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八卦女频道
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给你更多精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SC开源社区  ·  Bun ... ·  昨天  
程序猿  ·  41岁DeepMind天才科学家去世:长期受 ... ·  昨天  
OSC开源社区  ·  2024: 大模型背景下知识图谱的理性回归 ·  4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升级到Svelte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八卦女频道

马化腾都没办到的事,这个33岁的马云门徒成功了?

金融八卦女频道  · 公众号  ·  · 2021-05-04 12:04

正文

这是一个致命问题:如果创始人如果连履历都不敢说清楚,还经常被质疑“撒谎”,这个公司的股票你还会买吗?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蓉姐


因为公众号平台 更改了推送规则 ,如果 不想错过八妹的文章, 记得读完点一下“ 在看 ”,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 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 不要忘记点 “在看”!!!

· · ·
1993年,马化腾大学毕业了。
他曾想过去摆路边摊,给客户组装电脑。
“8086、286、386到486这些早期计算机我都动手组装过。”
但是马化腾很快发现,这种拼体力的工作,自己很难竞争过别人。于是马化腾转而去了深圳润迅工作,一干就是6年,最后终于投身互联网创业大潮。
没想到的是,28年后,靠修电脑起家、进而纳斯达克上市的事儿,被另一个小镇青年干成了。
2021年4月底,哈啰出行向美国纳斯达克提交了上市申请。若一切顺利,哈啰或成为国内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动车“第一股”。
届时,作为哈啰创始人、CEO,杨磊从2012年就“公开”的上市梦终于要实现了!
在哈啰官网中,杨磊的简介是:“连续创业者,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CEO。杨磊先生于2016年9月创立哈啰并在其后带领哈啰一路发展。杨磊先生曾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以及获得‘第一财经年度商界青年领军者’称号。”
图片来源:哈啰出行官网
俨然一位年少有为的精英人士。
然而,自2018年以来,这位1988年出生的“连续创业者”,却始终被“诟病”“谎话成性”。
蓉姐查询到的公开资料显示,杨磊至少有四次创业经历,涉及领域从维修笔记本、销售电脑配件、汽车代驾、停车再到共享出现等各个领域,而这些领域都曾是当年的风口。
目前,除了哈啰总算触到上市门槛外,其他创业经历都不算成功,甚至屡被用户投诉。
最聪明的投资人总喜欢说,投资一家企业就是在投资创始人。马云曾直言,“公司最难过的关是创始人的境界”。
那么,作为哈啰出行创始人,杨磊真的达到老师马云所说的境界、值得资本市场信赖吗?我们需要从外界对他创业经历的质疑谈起。

1.

/ 质疑一:过分“夸大”的创业史 /


哈啰招股书中对杨磊的个人介绍比较简单,只列举了他过去的几次创业经历。除了哈啰外, 杨磊 于2012年到2015年担任上海币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爱代驾”),于2015年到2016年担任上海静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车钥匙”)。目前就读于湖畔大学第四期。
从天眼查中,可以看到杨磊此前一度使用过的公开介绍:“Hellobike(即:哈啰)创始人&CEO,爱代驾CEO,连续创业者。历经3次创业,他主导的第一家公司,以亿计美金出售;第二家,他是联合创始人,该公司而今在业界依然红火;他所执掌的第3家公司是爱代驾。”
对比哈啰出行的最新官方介绍,有一点毋庸置疑:杨磊确实是十多年来有过3次或4次创业经历的“连续创业者”。从天眼查的介绍中,杨磊甚至看起来颇为“成功”。
不过,掰开其每一次创业经历来看,杨磊曾经讲述的个人创业史却带着不少“槽点”。
其中最为外界诟病的,是质疑杨磊过分“夸大”其创业经历或创业公司。
而据媒体报道,杨磊从小酷爱打游戏,从大学(2006年前后)就开始在电脑城打工。网传资料显示,杨磊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毕业后就在上海的电脑商场“百脑汇”里做起了电脑修理、配件销售等生意。
这次经历成为杨磊此后对外所言的第一次创业。据说这为其后续创业积累了部分原始资本。
按照杨磊的说法,2006年前后,在大一的暑假期间,杨磊接待了一位自称是“广达集团副总”的客户。据说,因其对对电脑硬件的熟识程度,这位副总决定和杨磊合作开公司。
据说,这个就是由林百里创建于1988年的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广达集团。该公司从2001年起便是全球第一大笔记型电脑研发设计制造公司。此番经历实在有些“传奇”,不亚于2002年丁磊通过MSN请教当年还是浙大学生的黄铮。
2006年,杨磊参股的必达电子科技公司成立。那一年,他只有18岁。
黄峥的经历是得到丁磊实名认证的。杨磊的创业传奇却至今还被外界质疑。
杨磊后来对媒体说,必达电子科技仅仅5年便打拼出的一份漂亮成绩单,“公司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年营业额5000万美金,最终以上亿美金的价格卖给了某上市公司”。
图片:杨磊曾晒出自己2008年创业时的情景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该公司的客户群体,从一开始“就面向线下6万多家电脑手机维修商到锁定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IT服务提供商北京直信创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还通过竞标形式大量销售台湾广达集团等公司的电脑硬件。对于一家成立不过5年的电脑公司来说,这个业绩实在“惊人”。
然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要知道,对上市公司来说,上亿美元的并购交易也不是小数目。但这一交易信息却没有任何公开信息可查。蓉姐也未能从公开信息中查询到有关“必达电子科技”的相关工商注册信息,只找到了一份网传的“上海必达电子科技”公司情况。
图片来源:网传杨磊首家创业公司情况
一个据说是杨磊的博客显示,2010年的一段记述更与其此后所言矛盾。
当时他坦言,“目前我们3年内做到年营业额1000-800万利润有400-520万,这个数字也要很大的努力”。
他提及公司运营五年面临的多方困境:“我一直怀疑我做的这个行业有问题,后来我做了一个比较久的分析,不是行业差,更加不是没有客户,也不是货源不稳定,而是自己没有能力把它做得更好。”
图片来源:网传杨磊博客
一家公司,两套说辞,这实在让外界看不懂。更关键的是,如果是杨磊后来的说法,这次创业还算成功;但如果是2010年博客记录的情况,这次创业就只能说是“惨淡收场”。
目前该博客已经被设置了访问权限。

