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强东事件”刷屏的时候,一个真正能影响未来中国经济、中国资产价格走向的建议,被提了出来:
据“界面”等多家媒体报道,曾担任过“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目前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马骏,提出修改“人民银行法”和对央行进行系列改革的重大建议。
马骏的建议包括:
1、明确货币政策应该干什么、谁来干、如何干。
2、在“干什么”方面,中国央行(人民银行)的目标太多,会导致政策摇摆不定,信号混乱。
目前央行的目标(任务)包括: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又被分解为“维持汇率稳定”、“保持外汇储备稳定”)、维护金融稳定、支持结构改革等至少7个目标。国际上绝大多数央行是在1个(稳定物价)至3个目标(稳定物价、就业和金融稳定),像中国这样多达7个目标是绝无仅有的。所以,中国应该简化央行的目标。
3、在“谁来干”方面,目前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若干主要(但不太常用的)工具,如存贷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由国务院决定的,而最近创设的多种复杂的技术性工具是由人民银行决定的。这种决策机制基本上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决策者的偏好、信息来源和决策规则从外部是看不清楚的。
过去二十年的经验表明,这种决策机制倾向于频繁使用短期经济刺激、忽视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最终体现为我国货币发行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宏观杠杆率持续大幅上升、房地产泡沫的反复出现。
马骏的建议是:加大央行的责权,增加央行的独立性,让央行的决策不受各种与央行法定目标无关的因素和利益集团的干扰。
4、在“如何干”方面,马骏建议:
修改《人民银行法》,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央行有设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决定如何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权力。在《人民银行法》中明确将过多的货币政策目标收敛至通胀、就业和金融稳定三个内容。
取消M2目标,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代之以某个短期利率(政策利率)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明确放弃汇率水平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取消“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基础上的基本稳定”的官方表述,避免由于同时必须满足汇率和利率目标所导致的政策信号混乱,为真正提高汇率弹性、维护货币政策独立性提供基础。
强化前瞻性指引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强化与市场与媒体的沟通,直接解答市场最关心的问题。
明确只有一个政策利率,其他影响短、中期利率的政策工具(如MLF、PSL等)应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以结构调整为目的,但不应该作为与政策利率同等地位的政策利率目标,以避免多重政策利率导致市场信号混乱。建立一个可信的利率走廊机制……
这些建议非常专业,估计大多数读者看不懂,下面我尽量“翻译成白话”,用大家看得懂的语言来点评。
先交代一下马骏的学术背景:他生于1964年,1981年进入复旦大学,先后获得了计算机学士、管理学硕士,然后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4年在美国乔治城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曾任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担任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并在2014年到2017年担任过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马骏的经历,跟现任央行行长易纲很接近,都有西方学术背景。所以,他们对于央行的使命,显然有新的、共同的认识。
从此前的央行怒怼财政部,到如今的“央行维新”的建议,其实有一定的关联。其实质,都是希望明确央行、财政部的各自责任,推动中国金融财政的变革,化解当前面临的增长难题。
这里面包含如下诉求:
第一,要求央行、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周小川担任行长期间,央行就曾多次抱怨,在执行货币政策时遭受外部压力的倒逼,这个外部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大企业。主要体现在“去杠杆”的时候,难度非常大。
第二,隐含着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诉求。过去这些年,M2大幅增长,成为推动资产价格(比如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央行心理压力巨大,但很多时候身不由己。马骏的文章已经点明——“决策者过度偏好增长”。所以,控制货币过快增长,首先要把增长目标降下来。这个,显然不是央行说了算的。
第三,把央行的责任(目标)简化,取消其中相互矛盾的要求,让中国具有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个很容易理解,比如美元加息,这时候如果中国不用“保汇率”,则情况就会非常简单,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来确定货币政策,大不了贬值就是了。但如果要稳定汇率,必须要跟随美元加息,你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没有了。按照马骏的想法,“明确放弃汇率水平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我们只用保外储就可以了,不会保汇率。但问题是,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美国会答应吗?
第四,如果马骏版的“央行维新”获得通过,则央行独立性会增强,货币增速或许降低,稳增长的压力更多地分摊给了财政政策。未来,房价上涨会放慢,经济增长也必须放慢,就业呢?或许更多需要民企发挥作用。
说实话,中国的事情是“一环套一环的”,如果没有全面改革,央行维新是很难单独进行的,马骏的很多想法也就无法落实,弄不好就会引发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央行维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复杂和困难,这涉及到中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欢迎加入刘晓博的知识星球,参与互动!
如果你在买房中遇到难题,可以加入刘晓博在第三方APP“知识星球”上开设的栏目“刘晓博说楼市”,通过支付年费(最新调整为每年1999元)的方式,获得更详细的咨询服务。
“知识星球”原名“小密圈”,是一个知识交易的APP平台,是内容创作者连接铁杆粉丝的渠道。
“刘晓博说楼市”,是刘晓博在“知识星球”开设的一个跟愿意付费的粉丝交流的空间(去年注册,2018年6月21日正式开始运营)。
读者加入之后,可以获得的服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