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志Youthology
青年志自2008年开始专注研究青年文化,我们联结青年领袖,洞察文化趋势,启发商业创新,我们相信未来是年轻的。和青年同行,与趋势共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行业研究报告  ·  有多少人去KTV,压根不是为唱歌 ·  昨天  
第一财经  ·  王磊已被扣留!阿斯利康最新透露→ ·  3 天前  
第一财经  ·  比亚迪3个月招聘近20万名员工 ·  6 天前  
澎湃新闻  ·  良品铺子被举报,官方:已立案调查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志Youthology

未来5-10年,养老金缺口有多大?|我们的钱

青年志Youthology  · 公众号  · 财经 社会  · 2024-09-20 15:23

正文





文|李厚辰
编辑|阳少




从三组数据看延迟退休的急迫性

 
如果要用一个视角来解释为何此次立法的紧迫性,那就是本应该在2022年就完成的立法,可能因为当时尚处在疫情中,才被耽误到了2024年。

为何是2022年呢?原因需要把时间往回推60年——1962年,这是建国后最大规模婴儿潮的开始。从1952年-1961年这11年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为1576万人,而从1962年-1972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达到了2646万人。这意味着从2022年-2032年,每年新增的退休人口都将有巨大的增量。

另一方面,每年老龄人口的自然死亡也影响着总体趋势。按照当前中国78岁的预期寿命来计算,2024年去世的老年人口大约出生于1946年,而1946年是有出生人口统计记录的第一年,当年共有1009万人出生。同时,2024年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口则对应的是1964年出生的人群,1964年的出生人口为2721万人。

两者对比可以看出,在2024年,「每年净增养老人口」可能高达1711万人。这意味着养老人口的增长将远远超过自然减员的速度,凸显出养老负担在这一年内的急剧上升。

第二个需要关注的重要数字是「每年净增劳动人口」。当一个人退休后,就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并停止缴纳社会保险,转而成为社保的领取者。此时,我们需要观察有多少新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假设人们平均在20岁时进入劳动力市场,那么2024年进入市场的应是2004年出生的人口,而2004年的出生人口为1588万人。

这里就出现了另一个明显的缺口:2024年退休的人口为2721万人,新增的劳动人口仅为1588万人,净增劳动人口为负1133万人。这意味着更多人停止缴纳社保,成为提取者,而进入社保体系缴纳的人数却减少。这一变化将导致「社会抚养比」迅速下降,即每个劳动力将承担抚养更多老年人的负担。这正是养老体系面临的第二大压力。

此消彼长间,养老系统的缺口将会拉大。这是由三个时期的出生人数决定的,即以60岁为基准的退休人口出生年度出生人数,以78岁为基准的死亡人口出生年度的出生人数,以20岁为基准的新劳动力出生年度的出生人数。第一个数字越大,后两个数字越小,则养老金的压力就会越大。

电影《诗》



「困境9年」与「喘息6年」

我们现在可以来审视自2022年以来的这三组数据了。首先是以60岁为基准的退休人口出生年度出生人数,这波生育高峰从1962年开始,要到1971年实行计划生育后开始有所缓解。1976年出生人口回落到2000万人以下,这波生育高峰长达14年,对退休人口的影响要从2022年延续到2036年。

其次是以78岁为基准的死亡人口出生年度的出生人数。2022年的预期死亡人口大致出生于78年前的1944年。自1944年起,出生人数从1000万左右开始稳步攀升,至1953年维持稳定,而从1954年起,出生人数则大幅增长。这意味着,1954年及以后出生的人口预计会在2032年达到死亡高峰。也就是说,从2022年到2031年,我们将持续面临「每年净增养老人口」的浪潮。

最后是以20岁为基准的新劳动力出生年度的出生人数,我们同样以2022年为准,也就是其20年前的2002年。其实从2002年开始,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基本稳定在1600万人左右,这数据一直保持到2018年,众所周知,从那之后出生率开始跳水式下跌,因此新劳动力人口导致的「社会抚养比」大跌,将从2038年开始。

综合以上三个数据。从2022年一直到2031年,这九年将面临「每年净增养老人口」大增和「每年净增劳动人口大减少,也是养老金系统持续放大缺口的「困境9年」。随后是2031年到2037年的「喘息6年」,这期间虽然「每年净增劳动人口」依然减少,但「每年净增养老人口」也会进入微弱的下行周期。而到了2038年,由于新增劳动人口锐减,「社会抚养比」大跌,养老系统将进入最困难的时期。

因此,在2024年推出延迟退休政策就变得十分急迫,目的是为了压平「每年净增养老人口」的曲线。

 电影《老兽》



养老金缺口会带来多大的财政压力

从以上三组人口数据中,我们看到了养老系统的结构性困境。我想进一步探讨在「困境9年」和「喘息6年」期间,养老金体系会带来多大的财政压力?这一问题对年轻人尤为重要,因为很多人距离退休还有30至40年,预测2055-2065年的情况没有太大意义。因此,我们需要计算的是在接下来的5-10年,养老金和财政会遭到何种冲击,进而思考社会该如应对这些挑战。

