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田看投资
不端不装,有梦有趣,做一个最会写财经段子的清华理工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羊城晚报金羊网  ·  废弃年花年桔别乱扔!广州市713个临时收集点 ... ·  20 小时前  
手艺门  ·  你的收纳小能手,让家不再凌乱~ ·  昨天  
手艺门  ·  你的收纳小能手,让家不再凌乱~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小田看投资

关于扶贫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小田看投资  · 公众号  ·  · 2018-09-24 22:36

正文

公众号“向小田”(xiangxt1984)是财经专栏作家向小田的自媒体,关注产业金融、资本市场、互联网科技、VC/PE等领域。




扶贫这件事,需要大家都来参与。

文 | 向小田


很少有公众号写关于扶贫的文章,像我这样关心社会疾苦的可以算是业界良心了。


这几年,政府、社会、企业很多部门都在喊扶贫,乃至精准扶贫,现在扶贫到底怎么样了,有什么成果,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先给大家铺垫一下。

01

扶贫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1978年,也就是改革开放刚开始,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大概有7.7亿人属于贫困人口。当然,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2012年,我国贫困人口规模剩下9899万。


世界银行都说,中国降低贫困人口的工作,为世界减贫作出了巨大贡献。


更值得一说的是,最近这5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国减贫的成绩不减反增,可谓历史最好。


这5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累计减贫6853万人,减贫规模前所未有。


截止到2017年末,全国贫困人口只剩下3046万人。



02

扶贫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


按照计划,到2020年,要基本消灭贫困人口,也就是说每年需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这个目标任务虽然还是比较艰巨,但是考虑到5年来年均减贫1370万人,也不是不可能达到的。


但是越是到攻坚的阶段,越是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来配合。


那么,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主力是什么呢?我看还是企业。企业是经济组织,在资源的配置能力、人员的调配管理上都有显著的优势。所以企业参与扶贫,往往起到的效果很好,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可以持续下去。



举个例子,比如说碧桂园在日前举办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创新论坛上介绍的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如此成功,以至于来自菲律宾、巴拿马、喀麦隆、古巴、南苏丹、斯里兰卡和科特迪瓦等21个国家的91位商务官员特意组成了考察团,在商务部的带领下走进碧桂园总部进行考察——可以说,碧桂园的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工作成了一个典型案例。


碧桂园这个案例很有意思,创始人是农民出身,也做过工人,对农民工所处的环境很熟悉。直到现在,碧桂园的总部到农村也就是一步之遥,没有搬到过大城市——公司的文化和创始人对农村农业的感情是很深刻的。

03

碧桂园的扶贫经验


碧桂园怎么做的扶贫呢?我在几个碧桂园帮扶对口的贫困县网站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它首先是战略上很重视,集团定义两个主业,一个是地产,另一个是扶贫,并且扶贫还优于地产,地产是扶贫的基础。


其次呢,它组织了一批专职队伍。一个公司,能组织一批人专门来搞扶贫工作,要知道扶贫工作并不是经济组织利益最大化的行动,所以能有这个动作,说明是真的想干出一点事情出来。


再次,公司的扶贫也不是简单的给钱这么简单。碧桂园作为世界500强企业,肯定有一套办法,能够把扶贫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我总结了一下,它是计划有策略的。


比如说碧桂园在全国有那么多的小区,小区里面的凤凰优选门店,可以直采对口扶贫区域的农特产品。这给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


有了这样一个条件,碧桂园要么直接采购贫困户的农产品,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碧桂园采购合作社的农产品,合作社可以将每年的盈利分红用于对贫困户的定点帮扶。在江西省兴国县的案例中,碧桂园挖掘了许多当地富有特色的农产品,例如生姜、红薯、白茶等等,并将原先散落的产品包装成统一的品牌“碧乡”,以对外进行销售。这样消费者看到了具体的扶贫项目,又可以通过消费的方式来参与慈善。


其实很多贫困地区不是天然注定贫困,不过是本地的资源禀赋没有被充分挖掘,通过“碧乡”,农特产品走了出去,资金走了进来,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


又比如说碧桂园本身有很多的绿色建筑事业,这些事业到贫困地区选址投资,带动了当地的就业,也留下了一个产业。而有了产品,贫困就很难重返。


除此之外,碧桂园还在苗木林业、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等许多方面给贫困地区输送资源,教育和产业投资齐下,解决扶贫的痛点问题。


我看了一组数据,说道碧桂园成立至今,累计公益投入超过了42亿元,直接帮助近20万人脱贫,带动了200万人就业。 在9省14县,碧桂园通过产业扶贫扶富,在11个贫困县开展了苗木产业扶贫,由包市场、带市场到推市场帮助农民增收;推动消费扶贫,在800余家凤凰优选门店开设扶贫专柜,已签约销售扶贫产品300余款;组织31442人次参加免费技能培训,已有12737人实现就业,平均增收超20%。


这个成绩相当不容易。

04

扶贫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碧桂园之外,还有很多企业也在热火朝天地干扶贫。地产行业的企业确实比较多,这些企业受益于中国经济的成长和庞大的城镇化进程,产生一些回馈社会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的是,目前民营企业参与扶贫还不是特别的充分,大多是靠创始人自己朴素的理念来推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