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信内蒙古  ·  锡林郭勒盟委网信办召开2025年第3次理论学 ... ·  昨天  
网信内蒙古  ·  锡林郭勒盟委网信办召开2025年第3次理论学 ... ·  昨天  
中国政府网  ·  李强会见文莱苏丹哈桑纳尔 ·  2 天前  
政事儿  ·  莎拉·杜特尔特被提出弹劾 ·  3 天前  
政事儿  ·  美方希望接管加沙地带,中方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小有本金后,如何调整理财策略

也谈钱  · 公众号  ·  · 2019-06-06 12:21

正文

通过投资或者储蓄积累下本金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手里的钱多了,我们的生活也理应更加富足、更加稳定。

但是有钱了以后,在投资上有更加抗风险吗?很多投资者常常会说类似的话,「手里钱多了,终于可以尝试一下某某策略或者产品了」。

但是我并不认同这种判断。正相反,我认为本金多了以后,投资抗风险能力实际上更弱了, 策略反而应该更加保守 ,可选择的东西反而更少了。

本金增加带来哪些变化

没钱或者钱少的时候,我们想的往往是快速增值,快点变富;而有钱后更重要的是避免资产大幅缩水。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假如我有了一个亿,那么再赚一个亿对我的意义就并不大了,只是数字的变化。但是假如现在这一个亿没了,对生活肯定是毁灭的打击,如何在保护这笔财富的基础上实现增值才是主要考量。

没钱的人希望舍命一波,一举翻身。他们赢得起也输得起,就算是输了也大不了再来呗,又没有多少钱。而有一定积蓄以后是 赢得起、输不起的 。就算不赢,但是已经小有钱了,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如果输了,就一切归零,算是毁灭性的打击。

总而言之,对于有一定本金的投资者而言, 不犯错比做对事更重要

家境和环境的变化

积蓄净值和个人成长基本是正相关的,有一定积蓄的投资者,大多已经步入中年。家庭情况的变化也在降低投资的抗风险能力。

很多人常常想,现在不着急理财,等以后有时间、有钱了再理财。而这个前提条件,常常要等步入中年以后才能实现。但是这时投资的抗风险能力已经大大下降,而且另一方面投资本身是个百分比游戏,钱多了赚的固然多,但是赔钱带来损失也更加惨重。

有种投资观念我觉得很不可取——没什么本金、很能承担风险的时候,过分小心,亏一块两块的都心疼得要命;手头本金多了,该注意风险的时候,反而投资大手大脚,啥都敢尝试,啥都敢买。

更难摊平成本

本金少的时候进行定投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更容易应对波动。假如市场下跌,开始定投的第一个月的亏了 20%,再投入一个月资金,亏损比例就可以摊平到 10%,再投两个月就变成了 5%。短期的风险对于定投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后面的新增资金会不断降低定投账户的波动性,这也是定投的竞争力来源。

但是当我们有钱了以后,就不一样了,收入的摊平效果越来越差。假如我有本金 10 万,每月收入 1 万。初期亏损的 20%,我想要通过后期的买入把亏损降到 10%,要花 10 个月,近一年的时间。那加假如我手里是 100 万呢?

操作上的建议

说了这么多变化,具体到操作上,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具体的投资呢?提供两个建议:

  1. 重资产配置,轻定投。

  2. 保守一点,保护本金的长期存在,比快速增值更有意义;

从投资标的来看,指数基金或者债券基金是最佳选择。P2P、个股 、期货什么的,就不太合适了,如果一定要配置,也建议比例尽可能低一点。

资产配置

适合个人投资者的两大操作策略——定投和资产配置——中,定投擅长解决新增资金的问题,而资产配置正是适合解决本金的投资难题的。

所谓资产配置说得通俗点,就是把资金按照一定比例分散投资到各种资产大类中。关于这个话题,我写过一个系列内容,链接附在文末。

如何处理资产配置中的新增资金

再补充一点,新资金和资产配置应如何配合。我认为主要有两种方法,把新增资金注入资产配置中,或者单独设立一个定投账户,用来打理新增资金。

第一种方法在管理和统计上更简单,因为只有一个策略,一目了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资产配置本身划分比较复杂,那么每笔买入资金要执行的操作就比较繁琐了。

而第二种方法则正好反过来,单独划分一个定投账户,在操作上相对容易一些。在统计和管理时,定投账户和资产配置账户需要分开考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