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金三板」可快速关注
临近年底,您的年终总结写的如何?我想,对于新三板而言,即将过去的
2016
年,一定是苦涩和纠结的。除了分层制度如期落地以外,我们未见到其他的任何制度改善,经历了
2015
年的牛转熊后,新三板正在经历着看不见终点的漫漫熊市……
这一年,关于对新三板印象,也许形形色色的人们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我想有一点大家应该是共识:
失落大于惊喜,希望不抵苦楚
。
盘点新三板的
2016
,今天就想从“
印象
”说起!
1、
开启强监管模式,企业券商齐中枪
如果说
2016
年以前,证监会和股转公司对于新三板的监管,只是蜻蜓点水,那么,
2016
年,各种各样的纪律处分、自律监管、问询函,真可谓铺天盖地!挂牌公司只要稍有不慎,便可能随时“吃罚单”,而一旦不幸被监管,对于企业融资、估值甚至进入创新层都有很大影响。除了挂牌公司,主办券商、做市商、会计师等,均随时有可能成为倒霉鬼。
放眼望去,几乎超过
80%
的券商都曾因为各种原因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而能在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中始终保持清白之身,更是难上加难!
多层资本市场下,不同交易所有着不同的监管原则。新三板市场高速发展后,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监管需与时俱进,监管效率也在提高。未来,像
2016
年这样的监管环境,恐怕将是常态化。
2、
黑天鹅事件不断,企业家精神何在?
“想投不敢投才最寂寞,没看完基本面又来黑天鹅”
,这话用来形容
2016
年新三板上的投资者再恰当不过。资本市场的脆弱在
2016
年显得尤为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全球股市开启震荡模式,始料未及的“黑天鹅”更是让投资者猝不及防。新三板尤其如此,流动性堪忧不说,个股也不安生。
展唐科技高管集体离职濒临倒闭、枫盛阳大股东股权质押股价玩失踪、星光影视董事长涉嫌行贿被传唤、南菱汽车夫妻反目陷控股权之争、易所试董事长遭证监会立案调查、时空客老板主动自首……
一起起新三板“黑天鹅事件”,让本就脆弱的投资者内心一再崩溃。于是,在岁末年初之际,我们回头想来,到底是监管层对其太过纵容,还是企业家的契约精神丧失?不论如何,只是期望明年,这样的风险事件能少一点。
3、
融资难,难于上青天
这一年,新三板的“低迷”不仅仅体现在二级市场交易的不活跃,如今“低迷”也传导至新三板一级市场。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30
日,新三板定增市场融资规模为
1069
亿元,低于去年同期。
在挂牌企业数量翻倍的情况下,这样的定增规模可以看作是不升反降。而在今年能够完成
10
亿元以上融资的,也只有易建科技、
ST
亚锦(南孚电池)、英雄互娱、华新能源、华强方特和颖泰生物
6
家公司。
取消了挂牌同时定增、严格限制类金融企业融资、加强融资监管、流动性缩紧等原因,都是今年新三板融资遇冷的原因。
这样的资本寒冬,还要继续多久?
4、
上市公司并购频发,新三板沦为“选秀场”?
新三板本身不能解决融资和流动性问题,那就只能成为上市公司并购的“选秀场”。
2016
年,上市公司对于新三板公司的青睐与日俱增,并购的手法也从参股、控股到全资收购,交易金额也从几亿到几十亿。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包括:神州信息并购华苏科技(首例做市标的被收购)和南洋科技并购天融信(交易金额最大)。
无论从上市公司层面,还是新三板公司层面,并购如能顺利完成,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由于新三板公司本身治理规范、财务健康,对于上市公司有更大的吸引力。未来,这样的并购预计还将持续。
5、
做市热情下降,“转协议”成新潮流
曾几何时,做市几乎是挂牌公司的首选,但风水轮流转,现在做市对很多挂牌企业来说,成了鸡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市场上做市转协议的案例越来越多,
今年已经累计有
67
家公司将交易方式由做市变更为协议
,其中不少是创新层企业。一时间,“转协议”成了新三板上的新潮流。
为
IPO
、为并购、为大宗交易……这些让企业纷纷抛弃做市交易,而事实上,有些公司做市后,的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流动性迟迟得不到改善。明年,私募机构将加入做市商大军,但这样的尴尬局面,或许短期内也难改变。
6、
“
IPO
概念股”火爆,今天你集邮了吗?
