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金融圈”,关注并置顶公众号
金融圈大小事,第一时间送达!
近日,北京市民杨浦收到了一条来自银行的信息,要求他于9月底前,将此前在该行办理的信用卡现金贷款的资金消费凭证上传至指定系统,并告知如果发现其将贷款用于购房等投资领域,或未上传任何证明信息,银行将把这笔原本为三年期的消费贷款余额一次性计入信用卡账户。这意味着,如果没有通过银行的筛查,杨浦近期须集中还清剩余的近30万元。
在监管三令五申下,近期,北京等地各家银行正在启动筛查个人消费贷款贷后管理以及贷前严格审查。
记者了解到,部分银行已着手向消费贷客户追收贷款用途证明材料,严防违规购房或流入股市。同时,提高利率和办理消费贷门槛,部分消费贷产品甚至暂停办理。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可以提供发票的中介机构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证明材料,规避贷款流向房地产和股市检查。
案例
消费贷违规入股市楼市被查出
“你好,我是某银行客户经理,据我们排查发现你在我行办理的消费贷款于2016年5月流向房地产,需要向你了解详情”。9月21日下午,李女士接到某银行客户经理电话。
李女士于2015年6月在该银行办理了一笔30万元的消费贷款,最长3年期限。“其实我当时办理贷款的主要用途是炒股,但我办下来的贷款日期为6月28日,那时股市已经开始暴跌。”据李女士回忆 ,2015年11月份,她将20万元入场加仓,但没有躲过2016年初的“熔断”。2016年2月,她清仓割肉,亏损5万余元。
2016年5月份,李女士于2014年购买的期房交房,需缴纳各项契税和其他费用共计7万余元,同时加上车位30万元,手头资金只有15万元的她选择将这笔消费贷款直接在某楼盘刷卡交易。
“当时申请贷款的资金用途为房屋装修,不是买房相关。”李女士表示。9月21日,信贷人员表示,她这笔钱已于今年5月还清,否则要“提前收回”。同时,信贷人员说,银行系统还监测到她曾于2015年11月将20万元的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对于贷款流向为何监测得如何详细?信贷人员告诉她,主要是因为李女士选择直接将该行消费贷银行卡绑定股票交易账户以及直接在开发商的 POS 机上刷卡造成的,如果没有直接参与交易不会查出来。
信贷人员表示,2018年最后到期的资金不能再违规流向楼市和股市,否则要提前收回。如果是直接将钱从该行卡里取出或者转到自己名下的另一张他行银行卡上,银行后台也无法监测资金流向。
信贷人员建议她珍惜这笔最后的贷款额度,因为根据2015年6月的合同,该笔贷款利率仅上浮10%,目前不到 6%。而目前该行的消费贷款利率一口价7.2%。除了利率更高,严格把关申请人资料,批贷更加困难,额度限制较严。
监管
20万以上违规资金提前催收
此前有媒体报道,有购房者用 20张信用卡套现凑首付。而一些中介及开发商也会主动劝说消费者向多家银行办理“消费贷”来解决首付不足的问题。
不过,这一现象正在被遏制。近期,北京、深圳等热点城市再度排查个人消费贷款违规购房等现象。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银监局以及多家银行获悉,目前各家银行已经根据北京银监局发布的《通知》开展自查。
多家银行透露,这一轮自查主要针对单笔贷款 20万以上的个人消费贷和 100万以上的个人经营性贷开展自查以及信用卡透支不低于20 万元用于支付购房款,重点检查“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不少中介及开发商都表示已停止“首付贷”业务,但一些消费贷、信用贷等产品仍在为买房者首付提供资金。
目前,北京多家银行要求贷款 20 万元以上额度客户补交材料。多家股份制银行表示,消费贷流向房地产的情况已经出现,所以在资金流向以及贷后回访等流程中将加大力度,坚绝杜绝消费贷另作他用。
多家银行客户经理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全行针对存量客户进行贷后回访,其中包括电话回访和实地回访,尤其是去贷款人工作单位。对于新办理业务的需要补交消费证明材料,而对于尚未还清的违规流入楼市的贷款将提前催收,而违规流入楼市股市已经还清的资金,需要进行风险提示。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银行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对已贷出的消费贷款进行再核实和查验。对于一般金额的客户,会通过贷款用途凭证查验、贷后回访等手段,监测其资金支付是否合规;对于金额较大的消费贷款,银行还可能约见或走访借款人、收集相应的资金使用凭证,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贷后抽查,如发现消费贷款资金不符合要求,被违规挪用,进入股市、楼市等情况,银行将立即联系借款人告知其存在违约行为,并要求提前收回。
“有余额的消费贷客户逐笔核查”
