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权之声
中国最具影响力女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中外物流企业战略合作!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受权发布】10月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 ·  2 天前  
新周刊  ·  牛顿的苹果,砸中了三个重庆男孩 ·  5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1/4个世纪后,你听懂《娘子》了吗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近期最佳国产片,为何是它?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权之声

春晚小品,你全然不有趣,也丝毫无温情

女权之声  · 公众号  ·  · 2017-02-06 22:00

正文

大年初一,我关注的几个试管婴儿技术推广商业公众号以除夕夜央视春晚小品《真情永驻》为背景,推送了广告文,推文标题诸如《试管婴儿都上2017春晚了! 您还等什么》。推文简介了小品的内容,摘录了演员刘仪伟谈及试管婴儿技术的台词,称这些台词“亮了”或者“很温暖”,借此对试管婴儿技术和发文的商业机构进行介绍与推销。



我的最初想法是,春晚节目这样的台词设置,用一两句话带过对试管婴儿技术的宣传,符合当下以二胎政策为主要反映的对生育的鼓励;同时,它若不谈及试管婴儿技术治疗方案的经济花费、成功率、健康风险、带来的身心疲惫与痛苦等问题,则体现并加诸观众认为这一技术对于有生育困难的夫妇很是理所当然、简易能行的印象,很可能会刺痛尝试使用或使用过这一技术的观众的心。


看了整个小品后,我发现它还反映并深化已有的许多刻板印象与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女性依赖男性进行消费的合理化,“代代单传”的概念与生育(男性)后代的必要化,对婚姻稳固和亲缘关系延续的强调。一方面,小品对相应的价值观的宣扬符合国家强化社会稳定性的意图,似乎也不十分让人意外,另一方面,这般赤裸的对社会争议程度不等、涉及对个体的歧视与剥削的观念与行为进行宣传,实在令人咋舌。


这个名为“真情永驻”的“小品”,你蹩脚,而丝毫不有趣,伤人,并几乎无温情。


两性特征与职责刻板化


小品设置了名为“真情永驻”的电视(异性恋)相亲节目的背景,饰演“牵手成功”的离异夫妻的两个演员不仅在气质和穿着上符合传统的两性特征,台词也始终差异化并合理化两性各自的特征与职责。在两性气质上,“男嘉宾孙一根”板寸头,西装打领,“女嘉宾甄倩倩”是长发粉裙子,而前者在揶揄后者的时候说对方“仔细看能看出是个女的”,虽然是一句揶揄,却也体现了将“女性”特征列为对女性样貌的评判标准,而贬低中性或所谓“男性化”的长相、装扮和气质,这对应向来作为贬义词或笑料的“不男不女”这一描述的存在。


对婚姻中两性职责差异的强调则呈现于两个角色的矛盾和认同之中,贯穿整个小品。小品中,“前妻”对“前夫”的不满之一是后者忙于挣钱,对自己关注不够,而自己在意得更多的是丈夫的陪伴而非他的收入多少;而前夫的抱怨之一则在于前妻对自己在外挣钱和在家陪护的双重期待,并回应称丈夫的主要家庭职责是挣钱养家:“谁不想陪你啊,我们男人不得养家糊口啊,做男人怎么就这么难啊?”两位在这一轮对峙中分别于女性和男性观众进行了互动,即问同性的观众是否赞同自己的看法,强行将婚姻中男性是主要收入来源和女性对陪伴不足的怨言推广为普遍的家庭现象与问题。


小品强调丈夫不仅理应“在外挣钱养家”,还应担负起、并实际上也普遍担负着为妻子消费的职责,不论妻子是否有独立收入,或者是否两夫妻明算账。相关的台词如下:


男方对主持人说:“她(前妻作为微商)卖的是妇女用品吧,她手机里加那么多男的干什么?” 

女方回应道:“妇女用品是妇女用,刷卡买单的不都是你们男人吗?丈夫丈夫,反过来就是付账!”

男性主持人:“这点我有深刻体会!”


