。
未来,曹操出行的上市,不仅是李书福个人商业传奇的延续,更是他对出行领域未来的一次豪赌。如今,随着曹操出行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李书福的第 10 IPO 似乎已经触手可及。

网约车市场,这个曾经由 滴滴独霸天下的领域 如今已是 群雄逐鹿的战场 曹操出行选择在此时 IPO ,无疑是看准了共享出行市场的巨大潜力。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显示,至 2028 年,这一市场将膨胀至 751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0.6% 。然而, IPO 并非一帆风顺,曹操出行面前的路充满了挑战。
市场竞争的加剧,是首当其冲的考验。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市场, 它不仅要面对滴滴、高德、美团等老牌劲旅的竞争,还要应对新兴力量的挑战。
无论是滴滴、高德打车等老牌巨头,还是如祺出行、 T3 出行等新兴势力, 都在大手笔砸钱,通过补贴吸引用户和司机,争夺市场份额。
曹操出行,作为吉利集团的网约车平台,正身处这场混战之中,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曹操出行的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谨慎而坚定。
另外,曹操出行 对聚合平台的依赖, 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聚合平台的崛起,网约车的游戏规则被彻底改写, 这些平台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重新分配着用户流量。
曹操出行迅速拥抱这一变化,与高德、美团等平台展开合作,打开了新的流量入口。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超过八成的收入,来自第三方聚合平台。 这使得曹操出行在 议价能力和流量掌控上处于劣势
聚合平台通过整合多家网约车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 削弱了单一网约车平台的市场地位,一旦这些平台调整策略,曹操出行的利润空间将受到严重挤压。
未来如何在聚合平台的阴影下,保持自己的品牌和用户忠诚度,成为曹操出行必须面对的问题。曹操出行必须在这场流量的博弈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更进一步, 监管风险同样如影随形。
网约车市场,这个曾经的野蛮生长领域,正在逐渐 由增量市场变为存量竞争市场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 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运力饱和的预警信号 这不仅对曹操出行,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警示。在这种背景下,曹操出行必须更加注重合规性,确保其运营模式、车辆和司机都能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监管要求。
合规性的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罚款、业务限制甚至更严重的法律后果,这些都会对曹操出行的业务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
除此之外, 盈利压力、用户增长放缓和技术风险 也是曹操出行必须直面的难题。

曹操出行的 IPO 之路,是在巨额亏损背景下的一种必然选择。
尽管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曹操出行的财务报表却揭示了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亏损。
从数据上看,营收数字虽然亮眼,从 2021 年的 71.53 亿元飙升至 2023 年的 106.68 亿元,但那刺眼的亏损数字 —— 三年累计近 70 亿元 像是一道道裂痕,暴露出曹操出行财务的脆弱。
用户数从 2019 年的 950 万激增至 2023 年的 1920 万,这一跃进的背后,是 运营成本的飙升和司机补贴的沉重负担。
这些数字背后,是 曹操出行在追求增长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的财务现实。 曹操出行的财务报表,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网约车行业盈利的艰难。
面对这样的现实,曹操出行的 IPO 之路,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他们急需 紧握上市这根“救命稻草”,通过资金的注入,来缓解债务压力,为未来的扩张提供弹药。
事实上, 2022 年以来,曹操出行上市的传闻不断,直到今年 4 29 日,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但随着 如祺出行、嘀嗒出行等竞争对手的抢先上市, 曹操出行的 IPO 之路,变得更加险象环生。
这些先行者的成功登陆港股, 不仅抢走了市场的风头,也提高了投资者的胃口。 曹操出行必须在这场资本的较量中,展现出他们的独特价值和未来的增长潜力。
上市,对曹操出行而言,是一场生死考验。他们将面临更加严苛的市场审视,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在增长与盈利之间找到平衡,是曹操出行亟需解答的难题。
曹操出行的 IPO ,或许只是李书福商业帝国扩张的一小步,但对于整个出行行业来说,却可能是一次颠覆性的变革。
让我们静观其变,看这位 “汽车狂人” 如何在资本市场的棋局中,落下那决定性的一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