新三板在
2016
年有一个特殊的板块,它的走势似乎和大盘很不一样。有这样一群公司,发了辅导备案公告,涨
10%
,发了辅导验收公告,再涨
30%
。这一年,
“
IPO
概念股”行情火爆
,在本身无法在新三板套利的情况下,投资者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跨板套利”,于是,也多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集邮党!
今年以来,很多新三板股票伴随着自己的
IPO
进度,涨了一波又一波,仔细想来,
如果真的靠谱,拿着一个
5-6
亿市值的公司等上
3
年,最少赚
2-3
倍,也是个不错的生意。
7、
不管主动还是被动,退市已成常态化
新三板的退市时代真的要来临了!今年以来,新三板已摘牌企业数量已达
47
家
,除
佳和小贷、众益达、森东电力、朗顿教育和中成新星
是由于未披露定期报告被强制退市外,其余均是主动退市。
11
月,新三板公司摘牌
13
家,创下新三板成立以来单月摘牌数量最高纪录。这些公司平均挂牌时间一年,其中最“短命”的才
6
个月。股转系统
10
月
21
日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
(
征求意见稿
)
》后,整个新三板退市节奏呈现出上升趋势。
新三板本身就是一个能上能下的市场,未来退市一定会常态化。纳斯达克也是一样,挂牌的速度很快,但退市的速度更快。
8、
迁址“移民潮”乍现,豪赌
IPO
政策红利
自监管层在多个场合明确表态,支持贫困地区的企业
IPO
,为满足条件的企业上市提供“绿色通道”之后,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小心思”纷纷活泛起来。一时间,往贫困县“搬家”俨然已经形成一股潮流。
自今年
9
月份以来,已有近
20
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公告计划进行注册地址变更至贫困地区或已经完成迁址,有的搬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有的则迁往自己公司附近的贫困县。
迁址,无非是为享受贫困县
IPO
政策红利,恒信玺利、安达科技、德泓国际等公司,也都在迁址后股价飙升。在具体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其实一切都还是未知的。
9、
分层:让人欢喜让人忧
正如前文所述,今年新三板唯一的一个制度落地,就是分层。可是,层是分了,可却没见到任何效果。所谓的
“分层后,全国股转公司将针对创新层和基础层挂牌公司采取差异化制度安排”
呢?至少在今年,除了要求创新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制度、董秘持证上岗外,也是啥也没看到!
分层预期的落空,也使得三板做市指数自
5
月以来,单边下跌,毫无反弹。这样的分层制度,不知是否是监管层希望看到的。
10、
独角兽公司接踵而至,是希望更是挑战
跻身“独角兽俱乐部”,是所有创业者的梦想,而对于新三板,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独角兽公司挂牌,也是其成为“中国纳斯达克”的必经之路。
今年以来,类似的独角兽公司接踵而至,
神州优车、
E
家洁、百合网、驴妈妈、华强文化、君实生物、新东方在线……
这样的一群互联网巨头接二连三情定新三板,也给了这个市场更多的希望和挑战。
金三板,添加微信号【woshijinsanban】
关注新三板、资本圈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儿,每天为您献上新鲜消息、行业动态、金股点评、各种八卦、爆料和内幕!三胖哥随便聊聊,您随便听听!
直接点击第二行蓝色字体“金三板”订阅本号。
声明:本文由“金三板”独家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