以及在小品较早的部分,女方责问男方“你带我消费了吗”。以是否愿意为女性消费作为恋爱和婚姻内外对男性的评判标准之一,在国内当下或许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小品中的女方的角色设置是一名销售女性用品的微商,这样的角色说出“刷卡买单的不都是你们男人吗”这样不符合现实的台词,否认了女性的经济、消费和情感独立性。夸张是常见的小品手段,为了带来幽默的节目效果,但若带有歧视的色彩或加剧歧视的可能,则毫不幽默,放在央视春晚这样的舞台上更难能被谅解。


春晚过后,微博有人发起#一人一句怼春晚##央视向全体女性道歉#活动(图via尖椒部落)


另外,在暗讽“前妻”嘴上说不在意、实际上很看重家庭(尤其丈夫)收入多少的时候,“前夫“说了一句”我觉得甄小姐是一个真正的小姐“,观众哄笑鼓掌,但这句话近似言语侵犯,令人疑惑和讶异:这里的“小姐”指的是性工作者吗?是否是把性工作者理解为追求金钱物质的女性、并讽刺重视金钱物质的女性为“性工作者”的两重歧视与污名?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含义,那么小品设置里的“小姐”或者“真正的小姐”含义何在,和内心重视金钱的个人特征究竟有何种关联?倘若只是为了幽默而幽默,没有特别的含义与关联,小姐只是指代女性,把这样的台词放在对内心过于强调金钱价值的批评中,无论如何都是对女性的贬低、物化。


“祖辈单传”:父权语境的强化


以《女神和女汉子》为代表之一的往届春晚小品已然多次体现了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以郭冬临、蔡明为代表的春晚常驻小品演员则常扮演家庭内外女强男弱、“妻管严”的形象,而在《真情永驻》这一小品中,父权主义的价值观和实践得到赤裸裸的呈现与肯定。


(图via尖椒部落)


小品中,当主持人询问男女嘉宾离婚的原因时,女嘉宾回答“因为孩子”——“我们俩结婚八年一直没怀上孩子,可是他们老孙家还祖祖辈辈是单传。” “祖辈单传”,意指祖辈每一代人中只有一个儿子,用小品戏谑的台词称是“我们老孙家打孙悟空那会儿就是搁一个,你听说过他有弟弟吗?” 这一概念在父权社会中诞生并得到关注,因为在家庭和血缘关系延续中女性被定义为外在的帮佣和工具,只有儿子能承接“香火”,而女儿将在婚后成为再生家庭的附属品,换言之,男性的价值是“传宗接代”,而女性的价值是为再生家庭繁衍能够传宗接待的男性后代。


小品里女嘉宾的其它相关台词诸如,“所以他们全家都特别着急,最逗的是,结婚第二天早晨他一睁眼就问我,‘诶,预产期是什么时候啊?’” “你们老孙家祖祖辈辈是单传,要是在我这给你们家去了根,你回家怎么跟爸妈交待啊?与其跟你说了让你把我蹬了,还不如我主动出击我先把你给踹了我!”


小品甚至还设置了男嘉宾回忆女嘉宾作为前妻流产的经历,并对前妻的“不小心”流产表示强烈的不理解和厉声责备。这些情节与台词涉及反映了部分社会现实,即无生育或不生育的女性可能在异性恋婚姻中遭受丈夫及丈夫原生家庭的排斥与暴力,更反映了父权社会典型的价值观念与社会运作模式,即女性作为生育工具、而婚姻作为维系人类繁衍和父权社会延续的工具与制度。


难以被谅解的是,“祖辈单传”这一体现并固话性别不平等的传统概念竟出现在了当下春晚的舞台上,并且在节目中没有得到三个角色的任何否定与批判,反而是得到意义上的理解与价值上的承认。


在节目尾声,男嘉宾表示即便女嘉宾“要是一辈子不给我生孩子我也不能跟她分手” “我不后悔,你是我选的,我活该”,符合强调夫妻和美、追求婚姻稳固的传统观念。小品在此处似乎温情上线,然而"主持人"此时回应道“孩子的事啊,不要有任何负担,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你们可以做一个试管婴儿”,把本该淡化了的“生小孩”一事提回了话题中心。“女嘉宾”表示明年“必须”要生一个小孩,而“男嘉宾”则提出“要就要两个”,回归对生育后代的强调和对二胎政策的响应。至此节目在掌声中谢幕,而类似的恋爱和家庭故事的前传后记,诸如婚姻是否幸福,感情能否持续,生育医疗是顺利抑或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生育两个孩子的经济成本与夫妻双方不同的意愿等,都是一个个问号。


