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坐下来安静写篇稿。
继续聊聊那篇端午烧肉粽。吐个槽不小心触发网络情绪,各种被批评,据说还有人拉黑我,但我没发现。
一个朋友说:这一波操作,跟你的公号原本策略定位不符合,不符合人设,但你新的定位能不能留住人,不好说。
我这篇想专门谈谈人设。
谈人设,这太高估我了。首先,
我都不知道自己的人设是啥。
不就是好逸恶劳,神经大条,最大优点是擅于吃喝玩乐,还有就是长得美,会泡茶。这些该算啥人设呢。
其次,写字是以我手写我心,人的精气神包括心性,文字里骗不了人。我十天半月写一篇,随心所欲做自己就可以了。拗造型对于我这么耿直的情商,难度太高。
当然也有人说,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这句话是典型的毒鸡汤。
从小到大,我们被教导要抑制情绪感受,但这往往带来更大的问题。
戴上面具,扮演角色,直至脱不下来,面具跟自己融为一体。就像《千与千寻》那个无脸男,让很多人有了代入感:外表呆滞麻木,内心饥渴空虚孤独愤怒,可怕又可怜的怪物,连话都不能说,只能喊啊啊啊啊。
在生活中
有多少人活成了沉默的无脸男
,夜深人静,扪心自问,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可怜的不能说真话的怪物,自己都讨厌自己。
为了虚假人设扮演自己是愚蠢的事情
,外在越完美强大,内在越分裂压抑。
这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条热门转发。
一位新浪博主
“
河森堡
”
说:
“
我这些年见过不少大流量博主,来自各个平台,分属于不同的垂直领域,有运动的、科普的、读物的、美妆的、财经的、美食的、幽默搞笑的
…
粗略算来大概
50
人左右。
在这
50
个大流量博主中,心情好的人有几个人呢?
零。
一个都没有,无论这位博主在网上展现的是什么样的态度,是凌厉的也好,是温和的也好,是外向的也好,是内敛的也好,总之流量大了以后,心情就再也没好过,我一个例外都没见过,包括之前一些我认为
“
处之泰然
”
的博主,私下一聊也才知道他们是多么沮丧阴郁。
”
“
以我的观察来看,大流量博主罹患心理疾病的概率要远超社会平均水平,我见过一些博主需要每周定期去找医生做心理辅导,还有的人一边走身上一边响,那是药瓶咣当的声音,抗抑郁的。
最惨的是一些段子手,整天在网上发一些爆笑的内容,其实本人极其阴郁沮丧,还有人说希望有一天可以把手机扔水里。
”
另一位著名博主
“
假装在纽约
”
说,他本人最快乐的时候是粉丝
10
万以下,随心所欲的说话,每天各种小灵感迸发,得到的喜欢也都很单纯。他自己总是去找那些粉丝两三万的博主关注,那是他们最好的状态。
看到这些,我真心觉得当一个很小的公号就好,轻松自在,偶尔接些推广,喜欢的人自然会留,不喜欢的我也讨好不来。
在很多时候,角色和面具是有用处的,但是一直在面具后的生活并不有趣。
我们更喜欢那些不戴面具的朋友,他们更好玩,有真实的感染力。
一直在假装,真的很不好玩。当然,那个假装的自己也是自己的一部分。
有分析说,每天在朋友圈孜孜不倦发鸡汤的人,
往往有一个
“
希望你们都知道我很好很上进
”
的表演型人格。
假装自己时时活在喜悦和祝福中,其实只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而已。
说到这个,你是不是对号入座,想到了你的微信朋友圈若干活例子。
最后,关于去除虚伪人设,总结几点:
1.
尊重自己内心感受,懂得爱自己。
太爱面子的人,往往都不够爱里子,里子就是真正的自己的内在感受。要懂得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不要自己骗自己。当一个人真实了,世界不会对他虚伪。
2
,要真实,要接纳自己的阴影面。
接纳自己的阴影面,才是真正的爱自己。能够接纳自己爱自己的人,才能由己推人,真的爱别人。
3
,要求自己变得完美是我们对自己最有破坏性的一件事。
因为永远达不到。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做自己就好了。
修行就是打怪兽。
终此一生,我们要面对的怪兽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