一上市银行内部人士向新京报确认,该行1个月前开始对消费贷的客户进行筛查。“对现有的有余额的消费贷客户进行逐户逐笔的核查,对贷款用途等进行确认。”该人士表示,如果核查到有用户的消费贷款存在问题,银行会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处置。“现在处于审查阶段,如果查出确实存在问题,估计会要求客户结清贷款。”
上述人士表示,此前监管部门向各大银行发过一个有关审查消费贷的通知,目前各大行都在对消费贷进行审查。“我们北京地区的各大支行也都在严格审查消费贷,只要卡上有余额就查下贷款流向。”
多家银行官网显示,消费贷产品无需任何担保,完全以本人信用,一次授信,循环使用,48 小时审批,网银、手机自动放款,贷款金额最高达 100 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 3 年甚至 10 年。
申请材料只需提供身份证、结婚证、银行账户流水等。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对于消费贷挪作住房按揭首付款这一违规行为,银监会一直有相关监管要求,今后在现场检查等方面还将加强监管,包括首付款不得来自消费贷款,必须是自有资金,“房抵贷”产品也在规范之列。
“目前监管所关注的,一是要跟踪资金使用去向,看是否用于消费行为;二是要遵守消费贷款的有关规定,每一笔金额有限额;三是看消费者是否有还款能力等。”
调查:
银行人员联手中介开消费证明发票
部分银行已着手向消费贷客户征集贷款用途证明材料,包括:货单、发票、合同、转账凭证等。
陈先生是招商银行e招贷的用户,近日,他收到一则来自招商银行的短信,内容为:要求客户于2017年11月30日前上传e招贷资金的相关消费凭证。
这一政策让他措手不及。按照最初申请,他的20万贷款为装修贷款。事实上,他将这笔钱取出另作他用。
一位朋友向他推荐了一位专门从事开具发票等证明材料的中介人员,陈先生联系到这位中介人员办理发票。中介人员要求收2%的手续费,一笔 20 万元的发票收取4000元。
记者联系到上述中介人员,该人员称其长期与某银行等多家银行客户经理合作,“肯定没有问题,能通过检查”。当记者致电该银行一客户经理表示要申请办理消费贷时,上述人员表示有长期合作的伙伴可以开证明,通过银行和监管检查。
记者从链家、中原地产等多家房地产中介处了解到,目前这些机构不提供帮助客户开具其他消费类的证明。
记者从开发票机构处了解到,目前仍可以提供开具消费发票和证明,不过,需按照不同类别收取开具金额的2%左右的手续费。比如,如果开具消费贷款10万元,收取2000元的“一口价”。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表示,对于消费贷的流向来说,和此前首付比例提高有直接关系,所以这个时候部分购房者会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资金,满足首付的需求。另外也和商业银行房贷政策收紧的态势有关,所以部分贷款会转向消费贷领域。
严跃进认为,本轮监管应该说需要有三个要素“猛准狠”。“猛”应该体现为当前政策应该有一个较为迅速和全面的落实,对各大商业银行需要积极 进行督查。“准”则需要对各类消费贷有一个比较精准的审查,这样才可以获得监管成本的最小化和监管效果的最大化。“狠”则是指对违规的办事人员和相关贷款申请人员需要通过各类惩罚措施来进行管制。后续也要对中小贷款公司和民间借贷公司进行管制,这样才可以获得较好的全方位的管制。
分析:
报告称3000亿短期消费贷违规入楼市
伴随着监管部门的严查,消费贷“潜入”楼市也成为热点话题。
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06万亿,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总额仅8305亿。对于这一“异常现象”,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王梦雯在9月份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推算出,有3000 亿短期消费贷违规潜入楼市,9成流向粤、闽、苏、沪、川、冀等6地。
报告中称,2017年2月至4月,北京等地区密集出台调控政策前后,新增房贷明显下降,2017年5月至8月,新增房贷继续下降。而2017年5月份以来,月度新增短期消费贷款明显攀升,3月以来新增住户短期贷款累计10032亿元,比去年全年累计新增8305亿元高出了21%。结合9月初银监局、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等印发通知,要求重点检查“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报告认为,近
几个月来明显攀升的短期消费贷款可能流入了房地产行业。
按照报告的估计,3月以来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其中至少有3000亿流向楼市。此外,据媒体报道,德银发布的一份报告也预计,流入中国楼市的消费贷高达4000亿。
消费贷看上去很美,真有便宜占吗?
