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痛斥学生女老师,作为家长,您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是否担心以后老师明哲保身?是否担心以后老师不管学生?是否担心老师就是在领导、学生、家长、同事之间努力找一个平衡点,混几个硬币,养家糊口?是否担心说了不中听话,伤了自己心而放纵玩劣生?是否担心凡师别较真?是否担心那些原来只要负责教孩子知识而不用担心纪律的“名师”了?
日前,天津一中学女教师言论被指攀比家长、歧视学生,引发巨大争议,很快上了热搜。女教师在批评学生完整的音频,时长应该是3分多秒。但目前网络上流行得多的是那个不足一分钟的。
据媒体报导,这名教师大学本科,系中学一级教师,区骨干教师,历任班主任、数学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其中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多次被评为津南区数学学科优秀教师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区级三好班集体,2013-2014学年所带班级被评为‘津南区中小学行为习惯示范班’。”其参加市级课题数学“学案导学法”教学的实践研究,所撰写的多篇论文及教育案例多次获市、区级奖励。资料显示,这名教师还曾被该校评为“最美教师”,深受学生喜爱。
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处分了。2月27日,天津市津南区教育发布通告,给予当事教师肖某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降低岗位等级,依据《教师资格条例》撤销其教师资格,调离岗位。
那么,对这件事情,网友们是如何评价的呢?用不着说,多数是批评的。不过,也有些评论值得思考。现摘发一些,供大家参考。
一、北师大有一座碑,上面写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都不说这位老师说的道理对不对,就这张嘴他TM闭嘴TM的,如何做“世范”?按照她的逻辑,我看她父母也是层次很低素质很低的人吧。
二、严师出高徒,中国古代私熟老师人均一把戒尺,不知培养了多少状元,举人。也没有官府训斥老师的。这位老师比窦娥还冤呵
三、当个好老师也不容易,现在的学生也确实难管,个人觉得老师的话透漏了父母收入高孩子就有素质有家教,父母收入底孩子没素质没家教吧,然后穷孩子还在课堂说话不认真听课,为此老师发飙爆粗口。
四、现在学校,老师不管学生,而捣乱的学生我行我素,弄得想学习的孩子在学校无法学到知识,所以课外去上补习班弥补,真的很无语
五、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无能的教师,那里是传道授业,简直歇斯底里,枉为人师!据说,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话的专家已经死了。这件事只能说明这名老师是名负责的教师,一个学校老师连尊严都保证不了叫老师怎么办,难道希望老师都成为混混?
六、我们做教师的一定“深刻反思,吸取教训”,一定“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以后对调皮捣蛋的学生不闻不问,哈哈,反正不是我家的孩子!😘其实,大多数老师都已经学乖了!
七、孩子有问题很多家长从来不反思自己,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家庭教育的失败造就出了很多社会败类。孩子出了问题,大多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学生表现不好,说服教育不听,日后自会受罪,牢房啥的都有!老师的言语表达不够得体,也有过错,要引以为戒!理归理法归法,孩子调皮尿尿装进瓶子给老师喝,老师能以其道而反治其身吗?你合理的教导劝诫就行!合情合理,保护自己,哪里不好?言行不得体,摊上事儿,伤了自己,误了家庭,,倒霉鬼子……
八、教师,呵呵吧。不上心,误人子弟;太尽力,吃力不讨好。难题啊!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单单处分老师,岂不是学生更佳以为他是对的?学生得意了!!!
九、她的言论没有反党,没有反社会,只不过严厉批评了上课讲话捣乱的学生。处理有点过了。“明哲保身”导致“教书不育人”是圈内外达成的“共识”,受害者是谁,历史会给出满意答卷。
十、这样的老师我遇到过,高中英语老师就是这样的,以前带的都是高三尖子班,高考平均分127,每届某知名大学10几个,因为刚流产,学校为了照顾她,带了我们这届高一,班级学生水平层次良莠不齐,她就经常抱怨,你们这届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教起来非常吃力,遇到学生不听话还吵闹的话,她就直接怼,你们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只能去打工,甚至打工都没人要,现在这社会,打工谁嫁给你啊,句句扎心,字字锥心,但是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她真的说错了吗?他说的难道不是事实嘛?一来她家本身条件很好,富二代,很难向下兼容,二来她确实教学能力高超,学生素质低的话根本适应不了她的教学节奏和强度。
十一、现在小孩家长也有问题,以前父母送我们去学校,和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娃要是调皮,老师不要客气,该骂骂,该打打!现在好多小孩被家长教育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很能理解音频里老师的失态 尽管她的话现在听着不中听 但是在失态之前估计已经提醒同学N多次了 爱之深责之切 在同一个班级里不可能不闻不问 希望这件事能得到公平的处理 别让负责的老师寒心 人人都再说老师得有素质 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要求 有素质的老师不应该要对有素质的学生么?古时不也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时候么 ?