为了计算清楚这个数据,需要比上面的数据更细致一些。比如「每年净增养老人口」,不能机械计算1965年后的出生人口,因为养老保险并不覆盖所有老人,这个覆盖率在当下的老年群体中渗透率并不高,基本覆盖率可以到74%。再比如「每年净增劳动人口」,也不能把所有2005年出生的人都计算进新增就业,这还要考虑高达17%的青年失业率问题(注:国家统计局8月数据)

还有一大块需要结构化的数据是中国的养老金体系,同为2025年退休的人,他们拿到的养老金可千差万别。在退休人士中,54.6%的最大群体领取的是「城乡居民养老金」。这部分养老金因地区差异而有很大不同,整体水平普遍较低。例如,上海的基数较高,每月可达1400余元,而天津则降至322元,南昌更低,仅为169元。全国范围内,“城乡居民养老金”的平均水平约为234元。

普通企业的「职工养老金」,这部分可以占退休人员的38.3%,全国均值大概为3400元。还有一部分为则是双轨制下的「体制内」人群,这部分占退休人员的7.1%,全国养老金均值为6100元。

由此可见,我国不仅面临养老金总量不足的问题,更大的挑战在于养老金分配的不公。占退休人口7.1%的群体,其退休金是占退休人口一半以上的人员的26倍。这种不平等在全国账上也十分明显。2023年,城乡居民养老金的支出为4607亿元,而人数更少的企业职工养老基金支出则达到4.7万亿元,后者是前者的10倍。

除了「每年净增养老人口」外,“每年净增劳动人口”也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中,约51%的人缴纳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自2016年并轨后,企业职工和政府雇员都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占劳动者的44%和5%。相比即将退休的人群,企业雇员的比例明显更高。然而,这两类保险的缴纳差距显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平均每月缴纳309元,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则高达9347元(注:2023年,企业职工养老基金账户收入超过 5 万亿,其中保费收入 4.3 万亿,缴纳人数为4.6亿;城乡君民养老金 保费收入 1688 亿,缴纳人数为5.45亿人)

有了这些数字,我们可以进行对养老金缺口的测算。从2025年到2030年,「每年净增养老人口」为860万、750万、606万、601万、641万、383万。「每年净增劳动人口」为负的1357万、1257万、1238万、1415万、1388万、1407万。而养老金缺口将以每年2254亿、2262亿、1931亿、2003亿、2079亿、1510亿的速度扩大。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数字代表的是每年缺口扩大的额度,而非年度总亏空。以2023年的养老金赤字17500亿为起点,到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飙升至3万亿以上。

(单位:万人)

(单位:亿元)

那么到了所谓「喘息6年」,养老金缺口又有变化呢?从2031年到2035年,养老金缺口分别是-194亿、324亿、176亿、-705亿、-399亿,其中有两年因为「每年净增养老人口」下降不显著,以至于养老金缺口还会扩大。我们可以发现,养老金缺口的扩大速度远超弥补速度。换句话说,弥补的速度只能暂时遏制缺口的继续扩大,而不是彻底解决问题。这个巨大的财政黑洞仍然需要找到长远的解决方案。

我们最后再来看看,延迟退休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能弥补养老金缺口。方案中,男性和女性根据工种不同,将分别延迟退休年龄3年和5年。到2030年,实际延迟的退休年龄为1年和1.6年。然而,这样的延迟对养老金亏空难以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延迟退休更多是为了解决长期问题,比如 “劳动人口暴跌期”的抚养比问题,但对未来5至10年的养老金困境,帮助可能会非常有限。

电影《桃姐》 



财政收入能填多少坑?

2023年的社保基金支出为10万亿,其中医保为2.7万亿,养老金为6万亿,养老金部分的国家补贴为1.75万亿,国家补贴占养老金支出的30%。而到了2030年,养老金支出将达到6.8万亿,预计国家补贴将至少达到3.1万亿,补贴占养老金支出的45.5%。养老金支出的一半由财政补贴,这已经达到了日本的水平,而2030年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和养老水平与日本相比显然还有较大差距。

按照中国经济增长率测算,到2030年我国的GDP应该达到165万亿。已知2023年养老金的缺口为1.75万亿,那么到2030年净增缺口为1.35万亿。这1.35万亿会将赤字率提高0.8%。这是个多高的数字呢?国际通行的狭义赤字率警戒线为3%,我国每年安排狭义赤字率也是3%,在2023年10月对预算进行调整后,增加了1万亿元超长期国债,最终财政赤字率达到3.8%,这被看作是一个特殊的情况。

即便我国计划将赤字率扩大到4%甚至以上,这些钱当然是要用于投资发展经济,如果养老金就要占据0.8%的赤字率空间。这对扩大用于经济投资的财政投入,肯定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让财政政策要么变得更加激进,要么将很难延续当前的刺激水平。

比起2023年的126万亿GDP、37万亿财政总支出、18万亿税收,新增的1.35万亿看上去好像并不太大。但财政整体是个”僧多粥少“的局面,占据赤字率0.8%的项目,尤其在经济下行期需要更多财政刺激经济时,恐怕将会成为一个很难绕开的问题。





投稿联系
tougao@chinayouthology.com
业务联系
open@chinayouthology.com
招聘联系
hr@chinayoutholog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