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走高的房价,让中国人变得“哲学”起来。朋友圈里,打头碰脸的,经常看到探讨“阶层固化”、“阶级竞争”、“中产困惑”的文章。
今天也来凑个热闹,让我们站在稍高的层面,推演一下“抢房”的本质是什么,下一步中国人将会抢什么。
一、本质
“抢房”、“抢学位”、“抢好工作”、“抢升迁”,这一系列的“抢”的背后,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在竞争中获得生存的机会,并尽量幸福。
幸福有两种,一种是“求诸人的幸福”,也就是不断验证自己过得比别人好,比如房子比别人大、汽车比别人贵、老婆比别人的年轻漂亮。这可以称作世俗的幸福,或者是“征服式的幸福”。这种幸福的性质决定了,能获得的永远是少数。或者说,如果不稀缺,就不是幸福。
另一种幸福是“求诸己的幸福”,也是佛教式的幸福,是通过调节自己的心性、放弃欲望和竞争来获得幸福,也可以看做是“宗教式的幸福”。
人类进步的主动力,显然是追求第一种幸福的力量。“宗教式的幸福”也很重要,它能给人类带来反思,或者精神庇护的机会。
二、焦点
人之所以从动物变成了人,并形成了复杂的社会,产生了璀璨的文化,除了有“求诸人的幸福”为原始动力之外,还是因为有了“剩余产品”。
不要忽视“剩余产品”这个“马列式”的概念,它的确非常深刻。原始社会的数十万年,人类是很少有剩余产品的,吃了上顿没下顿,因此不存在储存财富、交换财富的可能。当剩余产品出现,并成为常态之后,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或者是阶级时代。
为了储存财富,人类先是发明了粮仓、粮窖、文字、数字,然后发明了货币。早期的货币非常幼稚,内地人很少看到贝壳,以为这东西很稀缺,就当成货币。但一场海边的大贩运,就足以摧毁、劫掠走一个部族多年的积蓄。
于是,围绕着剩余产品的储存、分配、使用,产生了阶级、城市、货币、算术、文字,人类开始出现分工,文明开始起源。
三、统治和反抗
所有的统治和反抗,都与财富有关。
人类先有了剩余产品,然后开始研究如何保存、交换这些剩余产品。第三步是:如何让剩余产品升值,成为收割、奴役他人、给自己换来幸福感和闲暇时间的工具。
当人类演进到这一步的时候,就出现了政策、法律、税收、国家,而这些政策、法律和税收制度,可以保证统治者永远站在最有利地位,获得“收割他人”的权力。比如一部分人更容易获得低息贷款,比如某些可以获取暴利的行业只让少数人进入等等。
对“财富压迫”的反抗,有暴力与和平两种方式。一个国家内部,常常有农民、奴隶起义;国家之间,则会有争夺财富控制权的战争。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都跟财富的分配有关。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改朝换代,也跟财富分配有关。
和平的“反抗财富压迫”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辛苦地工作,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获得财富;第二,沿着官方提供的阶层上升通道,比如科举考试,实现阶层晋升;第三,通过创业或者科研,实现商业模式和产品的迭代,让自己完成阶层晋升;第四,通过投机活动获得财富。
所谓“硅谷”、高科技、风险投资和上市,就是当今最主流的反抗财富压迫、实现财富重新分配和阶层流动的方式。微软、谷歌、Facebook、亚马逊、阿里、腾讯,都是非常精彩的案例。
和平的反抗财富压迫的方式,最终能带来人类进步和社会繁荣。而暴力的方式(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国家内部的“起义”),则带来毁灭和“鬼打墙”式的社会停滞。
四、新中国财富简史
1949年至今,接近70年。在这70年里,中国人先后追逐了哪些“足以改变命运的财富载体”呢?