近来,不少市民都反映,经常接到银行的电话,推销消费信用贷款,号称额度最高可到50万以上,利率似乎也不高。不过,听着诱人,很多人却担心这是个坑,总感觉“天上掉馅饼”不是什么好事。是这样吗?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不少银行大力推广消费贷的背景是,房贷额度收紧,业务量锐减,而利润更高的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就成了新的突破点。而比起价格透明、利率相差不大的房贷,不同银行间的消费信贷产品无论在优惠幅度、放款额度还是申请门槛上都值得货比三家。此外,业内人士提醒,在选择消费信贷产品时,要多留心还本付息方式,有些要求第一个月就把利息一次性还清的产品,实际利率算下来要比名义利率高得多。
名词解释:个人信用贷款
是指由银行向符合特定条件的借款人发放的,用于个人合法合规用途的无担保无抵押的人民币贷款,一般为消费贷款。
消费贷面向群体更广了,期限从1年放宽到10年
市民李先生向记者反映,最近接到不少银行的电话,询问是否需要申请信用贷款。“以前也接过类似的电话,但最近更频繁了,而且报的额度动辄四五十万,还声称年化利率只有5%。”李先生说。
除了银行推广的电话明显增多,银行的工作人员也在朋友圈吆喝起自家的消费贷产品。“无抵押、额度高、期限长、利率优惠、循环使用……”这些特征词汇频繁出现在不同银行的消费贷产品上。
其实,消费贷并不新奇,前几年就有了,为何银行最近又拼命推销?南京一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之前楼市火爆,房贷业务量大,但楼市政策收紧后,业务量锐减,再加上央行降息,房贷利润已经很低。对我们股份制银行来说,做房贷还是为了留住客户。现在要做利润更高的业务,还要防不良率,那就只有个人金融能突破了。大家都看好无抵押的消费贷,银行下的任务很重,只能拼命做。”
记者了解到,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抢占消费贷市场,银行都在推陈出新,消费贷的产品较之前确实做了明显的升级。
上述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我们消费贷面向的客户群都是工作单位和我们行有长期合作的,但现在已经放宽条件了,只要是我们认定的优质企业的正式员工就可以申请。另外,消费贷的使用时间更宽松了,以往,额度批下来以后,有效期只有一年,现在最多的可以给你10年。这两个变化对用户来说都是很实在的。”
此外,该工作人员还向现代快报记者透露,对银行工作人员来说,操作也更便捷了。最初,客户申请信用贷,工作人员要根据其描述写成报告,然后再单批。现在,都是模块化的,只要把用户信息按照六个维度来输入,就能知道用户获批的额度。“操作简单了,才真正方便我们推广业务。”
说是100万授信额度,大部分人只能申请到30万
不过,消费者也要留个心眼。为了推销消费贷,银行也用了不少噱头,超大授信额度就是其中一个。
记者在搜集不同银行消费贷产品信息时发现,授信额度的差异较大,在30万的基础上,不少新推的消费贷最大申请额度达到了100万,最高的是某银行官网上推出的一种产品,最高授信额度有200万。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超大额度都是宣传噱头,大部分人审批下来的额度还是30万。“我们行也有100万额度的消费贷,但必须是国企的董事长、知名企业的总经理,只有达到这样的级别才会批。”
另外,为了增加用户体验,银行这两年也陆续推出了线上申请模式。用户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填写相关资料后,立马就能获批。
听着是很方便,不过,有用户在实际操作后发现,线上申请最大的问题就是额度很低。对此,上述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线上申请对银行来说风险太大了,不能核实填写信息的真实性,所以额度会很小。“我自己也在网上申请过,最后给的额度只有5万元。所以,对额度要求比较高的客户,我们都建议找工作人员申请。”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消费贷只有30万元以下的授信金额可以直接打到贷款人账户由其自行支配,30万元以上金额,按照银监会要求,必须采用受托支付,直接付给交易对象。
