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湿在人为
湿在人为——第一家性科普自媒体,帮助两性更加幸福!原创两性情感、技巧、持久、保健、避孕、处女情结等多方面干货,专业接地气的两性知识就看湿在人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湿在人为

关于996的一些碎碎念

湿在人为  · 公众号  ·  · 2019-04-18 22: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最近996刷屏了,从朋友圈刷屏,到官媒评点。

湿哥自己打工N年,如今自己创业,讲一个观点,996现象,根本原因是,从上到下集体性缺乏效率。

中国刚从农业社会迈向工商业社会,思维还停留在农业社会的努力勤奋,缺乏工商业社会强调的专业和效率,因此从员工到管理层,普遍性效率不高。

中国农业社会历史太久远,在农业社会技术效率可提升空间并不大,主要就是拼勤奋,确实是有多勤奋就有多大产量,所以中文中,赞美勤奋的比比皆是。

但如今进入工商业社会,在工商业社会,因为技术提升,专业和效率的重要性要比勤奋重要的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累死累活去种田,对方开着机器,可能轻轻松松就把活干的比你好。 再比如很多日常工作,有的人忙活半天但不够专业还不讲方法,做的并不理想,有的人够专业还讲方法就两个小时,把事情做的漂漂亮亮,这就是专业和效率的价值。

说白了就是事半功倍VS事倍功半!

农业社会和工商业社会还有一个巨大差别,就是有分工! 农业社会,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环节相对较少,从种田插秧到收割等等,一个人可以从头做到尾。 工商业社会生产力提高很多,比如做一个衣服,从裁剪到缝纫到上纽扣,环节太多不可能一个人从头做到位,必然要分工,每个人只负责一个环节。 就像大部分公司,分为财务、生产、销售、HR等不同部门。 理论上来讲,分工之后,每个人从事一个环节,会提高效率。

最理想的分工是,让适合做某个环节的人去从事某个环节 因为不同环节对人要求不同,不同人擅长偏好也不同 比如,一个人精细内向的人比较适合做财务,但他去做开拓性很强的市场,他很可能做的很痛苦,并且没什么成绩。 同样一个思维很有开拓性但不够精细的人,明明适合做市场,却跑去做财务,结果也是双输。

题外话,我认识一个国内拳击届大咖,手下带出不少全国冠军,有次说了这样一段话,“门门好和门门不好的人都很少,大部分人是一个优点带个缺点,一个缺点带个优点,比如聪明学东西快,但速度力量不行,力量大但意志力薄弱,坚强但不够聪明,所以最重要的要找到自己优点缺点然后针对性发展”

因此,这就需要职业规划,乃至职业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但现实情况是, 中国普遍缺乏职业方面的教育引导和规划。 导致很多人,做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工作。

相信很多人应该有这种经历,顾名思义选专业,往往就读之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 然后很多人根据专业对口来找工作,或者瞎找工作,有什么工作肯要自己就去做什么工作。一旦工作,哪怕跳槽还都有一定惯性,很多人可能不喜欢这个工作,却只能做这个。反正我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包括聊天下来,普遍对自己的工作兴趣并不大。工作中, 自然 也很难高度投入,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力,基本很低, 当然也 很难出成绩

新鲜感过后, 时间长了很容易陷入重复劳动,唯一的工作动力就是钱,工作的也不开心,最后陷入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模式!

毕竟工作是很耗精力的,而且很少有工作是不累的,大多工作多少会让人感觉疲惫,如果有回报还好,比如经济回报,职业上的成就感,乃至自我成长的感觉。 但如果工作做的一般,工作上又缺乏成就感, 长期这样下去, 很容易变的比较丧,进而对人生对未来迷茫,过的又空虚,感觉工作又没有回报,甚至都不想努力改变。

于是会把热情和剩余的精力转移到其他方面,比如很多人对NBA和娱乐八卦的兴趣高于自己的工作。为科比詹姆斯争个面红耳赤。 每次有什么明星离婚,感觉很多吃瓜群众可能比当事人还关心。

遗憾的是,这种现象非常非常普遍!

很多基层员工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而且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很多中层的其实也是如此,毕竟中层也是从基层选拔出来的。 所以大家应该经常感觉,很多主管经理拍脑袋决策,搞半天又要从新调整。 很多老板上司想一出是一出,对吧? 这点很多程序员基层工作者深恶痛绝。 最后结果,必然是整体性的工作效率不高,大家都把很多精力内耗掉了!

这意味着,普遍性工作效率不高。 当效率不高,只能妄图靠勤奋努力来弥补,最极端就是996这种制度。

但是996真能解决这个问题么?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磨洋工,开会玩手机,假装在加班谁不会。


我自己非常庆幸,一开始也是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虽然当时领导和HR都很看好我,但我就是没啥感觉。 后来反思对比,觉得自己可能适合做策划,转型做策划之后,明显有种找到感觉了,工作积极性明显高多了。

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对比,之前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虽然也会调动所谓的激情,但那种激情不是发自内心的,下班之后很少再想工作上的事,虽然我很喜欢看书,但从来没看过专业书。

后来做策划之后,下班还在想工作上的事,下班之后基本天天去附近书城看书,经常找专业书看。 白天工作也很努力,是全身心高度投入的那种努力,不是重复劳动式的努力,晚上还坚持学习,当然进步很快 ,也当然容易出成绩。所以 后来几家公司,老板对我都很器重!


很多人求职强调专业对口,最理想的是,职业和人对口!找一份和自己性格匹配(性格优点缺点都能相得益彰),发挥自己的禀赋,这样的工作,又喜欢又有所擅长,当然积极性更高

不可能全部这么理想, 哪怕不能100%喜欢,哪怕50%喜欢,也好过一点不喜欢!

当然,大部分人能做到这点都不太可能,但如果有相当一部分人能做到这样,自然整体工作积极性、创造力乃至效率都会很高。 到时中国的公司必然效率更高,而且产品更好!


所以讲这么多,归根结底,还是建议在找工作,在跳槽的朋友们, 多多思考,思考自己的性格到底什么样的,优点在哪,缺点在哪,适合做什么? 自己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当然,这些不可能短时间内就搞清楚,但必须有意识去寻找。 而且需要在工作中观察自己,我差不多也是花了2年,才逐渐找到方向。


后来感觉自己大概适合什么,再找工作的时候,明显心理都有底气了,而且也把自己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说了出来,从HR到老板,都对我颇为认可。 而且工作之后,确实很快就能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积极性就是高多了!


经济下行,未来竞争大概会更加激烈,我们只要更好的做好准备,才可能赢!




湿在人为


引领新一代直男进化,促进良性的两性关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