对试管婴儿技术的合理化与简化


试管婴儿技术(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的诞生与普及,对试管婴儿技术的普遍认可,与人类对血缘和基因传递的追求紧密相关。生育“亲生的”孩子,对于具有或不具有生理上的生育困难的个体,都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和远优于收养的选择。体外受精技术,因其不传统的受精和受孕方式,尚给部分人带来疑虑或陌生感,而央视春晚节目对这一技术进行宣传,不仅仅是对生育的鼓励,更是在政治话语上对这一医疗技术表示认可并进行推广,同时合理化、深化了对亲缘传递的普遍追求。去年十月份,南方都市报爆料了地下试管婴儿市场的带有健康风险、道德争议和非法的运作,不仅反映对试管婴儿技术的需求及其医疗、市场管制需求,也值得就此展开对这一技术本身的反思与讨论。



而小品对于试管婴儿技术一带而过的宣传,夸大了这一技术的功能和效用,忽视了使用这一技术的许多现实困境。英国的人类受孕和胚胎管理局(HFEA)官网显示,依据2010年的数据,使用非冷冻的受精卵进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案例中,35岁以下的女性成功怀孕的概率只有32.2%,而年龄越高,成功率越低。在体外受精技术中,女性要经历打排卵针、取卵的医疗过程,获得的卵子随后与男性的精子结成多个受精卵,再视情况与规定将2-3枚受精卵植入子宫,若受精卵着床不成功或妊娠中断,则需植入其它成活的受精卵,或者重新取卵培育。每一个治疗周期的花费上万,而基于多种因素女性可能要经历多个周期才能成功怀孕和分娩,或者始终无法成功。因而一方面,使用试管婴儿技术的经济花费,可能并不如小品里男嘉宾所说的“什么钱不钱的,大不了多卖两车菜不就全有了吗”那么简单。另一方面,在这一技术过程对女性需经历多种、长时间的医学检查和入侵,经历身心的折磨与考验。


对于观众而言,这一技术发展和应用与其社会背景和社会后果的关系,亦值得更深入的关注而非小品的一笑而过。例如,Lisa Handwercker和Lijing Jiang分别在对国内试管婴儿技术的人类学和历史学研究中指出,在计划生育的背景中,试管婴儿医疗技术一开始并不受到政府支持和社会认可,但这一技术对质量较好的配子与受精卵的选择和优生学相符合,从而逐渐得到发展。又如,在《Infertility Around the Globe》一书中,Lisa Handwercker呈现了在九十年代访谈的女性的故事:这位女性通过技术生下一个孩子后,以主治医生和她的祖父(或外公)的名字给小孩起名字,引起一向对她很好的丈夫的怒意和家暴,于是她决定通过体外受精再生一个孩子,并随丈夫给这个孩子命名。再如,我在百度搜索试管婴儿技术相关信息时,看到了贴吧里有女性抱怨自己通过这一技术痛苦的医疗过程后生下了一个女儿,而婆家强迫自己再趟一趟这条艰辛的路,争取生一个儿子。……


简言之,央视春晚这一小品,依据父权社会价值观设计情节,以性别刻板印象设置笑点,借助于娱乐,政治合理化试管婴儿技术,却不谈及相关的歧视、争议与伤害,也不给反思留下余地。


整个小品丝毫不有趣抑或温暖,只让关注体外受精技术、作为女性的我,在大年初一里感到惊异与沉重。


(图via尖椒部落)


作者惠寄女声

女声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最具影响力女权公号

回复关键词,获取精选资讯

高跟鞋| 反逼婚 | 直男癌| 乳头 | 女歌

女权ABC | 腋毛 | 女足 | 同性婚姻 | 女博士

性骚扰 | 荡妇羞辱 | 家务 | 冻卵 | 性工作 | 男孩危机

校园霸凌 | 妇女节 | 二胎 | 月经 | 剩女 | 防狼手册 | 同工同酬






微信号:genderinchina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