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故事,你有酒吗?
1911年的一张照片,临刑前的林觉民 | 抗战时一座孤城,1.7万守军歼灭日军7万|只能眼红中国,欧洲44国为何无法大一统 | 中国神仙排行榜 | 古人没有套套,如何避孕 | 明朝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知道“三十六计”吗?
知道。
知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吗?
知道。
知道“三十六计”的作者吗?
不知道了吧?
这不奇怪,它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把其作者名字几乎完全掩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三十六计”的作者叫檀道济(?-公元436年),南朝宋名将。
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檀道济出身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宋武帝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檀道济的主要成就,当然是在军事方面。而他对朝廷的贡献,不要说“一言难尽”,就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他打过的仗不少,既善于进军,也善于撤退,在军事方面,可以说是个全才。
一个合格的将军,必须具备“两只手”,一只是善于进军,一只是善于撤军。如果只有“一只手”,就好比一个人瘸了一条腿。而两条腿都健全的将军,古今中外都不多见,因为在军事谋略中,善于进军需要智慧,善于撤军更需要智慧——撤退有时候比进攻还要考验人的计谋,因为在退军的过程中,容易遭到追兵分割截断,各兵种和各单位如何交相掩护、前后照应,稳妥转移到安全地带,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要做到全身而退,更不容易,进攻时打得很好,却栽在撤退过程中的军事将领,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例。总之一句话:如果不善于撤军,很可能你和你的军队,有去无回!
这个檀道济,每次进军都战果辉煌,而他亲自导演的一出撤军大戏,尤其精彩,这出戏的名字叫“唱筹量沙”。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混乱、足以把历史学家脑壳搞晕的南北朝时期,北边的北魏正在和柔然部落交战,南边的宋文帝刘义隆觉得有机可乘,能够一举收复北边的中原大地,于是兴兵北伐,结果,他的北伐军不仅没讨到便宜,还被魏军打得晕头转向,多处战略都要失守啦!万般无奈,刘义隆只好搬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当年跟他老爸一起打进洛阳城的老将檀道济,因为一直以来,檀老将军都以善于进攻著称,他想利用这个善于进攻的将军挽回战局。
然而,那时的宋军已被重兵包围,纵然是檀老将军,也无力回天。失败已成定局,眼下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命保住,避免撤退过程中被吃掉,倘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最大的胜利。
最要命的,不是宋军被北魏军重重包围,而是没粮了。而这个消息,又被几个叛徒告诉了北魏军。怎么办?唱筹量沙!
所谓“唱”,就是大声嚷嚷。你不是以为我没粮食了就好欺负,就想趁机吃掉吗?我不仅不保密,还大声说出来,有本事你来欺负我啊。
当然了,檀道济让管粮草的军需官大声嚷嚷的,不是“我没粮食了,你有本事来打我啊”,而是边量边大声报告数量:一石,两石……一百石,一千石………
宋军量了一晚上,军需官大声报告了一晚上,北魏军听了一晚上,嘀咕了一晚上。不是说宋军没粮食了吗?明白了,原来那几个宋军叛徒,哪里是什么叛徒,分明是想引我们上当!我们才不上当呢,惹不起看得起——本来大占上风的北魏军不敢造次,眼睁睁地看着檀道济坐在大车上,指挥全军撤退,不敢追。
檀道济几乎一个不落地把大军撤至安全地带,成就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而他们量了一个晚上的,不是粮食,是沙子,面上只有一层薄薄的大米。而那点大米,是他们的“救命粮”,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动用的。
早在刘义隆老爹刘裕一朝,檀道济就因屡立大功而威信、名望特别高,他的左右和心腹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也都有大才,而且职位都不低,朝廷开始对他不放心——这一家子要是造反,朝廷哪是对手?有这种担心的,是实际执政的彭城王刘义康,他怕皇帝驾崩后,檀道济不可控制。
当时檀道济因屡有大功被封为司空,镇守寻阳。元嘉十三年,刘义隆重病,刘义康矫诏召檀道济入朝。
对此次被召,檀道济并没有多想。倒是他妻子感觉不妙,要他多长个心眼:“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召,恐有大祸!”
老公啊,你的功劳太大了,肯定有人妒忌,自古以来莫不如此,朝廷今天没事叫你去,怕是要大祸临头哦!檀道济哪里肯听,说:“我率师扺御外寇,镇守边境,从没有辜负国家,国家又怎么会辜负我呢?”
妻子暗示他逃亡,却被他拒绝。他想都没这么想过。有人说他死于太忠心,是有道理的。
“我没辜负国家,所以国家也不会辜负我”,理是这个理,可是人家会跟你讲理吗?人家只讲那啥,结果檀道济一到建康,就被不讲理只讲那啥的刘义康逮了。
檀道济被抓时,狠狠地把头巾拉下摔在地上:“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你小子是在自毁长城啊!人家才不管呢,先杀了这个后患再说。什么?你说你不是后患?但你可能是后患。因为你太能干了,你们一家子都太能干了,太能干的人就不能留,留着就是后患。
结果,被杀的除了檀道济,还有他的八个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隰、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檀遵等,以及薛彤、高进之等檀道济的亲信将领。
檀道济被杀的消息传到北魏,魏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南方就再没有可畏惧的人了!这无异于自毁长城(成语出自此处!)”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
的的确确!檀道济死后,南朝在军事上转入守势,北朝则占据主动地位,屡次南征。后来,北魏曾经打到长江北岸的瓜步,宋文帝刘义隆登上石头城,“北望,面有忧色”,仰天长叹:“如果檀道济还在,咱们怎么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如果有后悔药,他一定会买几斤来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