在很多年份里,比如1960年到1962年,食物是最重要的;在其他的计划经济时段里,脂肪一度非常稀缺,一个家庭一年只能吃到几次肉。当然,那个时代“城市户口”、“干部身份”是中国人最向往、最眼红的稀缺商品。
再后来,冰箱、电视机、电话、外汇券等,都成为过稀缺的商品。那时候,土地是国家的、集体的,房子也是,大家可以拥有的私有财产只剩下了食物、衣服、家具、家电等。所以,当改革开放初期“闯物价关”的时候,中国的CPI敏感异常,随时一触即发。老百姓甚至连醋、酱油都抢购回家,用洗澡盆装着。
有了商品房之后,中国终于有了一个巨大的资金池。1997年以后,货币再怎么超发,都比较难引起CPI的飙升。大量的资金,开始追逐不动产。
过去30年,中国人抢购过股票和房子,但由于这个社会缺乏金融信用,所以炒股票(虚拟资产)的大多血泪斑斑;而抢房子(实物资产)的,获得了“城镇化+货币超发”带来的双重红利,成为最大的赢家。
五、谁来终结房子
房子会永生吗?它会永远不败,成为中国人财富的终极寄托物吗?
当然不会。事实上,经过20来年“大干快上”之后,中国大大小小两千多个城市(算上县城),目前房产仍然有投资价值的肯定不超过10%。2016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每年新增城镇化率速度是1.25个百分点。如果把70%的城镇化率作为上限,中国楼市的“白银时代”大约还有10年。
这10年里,国家启动了“中心城市建设”,也就是计划建设10到15个“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入选的城市,跟大约十五六个未入选的省会城市,将形成15个大城市圈、15个小城市圈。这30个城市圈,将形成巨大的抽水机,把人口和钱装入其中。不能“入圈”的城市,楼市、财富将被“收割”。
10年之后,疯狂的、史无前例的中国城镇化将进入尾声。到那时,楼市将进入“黑铁时代”。
如果说,未来10年是“高铁+地铁”搅局中国楼市,建立15个大城市圈和15个小城市圈的时代,那么房地产的“黑铁时代”(2027年以后),科技的进一步变革可能会带来房地产价值新的重估。
想想看,如果“无人驾驶+智能交通”普及,交通拥堵将大大减轻;如果个人飞行器成熟、普及,大家远距离上班就更不是问题;如果VR(虚拟现实)技术成熟、普及,远程办公、上学、医疗都成为可能。到那时,学位房还重要吗?地铁房还重要吗?城市还有明显的中心吗?
不要以为你在北上深有两三套学位房就可以高枕无忧,就可以永远收割年轻人、迟来者。他们正在通过创业、研发等方式,掀翻现有的财富格局,这就是和平时代的财富战争!
所以,至少有三种方式可以终结房子的财富神话:
城镇化达到顶点(大城市没有那么多增量人口了);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完美转型(不需要货币超发了);
科技进步(新一代交通+VR,将摧毁城市中心的价值)。
六、中国人下一步抢什么
当下,绝大多数中产阶层最大的焦虑就是:我怎么才能守住自己的财富,不被别人收割,而成为能收割别人的人。
而环伺周围,正对你虎视眈眈的有:酝酿中的房地产税、遗产税,国家通过货币超发征收的“铸币税”,以及阴晴不定的货币政策,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中年危机问题。
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代中产阶层:他们表面上拥有巨大的财富,即便全球排行,也足以进入人类最有钱的那5%甚至1%。但他们过着屌丝的生活,晚上做着财富缩水和失业的噩梦。
有人说,房子只是阶层战争的初级阶段,接下来是教育和寿命之争。中国人会把抢房子式的惊天巨浪,带到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争夺上吗?我觉得没有那么夸张,看看美国和欧洲就知道了。在欧美,没有出现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泡沫问题。
如果我们能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型,成功进入市场经济,那么就不用太担心“抢”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成功转型,那么必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人面对的仍然是低层次的问题:生存、安全、通胀。教育和寿命,那时候是奢侈品,轮不上你抢。
也就是说,要么没有了抢的问题。如果还要抢,仍然是抢粮食、抢水、抢免于饥饿、抢房子、抢移民机会,抢一切抗通胀的东西,比如美元、黄金。
如果不那么悲观,也不那么乐观,中性的预测是:未来10年,普通中国人仍然会抢中心城市(及其城市圈)的优质住宅,并阶段性地抢美元和黄金。
原创不易,如果喜欢天天说钱的文章,请读者朋友们帮忙点赞,你们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动力,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为刘晓博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