价格战?现在还没那么夸张
作为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消费贷的贷款利率有没有优惠。最近,有报道称,国有大行已经开打价格战,其中,“某大行在手机银行上可操作利率打8折,1年期贷款利率5.22%,相当于同期基准利率上浮20%;1年期以上贷款利率5.7%。另一家大行旗下个人信用消费快速贷款产品春节时年化利率最低只有4.56%。而市面上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利率多在基准利率上浮50%左右,年化利率一般在6%至8%之间。
但是,上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说价格战还为时过早。“报道中提到的两款产品都是网上申请的,获批额度很低,用户实际能享受到的优惠不大。目前,南京市面上消费贷的产品较之前有优惠,但幅度不大,较基准利率上浮三成,年化利率到5.6%的就已经算有诚意了,只有个别银行能到5%以下。”
不过,他认为,为了配合营销推广,后期肯定还会有银行推出优惠幅度更大的产品。
实际利率还要看还款方式,循环授信或影响征信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目前银行信用消费贷的计息还本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次性发放至贷款人账户,贷款人按照合同约定方式还款,还款方式一般为等额本息、等额本金、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还款方式,由此产生的利率成本相差不会太大。
另一种是额度有限期内借款人可以随时借款,借款后开始计算利息,随借随还,循环借贷。额度有效期一般较长,三年到十年不等,但借款时限通常为一年,借款一年后需还清本息,一般采用先息后本的方式。循环借贷也是目前银行推广较多的,但申请的用户需要注意的是, 根据人行征信报送规则,循环贷款在征信报告中的“发放额度”实际为产品的“授信额度”。如果银行给你授信了30万,哪怕你只用了10万,在征信报告中的“发放额度”还是30万,有些用户因为不知道,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负债率,给以后的借贷审批埋下了隐患。这也再一次提醒消费者,不要对授信大额度太执着。
不过,上述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还有一类还息方式是消费者没有注意的。这类消费贷打着低利率的旗号,表面上看年化利率比市面上的产品都要低,但是它往往要求贷款人在授信获批后的第一个月就把借款周期的所有利息先还了。他举例道,有一款消费贷声称利率只有3.6%,以50000元的授信额度来计算,一个月后先还1800,实际上,你获得的额度只有48200,一年后你还要还5万的本金,这样一算,你的实际利率是7.2%,3.6%只是名义利率。
无抵押无担保,风险真的可控吗?
由于消费信用贷款一般无抵押无担保,对银行的风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申请门槛也一直比较高。但是,有业内人士担心,如今被各家银行当做业务重心的信用贷会不会因为拼命冲量而放低门槛。对此,有银行个贷部门的业务员告诉记者:“门槛是不会降低的,风控都是模块化的,冲量的是前线的业务人员,但后台风控不是业务员做。”
但也有业务员对此表示担忧。“虽然门槛没有降低,但是我觉得现在这个发展趋势有点太快了。上面给的任务重,业务提成也高,现在大家积极性都空前高涨。但是,拿着30万,甚至更多的钱,不少是冲进股市的,虽然这是不允许的,但客户拿着卡去刷POS机,我们也没办法认定他是消费了还是提现了。”
来源:新京报、现代快报
爆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