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风景名胜区
爱风景,爱旅行。与中国风景名胜区直接对话,及时收取风景区官方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风景名胜区

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林开幕!

中国风景名胜区  · 公众号  ·  · 2018-06-25 16: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第4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于当地时间6月24日晚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开幕。此次会议为期11天,将持续至当地时间7月4日闭幕。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也将前往会议现场进行交流学习。

此次会议将审议包括中国贵州梵净山和福建古泉州(刺桐)史迹在内的29处申遗项目(5处自然遗产、21处文化遗产及3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其中,贵州梵净山申报的是自然遗产,福建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的是文化遗产。


梵净山

梵净山原名“三山谷”,位于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它不仅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而且还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省(区)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梵净山拥有最重要的显著的多元化生物自然生态栖息地,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并有大量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孓遗物种,“国宝”级珍稀动植物以黔金丝猴和珙桐最具代表性,在生物的多样性及独特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梵净山还是生命进化记录、重要且持续的地质发展过程、具有意义的地形学或地质学特色等的地球历史主要发展阶段的显著例子。

古泉州

“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泉州在以“刺桐”的代称闻名于世的宋元时期(960-1368),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海洋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它们代表了宋元时期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航海、贸易运行系统,完整而突出地展现了长期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古代中华帝国在其海洋文明发展高峰时期的航运设施水平、文化交流与港口城市的建设情况,体现了古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重要港口城市的历史地位、航海和贸易传统,以及因国际交流而形成的社会文化特征,从不同角度勾勒出10至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繁盛图景。作为著名历史事件“马可波罗世纪之旅”东西两端的威尼斯和泉州明确见于史籍。

世界遗产大会每年召开一次,首届大会于1977年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审核、批准新申报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目前,全球已有1073处世界遗产,遍布167个国家。中国拥有世界遗产52处。其中,自然遗产12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参考:

中国绿色时报: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林开幕

人民网:2018《世界遗产名录》开始审议 中国梵净山等地进入角逐

泉州网:“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