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张曦
春节前,闺蜜互相为对方买5元钱金镯子的短视频突然走红,本以为是段子,直到打开电商平台搜索“金镯”才发现,那些5到30元的仿金、沙金镯子动辄已销售百万件的商铺比比皆是。
“包邮包不褪色包不掉漆”的“三包”福利,让返乡过年的人们唯恐发货日期截止,干脆提前一个月便下了单。“收到货的第一件事,就是与闺蜜同时拍照隔空‘秀’一下。”“这下过年聚会再也不担心弄丢心疼了”“5元钱买来的快乐太划算了”……在商品评论区,快乐几乎溢出屏幕。
国人的春节,“攀比”历来存在。然而今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反向攀比”,让攀比之风刮离身边。过去,一些人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没钱被看扁,频频上演打肿脸充胖子式的“炫富”,但反观今天,不少年轻人更热衷于“哭穷”,生怕自己成了消费陷阱中的冤大头。
所谓“反向攀比”,比的是谁能花更少的钱买到最实惠的东西,如果能花比别人更少的钱买到同样的东西,甚至还会和朋友同时在社交媒体公开“炫耀”。“用最便宜的价格,换来最大值的快乐”“可以买贵的,但不可以买贵了”成了心照不宣的消费座右铭。
“反向攀比”是这些年“反向型消费”的具体表现之一。“反向”不等于以前的节衣缩食,而是消费者行为更趋于理智,不追求高价、新品、奢侈等外在标签,而是充分考虑品牌、价格、品质等因素,更注重自身的真实需求,更在意产品本身的性价比、质价比。
5元金镯,可以是抵御亲朋好友猎奇自己收入的法宝,可以是撑一场“攀比饭局”的排面,也可以是打卡拍照的道具。用独特的方式辨识生活价值,告别无谓的欲求和虚荣心,“反向攀比”是一种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造就了一种消费新风尚,一个关注实用而非浮华的新兴现象,引领一股健康、可持续的消费潮流崛起。
当老一辈们还在和街坊四邻炫耀“我这东西可贵了”时,这一届年轻人则是“听说舍友在超市搞活动时花一块钱买了两袋洗衣液,我难过得睡不着”“9块9包邮,是成年后炫耀的最高资本”“1元奶茶的漏,宁可排队也要捡”……
对各种物品以及消费主义陷阱的祛魅,是新时代年轻人建立成熟消费观不可缺少的环节。物品本身的价值真的与品牌溢价、包装价值挂钩吗?一份关于中国2025年消费者趋势的研究报告将“谨慎精明,情绪悦己”提取为热词。由奢至俭,是物质文明、文化自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流行在年轻群体中的独特体现。追求“反向攀比”的年轻人,大多成长于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阶段,他们见证了人均收入倍数提升、国货崛起,见过了眼花缭乱的商品世界后,发现舒适并不等于昂贵,价廉也可以物美。
“说到底,炫耀终究来源于底气不足,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物质基础,有了丰富的知识来武装大脑,很难被‘买买买’带来的瞬时快感所魅惑、绑架。”网友“银河系生活家”说。
不少年轻人在“反向攀比”的路上,还会收获一波友谊。一起炫富的友情不可靠,一起攒钱的友情才可贵。友情无需上升到慰藉心灵、共渡难关的层面,只要你把便宜且好用的东西第一时间分享给朋友,彼此就是真爱。“天晓得我吃着便宜的开心果,甩链接给朋友时有多么欢乐!”“当看到朋友收到我发的链接毫不犹豫下单时,又是一种怎样的信任与期待!”
文学家契诃夫曾感叹:钱的数目不大,但毕竟是钱,所以不该放弃。秉持新节俭主义、崇尚“性价比”的年轻人,真正做到了“口袋有粮,心里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