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271.8亿美元,出口3123.1亿美元,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1.1%;进口2148.7亿美元,同比下降3.9%,环比增长0.8%;贸易顺差974.4亿美元。单月出口规模再创年内新高,同比仅次于2021年;进口偏弱,连续两月负增长。
出口有三大支撑因素:
一是外需回暖,全球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上方;二是特朗普赢得大选、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驱动企业“抢出口”;三是以价换量。
看国别:
对发达国家出口冷热不一,经济回暖、加征关税预期导致对美出口超季节性,欧盟制造业与服务业景气度同步回落,进口需求下滑;对东盟、拉美、非洲等带路沿线区域出口高增长,或表明我国已开始为应对美国关税大棒提前布局境外产业链。
看商品:
铝材、成品油等出口退税新政所涉商品出口增速加快,汽车、船舶出口跌至年内低点,半导体产业链、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回落,但仍维持正增长。
预计12月出口继续保持中高增速,全年出口增速有望达到5.5%左右。外需延续复苏、圣诞节效应、“抢出口”是主要支撑。
一、看整体:出口强韧,进口偏弱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下同),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271.8亿美元,其中,出口3123.1亿美元,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1.1%;进口2148.7亿美元,同比下降3.9%,环比增长0.8%;贸易顺差974.4亿美元,前值957.2亿美元。单月出口规模再创年内新高,同比仅次于2021年;进口偏弱,连续两月负增长。
出口由以下三大因素支撑:
一是外需回暖。
11月,全球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上方,录得50.1%,分项指标显示,产出、新订单与价格PMI均高于50%,仅就业低于50%。分国别看,美国、韩国、东盟制造业景气度回升,日本、欧元区回落。外需回暖的动力之一是美国经济保持强劲,前期飓风和罢工对经济的扰动得以修复,11月非农就业超预期反弹。动力之二是圣诞节采购带动制造业季节性回升,从历史数据看,11月全球制造业PMI平均环比增长0.23个百分点。
二是“抢出口”启动。
“抢出口”主要由两大事件驱动:特朗普赢得大选,宣布将在上任后对自华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政策节奏超出市场普遍预计的明年下半年,对美出口订单或因此前置;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宣布自12月1日起取消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共计59项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将光伏、锂电、成品油以及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等209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或导致相关企业提前出口报关。
三是以价换量。
在国际经济景气度回升的驱动下,11月CRB综合现货指数逆势上涨,在全球商品价格回升的同时,我国重点商品出口价格背道而驰,11月出口价格下跌4.6%,大宗商品领跌,以价换量亦对出口形成支撑。
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领涨出口,其他贸易领涨进口。
11月份,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9.1%,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分别增长4.4%、0.5%,其他贸易中的保税和特殊监管区域出口增长7.4%。出口结构持续改善,一般贸易出口占比由64.2%提升至64.8%,其他贸易占比由13.7%提高至15.2%。进口方面,其他贸易进口增长2.1%,保税及特殊监管区域进口增长3.3%,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分别下跌5.8%、4.1%。
二、看国别:对发达国家出口冷暖不一,对发展中国家出口高增长
对美出口增长超季节性。
11月,我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8%,高于历史同期平均增速2.1%。一方面,美国经济有回升迹象,随着圣诞节临近,以及天气、罢工等临时性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消退,美国ISM制造业PMI由10月份的46.5%上升至48.4%。另一方面,特朗普赢得大选后已打响“关税第一枪”,宣布将在上任后对中国、墨加分别加征10%、25%关税,美国企业为规避未来关税有抢进口的诉求。
对欧盟出口增速回落。
11月,对欧盟出口增长7.2%,低于前值12.7%。欧洲火车头德国、法国工业生产持续收缩,拖累欧元区制造业整体下滑, 1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由46%跌至45.2%。前期表现较好的服务业亦在通胀反弹的影响下趋于下行,服务业PMI由51.6%跌至49.5%。
对日韩出口增速下滑。
11月,我国对日本出口增速由6.8%小幅下滑至6.4%;对韩国出口由增长5%逆转为下跌2.6%。原因之一是去年同期基数抬升。原因之二是两国进口需求不足,日本制造业PMI由49.2%下滑至49%,连续四个月收缩;韩国制造业PMI虽上升,出口增速却下滑至年内最低点1.4%,自我国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进口需求随之回落。
对发展中国家出口高增长。
11月份,我国对东盟、非洲、拉美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4.9%、10.8%、11%,尽管较上月有所回落,仍显著高于整体增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之际,与带路沿线加强产业链合作将是我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主要方式。出口加速或表明我国已开始为应对美国关税大棒提前布局,将产业链向带路沿线转移。
三、看产品:出口退税新政所涉商品出口增速加快,运输设备、半导体产业链、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回落
出口退税新政所涉商品出口增速加快。
出口退税新政于11月15日公布,12月1日正式实施,11月中下旬是抢出口关键窗口期。从海关统计快讯公布的部分涉政商品来看,取消出口退税的铝材出口增速由31.2%提高至40.1%,达到年内峰值。成品油出口增速跌幅由33.8%收窄至15.4%,单从量看,成品油出口增速由-23.4%逆转为3%,为7月份以来首次转正。
汽车、船舶出口增速延续回落。
11月份,汽车和汽车底盘出口下跌7.7%,为年内首次负增长,量价分离看,价格下跌11.9%,为今年2月以来低点,数量增速下滑至4.8%,为年内最低增速。船舶出口增长6%,为去年6月以来最低点,量价分离看,价格增速由1.5%逆转为下跌9.6%是主要拖累,数量增速较上月11.8%回升至17.2%。
半导体产业链出口保持较高增速。
11月,集成电路、液晶、电脑等半导体产业链商品出口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但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下跌。音视频设备出口增速回落,手机延续两个月负增长。量价分离看,仅集成电路价格下跌,出口量增速均有所回落。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下滑
。11月,地产产业链景气度回落,家用电器出口增速由22.8%下滑至10.1%,灯具出口增速由3.7%逆转为-3.2%,家具出口增速由2.5%逆转为-2.7%。服装、纺织、箱包、鞋靴、塑料等轻工制品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收窄。
四、看未来:出口有望保持正增长
预计12月出口继续保持中高增速,全年出口增速达到5.5%左右。外需有望延续复苏,
美国经济韧性较强,预计12月还将降息25bp,为美国国内提供更宽松货币环境的同时,亦减轻了对外围国家货币政策的掣肘。
季节性因素利好出口
,海外圣诞节备货将带动12月出口规模回升,历史数据显示,历年12月出口环比增速达到5.2%
。“抢出口”效应或将持续到特朗普首轮关税政策落地之前
,特朗普威胁将在上任后立刻宣布对中、加、墨三国加征关税,预计关税政策最早将在明年一季度落地,且后续不排除继续提高关税的可能性,美国自华进口占比仍高达14%左右,高关税对美国进口商将产生较大冲击,中美企业均有在关税落地前抢订单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