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局财经
大格局下的经济和商业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西发改  ·  今天,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江西! ·  19 小时前  
都市现场  ·  2月底截止!江西居民抓紧办理 ·  2 天前  
江西环境  ·  正月初八,开工大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局财经

写字楼没人租了,租金大跳水

解局财经  · 公众号  ·  · 2024-07-20 16:00

正文

作者 :豆沙包
来源:非凡油条(ID:ffyoutiao)


自202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冲击、消费习惯的数字化转型以及远程工作模式的普及,都对商业地产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空置率上升、租金下降、投资回报率降低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使得这个曾经被视为稳定收益来源的领域,如今不得不面临“寒冬”。


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出现了大量的空置,空置率飙升至十多年来未曾有过的高位,租金水平跌至近十余年的谷底。


数据显示,2023年底,北上深的写字楼空置率均超过了20%。其中,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超过26%,上海和北京的相接近,分别为21.8%、21.7%。


进入2024年第一季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空置率分别为18.3%、15.77%、18.4%、27.0%。环比上一个季度有所回落,但整体依然处于高位。


商业地产需求不振,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租金的大跳水。


戴德梁行的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一季度末一线城市写字楼租金平均每月为216元/平方米,同比下降了5.7%。大约已经下滑至2011~2012年水平。


其中,空置率最高的深圳,根据克而瑞团队调研,2024年Q1的平均租金为165.9元/平方米,回到了11年前的水平。


除了居高不下的空置率和断崖式下跌的租金,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是“净吸纳量”,也就是 “新租面积+扩租面积-退租面积”,用来评估写字楼的市场供需情况。


从最近两年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净吸纳量出现了暴跌的趋势。


从2021年到2023年,北京甲级写字楼的净吸纳量由101万平方米锐减至12.7万平方米,降幅高达87%。


同样地,上海的这一指标也从136万平方米骤降至39万平方米,减少了约71%。


而深圳的情况亦不容乐观,其甲级写字楼的净吸纳量从84万平方米下降到22万平方米,缩水比例达到74%。


总体来看,北上深的甲级写字楼在过去2年的需求规模缩减了70%-90%。


在写字楼供给过剩的情况下,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在未来几年依然有较高的供应。


例如,深圳预计今年内投入使用120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广州的琶洲、金融城仍有大量甲级写字楼在未来两年入市。


商业地产不景气、写字楼高空置率,其本质与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息息相关。


以广州为例,今年二季度写字楼租赁需求当中, TMT行业 高达30%,其次是专业服务业(21.9%)、贸易和零售业(12.1%)。


其实,也就是互联网、金融、法律、外贸等相关的行业。


然而,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增速放缓,叠加金融监管的趋紧态势, 互联网公司和金融企业正在缩减办公空间。


以北京为例,中关村和望京历来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聚集地。


但最近几年,诸如字节跳动、微软以及爱奇艺等行业巨头,纷纷从中关村缩减租赁面积,而美团更是提前退租3万平方米。


外资企业的离场同样削弱了对写字楼的总体需求。


2023年度,中国实际利用的外资规模较之前一年缩减了8%,这意味着以往大量涌入的 外商直接投资 首现罕见的收缩。


作为中国高端写字楼的重要租户,外资企业近年来的战略调整,包括削减在华布局,甚至直接关闭了中国区的办公场所。


例如,全球资产管理巨头先锋集团(Vanguard)在2023年宣布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并于同年11月正式关停了其位于上海的办事处。


此类外资撤离行动,无疑对国内写字楼市场的需求层面造成了直接冲击。


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对办公空间的需求显著减少,其根源在于近年来不少企业面临业绩下滑,要开源节流。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经济正处在从制造业为主导向服务业驱动的转型期,这一过程复杂且漫长,需要经历重重阻碍。


其实,商业地产不景气的情况在美国也不少见,甚至因为美联储激进的货币政策导致商业地产出现了崩盘。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 美国写字楼物业的价格从峰值到谷底的跌幅约为30%。


最近,纽约曼哈顿一处办公楼还以“骨折价”进行出卖。这栋办公楼在2018年的购入价近1.53亿美元,最终以不到5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这意味着,该处房产价格下跌了约67%,甚至出售金额还低于未偿还的抵押贷款金额。


随着美国商业地产价值的持续下滑,这类亏本买卖变得越来越普遍。


一方面,疫情改变了美国传统的工作场景,远程办公成为了常态,大部分员工每个星期只有几天在办公室。


另一方面,美联储过去2年的激进加息, 推高了企业运营成本,压缩了企业用于办公租赁的资金。


美国商业地产的“寒冬”直接导致了地方银行的坏账率增加。目前有高达45%的办公楼按揭贷款处于“负资产”,即贷款余额超出当前的市场价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