十二、 我这个烂老师,就是在领导、学生、家长、同事之间努力找一个平衡点,混几个硬币,养家糊口。说了不中听,其实很真心。伤了玻璃心,放纵玩劣生。凡师别较真,领导为你声?
十三、对于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老师的教育方式严管,語气重点何妨?教育部门处分她,她违反了那条规定?不觉得老师错了,她说的就是现实,为什么这么多人要把孩子生活在真空里?我也当过老师,老师苦口婆心教育两个不懂事的孩子,出发点和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说的都是事实存在的情况,甚至有的人不敢说,但方式方法欠妥,另外以挣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也似是不妥。这两个学生害了老师,如果再不改正,将来一定会害了自己。
十四、 电影《青春派》里撒老师说过 你拼爹拼不过,你还不拼你自己。 我估计这位女教师也是想表达这样的想法。总观这段话,我看见了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如果我是这样的家长,我会庆幸有这样一个和我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为了我的孩子这样的不顾风度气急败坏,我会告诉孩子,要理解老师的恨铁不成钢,要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唉,家境不好的孩子反而素质低下……
社会中下层人民忙于工作赚钱,没时间顾及子女,子女接受的教育质量也就较低。而有钱人家的孩子,从小父母就注重教育上的投入,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以后也势必更优秀。无形之中社会差距越来越大。以前以为穷不过三代是句励志的话,现在看来,穷不过三代,是因为生不起穷四代。
十五、老师说的其实是实情,但不能如此赤裸裸地说出来,哪怕再生气。另外,那不是善意的提醒与规劝,歧视的成分更多。教师的一大使命是—教育脱贫,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努力上进,才是令人敬佩的,像张桂梅。
▍
抢跑游戏:中产阶级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竞赛
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
一方面是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不断进行减负,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要求中小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课外时间越来越多地投入教育培训机构,同时疯狂地参与名目繁多的各类竞赛。
与其他东亚社会一样,中国历来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
由于人口众多、重点学
校的学位稀缺,不仅小升初、中考、高考等考试竞争激烈,而且重点学校往往还要考察报考学生的特长,包括数理化竞赛的能力,写作、演讲、音乐或舞蹈才艺等。
社会各界批评这种残酷的学业竞争过度地“征用”了孩童的时间,强调应试技能而忽略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甚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和兴趣。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政府部门开始大力推崇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落实减负政策,可谓用心良苦:
1993年《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规定初中各年级每天家庭作业不超过1.5小时;
2000年《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重申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不得购买计划外教辅,首次提出小学除语文、数学外取消百分制,并禁止任何部门团体违规举办小学生竞赛活动;
2013年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更是提出“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1小时。
规定越来越细化,但“补课风”“竞赛风”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
中产阶级的孩子可能是中国学业压力最大的一群孩子。
上层精英虽然也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不用担心孩子无法继承自身的地位,所以不用像中产阶级那样疯狂地介入孩子的学习过程;
底层群体往往有心无力,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财力用于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
我猜想,孩子的教育开支在中产阶级的消费结构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上层精英的教育投入即便数额巨大,但与其总资产相比微不足道;
底层群体的大部分收入被用于劳动力的再生产,能用于教育投资的剩余相对有限;
只有中产阶级,他们对教育问题尤其敏感,他们会竞相购买学区房,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趋之若鹜,这既是一种消费行为,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既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潜在收益。
中产阶级对孩子教育的集体焦虑,主要原因在于:
1.
大城市中产阶级的规模在迅速扩大,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又是稀缺的,所有人都竭尽全力对孩子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导致竞争不断白热化,从过去高中开始学业竞争,提前到幼儿园开始竞争。
根据不同统计口径,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在1亿~2亿人之间,虽然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并不高,但绝对规模很大,而且集中于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这种人力资本的集聚大大增加了学业竞争的压力和动力。
2.
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化趋势。
进入本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超级中学”——它们往往集中在省会城市,将全省的优质生源几乎一网打尽。
以2018年清华、北大两校在湖南省的自主招生(初审)人数分布为例,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大附属中学、长沙市一中这四所超级中学有78人入围清华自主招生,占全省入围人数的81%;
这四所超级中学有86人入围北大自主招生,占全省入围人数的70%。
教育资源的失衡会加剧家长的焦虑,使学业竞争像军备竞赛一样升级。
此外,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再集中于学校,相当一部分资源由教育培训机构所掌握。
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开放,而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中产阶级才有能力获取这种资源。
这就意味着中产阶级有意愿也有能力参与孩童的学业大战。
3.
中国社会的财富分配正由扁平结构向金字塔结构转变,社会分层越来越精致。
在1998年的住房改革之前,决定中国人社会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工资性收入,虽然存在收入差距,但社会财富的分配总体上是扁平化的。
而此后,
住房商品化和资产金融化,使得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社会分层的主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