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10:30
北京发布大风橙色预警
,预计4月12日全市平均风可达6级,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怀柔、平谷、密云等区的部分地区阵风11-13级,山区局地阵风可达13级以上。
这是北京近十年间首次发布全市大风橙色预警。
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准备好吃食,非必要不出门。如果非要出门,我们推演了一下,
不同等级的风吹在身上是什么感觉
。
在讨论之前,需要先科普一下天气预报中看到的风力等级。风速和风级的对应关系通常采用
蒲福风级
(Beaufort Scale),这是一种国际通用的风力等级标准,由英国海军上将弗朗西斯·蒲福(Francis Beaufort)于1805年提出,后经修订。以下是风速(m/s、km/h)与风级的对应关系,以及各等级的风力描述和可能的影响:
从表中的经验总结来看,
风力达到7级便会对行走产生影响,达到8级时行走会感到有明显阻力
。
风对物体的推力(F)主要取决于风速(v)、空气密度(ρ)以及人体的迎风面积(A)和阻力系数(Cd),计算公式为:
从公式可以看出推力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假如风速加倍,则推力将是原本的4倍。例如3级风的平均风速为4.4 m/s,8级风的平均风速为18.95 m/s,则可以计算出
8级风的推力将是3级风的18.55倍!
具体的推力可以带入参数进行计算:空气密度ρ在标准条件下(常温常压)约为 1.225 kg/m³;人体的阻力系数Cd约为1.0~1.3(站立时近似为平板),具体取决于姿势和衣物,通常取1;成人的迎风面积在站立时站立时约 0.6~1.2 m²,行走时约 0.5~0.8 m²,取0.8 m²。
本周预警部分地区阵风11-13级,可以计算出12级风对成人的最大推力为667.19 N,如果换算成重量,约等于68.1 kg。因此对于体重小于68.1 kg的成人来说,
12级风可以把人“吹飞”
……
人的推力取决于肌肉力量、姿势、发力方式以及摩擦或支撑条件。
通常成年人所能产生的推力是体重的50-80%,例如一个70 kg的成人在干燥地面能产生的推力换算成重量后约为35-56 kg。
以35 kg去反推风速,可以计算出风速为26.46 m/s,对应为10级风。因此,
如果在10级风的环境下行走,将相当于有一个成年人在用力推自己……
对于70kg的成年人来说,当施加在身上的推力超过100 N时就可能对行走产生影响,当推力超过140 N时就能被推倒,可以计算出140 N所对应的风速为16.9 m/s,临近8级风。因此,
当风级达到7-8级时人可能被推倒,应停止行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计算人的迎风面积和阻力系数取值较大,实际情况是人迎风之后会调整姿势比如下蹲等以减少迎风面积和阻力系数,则所受到的风力将有所下降。但也只是暂时保证了安全,并不能进行行走,结论依据适用。
除了直接产生推力,
风寒效应
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风寒效应是指风吹过人体时加速体表热量流失,使人感觉比实际气温更冷的现象。简单来说,风越大,人感觉越冷。
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风寒公式(基于美国、加拿大气象机构研究)为:
其中T是实际温度,公式中的风速V单位是km/h,需要和m/s进行换算,上文中的风力表有对应关系。简化理解就是
风速每增加10 km/h,体感温度下降约2~5°C(具体取决于气温)。
以北京灵山为例,海拔2303米。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度,同时假设灵山顶有5级风,则体感温度约比市区低20度。
无论是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热的夏季,风寒效应都不可以忽略,冬季让人失温容易理解,事实上夏季如果下雨或出汗较多使得衣服和皮肤变湿,则吹风时仍有较大的失温风险,相关案例也是层出不穷。三层穿衣法则能够很好的应对风寒效应,再加上雨衣等防护装备加持,在6级以下风力的环境下行走可以游刃有余。
风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事实上各类天气都是我们户外活动的一部分。
当风险超出自身承受范围后坚定地选择在家猫着,毕竟风景/班/学就在那里,早晚都可以去
。哦这次的风是周末哈,那就没上班/上学什么事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徒步强国
(
ID:tubuqiangguo
),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