2.

/ 质疑二:爱代驾“圈钱”?

杨磊深陷纠纷泥沼 /


杨磊从不讳言其对创业的钟爱。卖电脑、修电脑这种小生意显然无法满足他。
代驾,让杨磊看到了新的可能。
2010年9月,他在上海成立“币达代驾”。但两年下来这门生意没啥起色,项目甚至在IT桔子显示“关闭”。
直到2012年,杨磊关停了“币达代驾”,代之以新项目“爱代驾”。
对于爱代驾,杨磊一度看到了上市的可能。2012年1月,他不由在社交平台打下文字“某年某月,我们的企业年会,三周年庆,上市庆”。按其设想,爱代驾将在成立三年后也就是2014年启动上市。
然而,事与愿违,爱代驾的发展模式从一开始就走歪了。
2013年,大河网等媒体刊登《爱代驾“骗取”代驾司机佣金 涉嫌炮制庞氏骗局》文章,直指爱代驾“向代驾司机收取押金后,被用作代驾司机全部的代驾费收入,次月或者数月后返还。以1000多司机每人3000元计算,公司总共可向司机收取300万押金,这些钱并没有按规定返还司机,而是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广告投入。”
上述报道还援引接近爱代驾知情人士的话:“爱代驾之所以返回押金给代驾司机,主要原因是由于资金链短缺,公司发展受阻,所以才不得不以损害代驾司机的利益来换取公司所需的资金”。
现在,仍有不少用户无法拿回被套取的押金。在贴吧等公开平台,众多司机表示“投诉无门”。
图片来源:百度贴吧截图
显然,爱代驾启动项目第二年,就遭遇了资金危机,并饱受外界批评。
尽管如此,爱代驾仍快速扩张。彼时,爱代驾号称是最大最专业的代驾公司,成立不足两年在北上广深等城市设10个分部;公司还宣称,将覆盖全国超30个城市,司机超20万名,全国每月代驾单量突破20万单。
然而,爱代驾终究不是个好故事。该公司很快订单量骤降,出现“司机荒”、“辞职潮”。
2014年,因欠款不足50万元,爱代驾运营主体公司上海币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币达”)被供应商南京八戒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同年9月,爱代驾因存在不正规操作等原因,遭深圳都市频道都市路路通节目“曝光”。随后,该公司还因无照经营被深圳工商部门叫停业务。显然,爱代驾的资金、运营等出现极大危机。
这也让杨磊的上市梦越来越远。
看不到未来,杨磊选择放弃爱代驾。2015年7月,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旗下易车网收购爱代驾24%股份,杨磊顺势辞去爱代驾CEO职务。
杨磊至今未能摆脱爱代驾。
公开信息显示,直到2018年1月,杨磊才卸任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转为公司董事。更为关键的是,至今,杨磊仍是爱代驾运营公司上海币达持股超过27%的第一大股东。
从爱代驾的官方微信来看,2018年6月29日该公司微信暂停更新内容。直到2021年3月3日,该公司却突然发布新微信,内容是公司破产清算的通知。
去年3月3日发布的裁定书显示,上海币达陷入经营困难,出现亏损,导致无法支付公司债务,申请人吴佩刚向上海币达多次提供借款,用于支付对外债务等费用,借款期限到期后未清偿;上海币达已经资不抵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
2020年12月24日,上海铁路运输法院裁定受理上海币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2021年4月29日,上海铁路运输法院采用网络会议形式,召开了上海币达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目前,此次会议的情况仍未公开。
而4月21日披露的情况显示,截至2021年4月14日,管理人通过爱代驾债权申报平台共收到688份债权申报资料,其中至少八成的申报却因债券申报材料不足以认定债权而打回。
爱代驾部分债权申请结果情况。图片来源:爱代驾官方微信
对于这段不算成功的创业经历,杨磊后来回忆时却称,“发现传统代驾 业务由于太过碎片化,不仅运营效率低,而且很难拓展新客源和管理现有客源,也不易于规范司机的服务,于是决定引入O2O模式并逐渐转型”。
他声称,自己是发现代驾业务进入稳定期后才辞职的。
这显然与爱代驾濒临破产的实际情况有极大出入。而此后来自投资伙伴的诉讼,也直接打脸杨磊。
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曾参与爱代驾融资的华映投资旗下苏州工业园区八二五新媒体投资企业就因要求杨磊等回购公司股权未果,连续打了四回官司。
图片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相关判决文件还透露一个信息:按照2015年6月的《投资协议》,爱代驾曾想在2020年3月31日前完成合格的首次公开发行。作为被告的杨磊等方面称,“当时(2015年),大家对标的公司估值高,准备2020年上市,所以创始股东态度也比较强硬,不愿意承担回购义务”。
如今看来,杨磊为代表的创始团队早就留了一手。
进入2020年,更多诉讼向杨磊袭来。5月1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因涉及合同纠纷,大连正能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向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申请,对上海币达主要负责人杨磊发布限制消费令。同年11月,因请求公司收购股权纠纷,原告Artesian Capital Management (Singapore)Pte. Ltd.也起诉上海币达和杨磊。

