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闻哥
轻幽默,爱搞怪的新闻哥,希望你们喜欢我提供的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巳巳如意!人民日报微信万元现金红包又来 ·  3 天前  
新华社  ·  超2亿人次!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闻哥

呦吼吼,想起上学时被感恩讲座忽悠下来的眼泪,好羞耻啊!

新闻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26 18:48

正文

提个问题,你上学时有没有被老师组织去听感恩演讲,就是那种几百上千个学生聚在一起,最好家长也要出席,然后一位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中年大叔神情亢奋,站在讲台上一通叨逼叨,搭配煽情背景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再爱我一次》往往是标配,接着台下哭成一片,家长哭,学生哭,老师一旁跟着抹眼泪,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


如果记忆已经久远,来,看一下最近山西朔州实验小学的感恩演讲现场,忆往昔,看今朝,里面有没有你自己?(全程高能,保准鸡皮疙瘩掉一地。)




妈妈照顾你很辛苦,这份辛苦不表达出来会得神经病,所以孩子们,要忍耐妈妈发脾气,只有这样才叫感恩。



熟悉的画风,相似的感觉,高中时哥也被班主任像赶羊一样逼着去听感恩讲座,记不清主讲人说了啥,只记得他最后嗓子都哑了发音不清,拖着长音仍然使劲喊,他的双下巴和不停冒汗且头发能数清的脑门让人印象深刻。



台上高能,伴随飘乎乎轻容动人的音乐,同学们彻底放飞自我,一头扎进爸妈怀抱,哭得气喘吁吁花容失色。就算不想哭,大家都流泪了,自己也不好意思干瞪眼。



忽悠哭多少人是衡量一场感恩讲座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多听两场你就能发现这里面的套路,本来是家长里短嘘寒问暖的亲情,但在演讲者的嘶吼下,变成了有借有还的买卖,父母生你养你照顾你,你的成长史就是欠债史,做好还债的准备吧,现在还不起没关系,难道你不哭两声表个态? 


上面这位妈妈真难得,哥认识的多数父母都容易哭,特别是在感情氛围特别浓厚的场所,看到孩子哭自己也跟着哭,父母一流泪,孩子觉着欠得债更多了,继续使劲哭,磕头下跪,往背过气的高度哭,这时候演讲算是成功一半了。

山西朔州实验小学的校长就表示 ,学生痛哭说明他们有所感悟,讲座举办的非常成功。在师长眼里,哭才是真情流露,代表着良心发现。

 

当年听讲座时,一个同学哭得太狠,涕泪四流,哥没忍住噗嗤了一声,那个学期过得挺惨。



也不是哥冷血,而是在这种大庭广众扯着嗓子逼大家流泪的讲座着实奇葩,再加上家长们泪点滴,真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比尬聊更难受的想必就是尬讲座,还要你全身心配合表演,对于这种洗脑活动的真相,明白人还是少啊。


如果说爸妈朋友圈的鸡汤段子是毒药,这种尴尬到极限的讲座就是毒药界的满汉全席,上次在新闻事件里见到这种场景,还是在杨永信的电击学校。



不流泪就对不起爸妈的强力感召下,哥相信一定有人发自内心表达对爸妈的爱,犯过错的也许会痛下决心知错能改,不过相信哥,这都是三分钟热度的事情。


But,组织者、演讲者看重的就是这三分钟,你看,效果明显啊同志们,于是成就感爆满。趁着眼泪没干,接下来该进入正题了。



可不止书呦,还有光碟、报名费、啥啥活动组织费,人家嗓子喊哑了,大家都是涕泪交融的交情,掏点钱资助一下,都是感情费。


校领导看重的是表面文章,主讲人看重的是让家长心甘情愿掏钱,掏完钱还不忘说一声,谢谢啊。


套路太深啊,哥当年同样被感动的太深,不仅买了书,而且还让人签名,书买回去基本就是吃灰,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反倒是在讲座之后,抱在一起痛哭的同学,发生了很多美妙的故事,哥羡慕至今。


而专熬鸡汤三十年的大师们设置的套路可不止小学阶段这一环,对老年人有“老年人健康之路”,对成年人有“20天致富成功学”,对小孩子来说则有“感恩讲座”,全方位立体覆盖,如果不开窍,保准你的一生有喝不完的鸡汤。哥都不用仔细想,就知道那些一帮人聚在一起神情亢奋两眼放光的讲座,嘴上说的都是情义,心里装的全是生意。   


各位同学,万一你娃喊你去听感恩讲座,你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