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满腔的热情,有着对鸟儿的承诺,不畏风雨险阻,唱出心中炽热,面对曾经的莺歌鸟语,如今的寂静春天,2017年7月,由13名兰州大学学生和来自厦门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的四名外地营员共17人组成的队伍开始了他们的寻鸟之旅。
兰州大学绿队观鸟营走到如今已是第十个年头。今年,他们远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种调查,以期通过调查和访谈总结完成对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种调查,并借助媒体的宣传,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观鸟,保护鸟类。
尕海篇——追寻高原飞羽,共享碧水蓝天
尕海三日,起初沿着栈道走,短短的栈道走了许久——这边一只角百灵欢快地鸣叫,那里肥嘟嘟的地山雀在栈道旁蹦蹦跳跳,忽的调皮的雪雀落在围栏上展示自己白白的小肚子,一抬眼又看见两只鼠兔相互厮杀……热爱观鸟的队员们当然移不开眼。
接下来的环湖观鸟是一条考验队员们耐心和耐力的观鸟路线。有道是“一鸡顶十鸟,一兽顶十鸡”,刚一出门就发现山顶上有一只小心翼翼探出半个身子的土拨鼠。小伙伴们兴致勃勃地继续前进,一鼓作气,接连看到了白琵鹭,鸬鹚等平时难得见到的水鸟,还邂逅了外表呆萌可爱的小黄鼠狼和藏狐。不知不觉一天过去,队员们疲惫不堪地踏上回程,却不知惊喜在后面——无意间仰望蓝天突然发现七彩祥云隐匿在朵朵白云间;半点都不怕人的角百灵发出清脆的鸣叫;天空中十几只猛禽久久盘旋未曾离去,队员们拿着望远镜直看了个痛快。即便是疲惫的归程,大家也不忘沿路捡拾垃圾,一路走下来居然捡了四袋之多。
在尕海的行程结束,队员们辞别尕海保护站的工作人员,离开尕海来到则岔石林继续他们的观鸟之旅。
则岔篇——不畏山高林密,遍寻鸡影
则岔石林观鸟的第一天,天气阴冷,队员们吃完早饭分成两队出发观鸟,一路走过瑰诡的山峰,葱绿的树林,潺潺的小溪从山林间穿过,艳丽的佛像别具意蕴,寺庙里的僧人早早起床转动转经筒吟念经文,天上猛禽一只一只接着一只地飞来,到最后平日里要拼人品才能看到的鸟种大家竟懒得举起望远镜。寻鸟不得的时候,不务正业的队员们一会儿采摘树莓,一会儿假意讨论着要从溪里捉条鱼回去改善伙食,眨眼间又跑去看松鼠啃树叶,玩得不亦乐乎。
火烧沟和十八道弯是石林的两个著名观鸟点。林鸟本就难寻,早上队员们又是逆光而行,好容易看着摇曳的枝桠找到一只鸟儿,眨眼间它又飞向了别处,偶尔碰到安静些的,逆着光也只能看到黑黑的一团。队员们正失望着,忽然在树荫下看到草丛里一只斑尾榛鸡走过,顿时高兴起来,看到珍贵的斑尾榛鸡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下午不知怎地下起小雨,一行人本准备原路返回,一转头看见成群的蓝马鸡躲雨,于是放弃回程,冒雨观察起寻了多日的蓝马鸡来。高原天寒,又是阴雨天,看得入迷的队员们竟忘记了寒冷。
采访篇——饶是岁月白了发,初心不变
此次在甘南的鸟种调查,也并不局限于纯粹的鸟类调查。在这片鸟类自由生长的土地上,还有一群悉心呵护它们的人。
则岔石林保护站的站长已坚守在这里三十多年——自中专毕业起至今,他从未离开。站长告诉他们,2004年以前,一月只有两斤煤油,后来有两包蜡烛,后来有电有网,条件有所改善,也因为条件艰苦,保护站很难留住年轻人。理论上站长一年有四十五天带薪休假,但是很难做到,因为技术工作上有许多事情非站长不可。经保护站的努力,森林面积逐年增加。“开始时一直不回家家人都接受不了,后来慢慢就习惯了”站长说。
一年又一年,候鸟迁徙繁衍,森林生长荣枯,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来了,走了……而他一守就是几十载,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滋润了湖泊,染绿了山林,沧桑的是他的脸庞,花白的是他的鬓角。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短短九日,从尕海到则岔,观鸟、调研、采访、总结,至此,兰州大学第十届观鸟营已到了尾声。
爱鸟爱自然,护鸟护家园,有限的营期,无尽的爱鸟之旅,爱鸟护鸟,他们永远在路上。
兰州大学绿队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种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