3.

/ 质疑三:哈啰“放卫星”能否吹到上市?/


至今,爱代驾的“一地鸡毛”仍未收拾干净,杨磊却早打算启动新一轮创业。
在从爱代驾辞职前的2015年2月,杨磊就开始攒局追逐刚刚兴起的智慧停车风口,注册公司“上海静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做“车钥匙APP”——功能是:一键呼叫专人泊车、还车,同时对停车场资源进行整合和管理。
但这个项目甚至更为短命,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到2016年9月,杨磊就带着团队从车钥匙中“抽离”,奔赴下一个风口。
“第一年我们干的事是智慧停车,做了一年不是很成功,就转型做了共享出行。”哈啰联合创始人李开逐曾在GGV的《创业内幕》中如此透露。
据悉,2016年3月, 哈罗 注册成立,那是共享单车一枝独秀的一年。很快,到当年11月,Hellobike就宣布完成A轮融资,获得GGV等投资注资。
为避开与摩拜、OFO的正面竞争,哈罗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反而存活了下来。2017年10月,哈罗宣布与永安行合并,杨磊出任CEO。并于2018年9月正式将“哈罗”更名为“哈啰”。
到2017年12月, 哈啰 已经完成超过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蚂蚁、复星以及GGV等。
同时, 哈啰 曾披露部分运营数据,称“已进入150多个城市,注册用户8800万,日订单超1000万”;在4个月后,上述数据更新为“已进入220多个城市、180多个景区,注册用户接受1亿,投放车辆超过500万辆,日订单超2000万”。更惊人的是,2018年4月13日, 哈啰 相关方放出了融资的消息,号称7亿美金。不过,随后该金额被否认。
“日订单2000万辆”、“百城盈利”、“订单量超过摩拜和ofo之和”三大卫星放出来后,已引发了业内人士对哈啰数据造假的质疑。对此,星辰资本合伙人涂肖磊曾在朋友圈质疑,“Quest Mobile最新3月数据显示,哈罗实际日使用次数只有416万次。”
据此估算,若以此为标准,这意味着用户每天至少要骑行5次,才能实现日订单超2000万;若按日订单2000万计算,每个活跃用户日均使用哈罗的次数超过20次。
这实在不容易。事实上,OFO投资者、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曾表示,当时即使是摩拜,每辆车的车均单每天也不足1单。而腾讯科技报道,哈啰用户覆盖率仅为4.61%,很难与2000万日订单对照在一起。
更多数据开始打架。
有分析认为,哈啰现在还用月卡抢夺市场,跟ofo 和摩拜初期类似,车基本是免费让用户骑,订单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这都能实现盈利,那真是一项奇迹”。
对于外界的质疑,2020年4月27日,杨磊曾表示,目前是哈啰创业历史上现金最多的时候,公司也早已实现了EBITDA(自由现金流)转正。
但2021年4月25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哈啰营收从2018年的21.1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0.44亿元;同期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亿元、-11.33亿元。看来,哈啰盈利还远着呢。
有消息甚至称,早在2019年底,哈啰就将所有单车资产抵押给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限期为3年;而以资产抵押寻求融资,通常是企业现金流紧张的表现。
显然,哈啰的现金流并非如杨磊所言那么“充裕”。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12月底,哈啰账面上还有8.25亿元现金,流动资产34.09亿元。按照目前亏损情况,若没有外部资金注入,哈啰能否坚持到盈利或许还是个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